劉禹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公元826年,敬宗寶曆二年,在被貶二十二年之後,劉禹錫終於奉命卸任回洛陽。


途經揚州時,與白居易相逢,兩位摯友在酒席上把酒言歡。


白居易很為劉禹錫的坎坷遭際不平,寫下了一首感懷詩,其中有兩句作“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劉禹錫當即寫下了一首應答詩,這便是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面對友人的同情與不平,劉禹錫反而勸勉友人: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


黑暗並非沒有盡頭,人生總是有希望留存。


這就是劉禹錫,悲而不哀,怨而不悔,絕不沉淪,絕不頹廢。


劉禹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1


公元815年,劉禹錫從貶謫地朗州被召回長安。


這一年的暮春時節,他隨著好友柳宗元一同到城外玄都觀踏青。


一路上,遊人紛沓不絕,都在議論著玄都觀裡的千樹桃花。


“哎,聽說今年的桃花開得更豔了,我們可得好好去看看!”


聽著周邊遊人的話,劉禹錫不禁流露出困惑的神情。


記得自己昔日任屯田員外郎的時候,玄都觀並沒有什麼花可賞,怎麼短短十年,便全然變了模樣?


他忽又輕輕嘆了口氣,喃喃道:“是啦,畢竟已是十年過去了,物非人非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他振作了一下精神,緩緩步入玄都觀內。


但見千樹桃花開得妖妖嬈嬈,一陣風過,花瓣、枝葉皆隨風搖曳,當真奪人眼眸。


他欣賞著迷人的景色,卻忽又生出感慨:


自永貞革新失敗後,我們這些人皆被貶謫到各處,那些宦官、守舊派必定更加猖狂,權傾京師,橫行霸道。


如今這豔麗招搖的千樹桃花,豈不正是那紅極一時的勢利小人的寫照?


哼,我須得給這些人一點顏色瞧瞧,讓他們知道,我劉禹錫並非膽怯懦弱之徒,不是能讓他們隨意欺辱的。


一念及此,他便寫下了著名的嘲諷詩《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原來,永貞元年,即公元805年,唐順宗李誦即位。


當時整個唐王朝都已在一步步走向衰落,李誦登基後迫切地想要有一番作為,再現開元盛世的輝煌。


於是,便在那一年,他重用自己的老師王叔文,決定改革當時朝廷內外的種種弊端。


劉禹錫、柳宗元、呂溫、陸質、李景儉等都是這次政治革新的主力,他們實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變革,廢除令民怨沸騰的“宮市”、大力打擊宦官專權、削弱藩鎮勢力等,一時深得人心。


但這次改革還是在實行短短几個月後,以失敗告終。


失敗的原因亦是多方面的:當時革新的最大支持者唐順宗李誦,即位時就已中風,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革新所打擊的宦官和藩鎮勢力更是聯合起來反對變革,終於在當年七月,迫順宗退位,並擁立李純為皇帝,即唐憲宗。


憲宗即位後,革新的主力,紛紛被貶,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為“八司馬”事件,也標誌著永貞革新的徹底結束。


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並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二年之久的貶謫生涯。


劉禹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被貶的生活自然並不好過,這一次他被重召回長安,若是旁人,哪怕不去向京城的得勢派卑躬屈膝,至少也會謹言慎行。


但劉禹錫偏不這樣,他就是要以詩歌為武器,就是要這樣明明白白地表達自己的憤慨,對勢利小人的輕蔑,昭示他不屈的鬥爭精神。


於是,這首詩一在長安城內流傳開來,守舊勢力便群起而攻之。他們說劉禹錫是對貶謫心存不滿,故意譏諷當政者。


於是,劉禹錫再度遭貶,這一次他被貶到播州。播州地處貴州省北部,在當時算是一個十分偏僻之地,窮山惡水。


好友柳宗元考慮到劉禹錫母親年歲大了,到播州生活困難,便自願與其交換。最終,劉禹錫被改任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


2


再次被貶,那些得勢派心裡都想:這下劉禹錫該消停了吧!


但並不!


被貶到連州的劉禹錫,鬥志愈加激烈昂揚。


五年間,他寫下了數首詩歌,歌頌各地平叛的叛亂。


公元817年,被譽“漢家飛將”的李愬親自掛帥平叛了藩鎮勢力佔據的蔡州。一得到喜訊,劉禹錫就立刻寫下《平蔡州三首》,表達自己的喜悅。


公元818年,唐憲宗沉迷長生不老之說,下詔求方士,尋找靈丹妙藥。人民也受到麻痺,生病了都紛紛去求仙問道,不再找郎中,致使許多人的病情被延誤。


劉禹錫耿介不改,在《答道州薛郎中論方書書》中,大力批判“鑄神佞佛”的荒謬,絲毫不顧忌會否再次衝撞了當權者,迎來厄運。


其實無論對古代任何一位士子來說,被貶的殺傷力都是巨大的。


自戰國屈原以來,便形成了遷謫文學的傳統,而悽惻的愁怨、憂懼與憤懣,也構成了這類文學的主基調。


但到了劉禹錫這裡,幽怨、孤憤不在了,隨之而來的卻是豪邁、樂觀的精神流瀉筆端。


劉禹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他寫民歌體詩,用清新的筆調寫農民在田間勞作的場景,“農婦白紵裙,農夫綠蓑衣。齊唱田中歌,嚶佇如竹枝”。


他描繪巴山蜀水的美麗圖畫,“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他娓娓講述一對青年男女間委婉含蓄的戀情,“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同樣是遭貶謫,有的詩人筆下,是“有淚皆成血,無聲不斷腸”,而劉禹錫筆下,山水是明麗清新的,人物是單純快活的,萬物是生趣盎然的。


如果不是有足夠的豪邁樂觀的心境,如果不是有足夠的奮發向上的精神,他如何寫得出這樣詩句?


公元824年夏,劉禹錫被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路途中,他寫下了有名的懷古詩《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西塞山是六朝有名的軍事要塞,太康元年(280),晉大將王濬奉晉武帝司馬炎之命,統領由高大戰船——“樓船”組成的水軍,順江而下,討伐東吳。


詩人立足於此,寫下了這首感嘆歷史興亡的懷古絕唱。


自秦以來,統治者們紛紛迷信金陵(南京)有“帝王之氣”,於是六朝相繼建都金陵,以西塞山的虎踞龍盤,維護帝業的萬世不墮。


但最終,由於統治階級的腐敗,亡國的命運並沒能避免,六朝繁華一朝(zhao)散。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劉禹錫以此說明這樣一個歷史規律:


國家的興亡,不在地形,而在人事。


倘統治者不理朝政,群臣也碌碌庸庸,哪怕佔據再好的地形,國運也無法長久。


這是劉禹錫對歷史的詠歎,更是對當朝者的警醒與勸勉。


3


在和州,當地知縣是個勢利小人。他看見劉禹錫失勢貶官,便落井下石,處處刁難。


他說官府裡邊沒有空房,只在偏僻的城南闢了幾間房,讓劉禹錫在那裡居住。房門前是一條寬闊的大江,出行很不便利。


劉禹錫不以為意,只寫了一幅對聯貼在大門上:


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知縣氣極,乾脆將劉禹錫的住房從三間改成一間半。劉禹錫仍是高高興興地搬了進去,看著房前的楊柳依依,又寫了一幅對聯:


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劉禹錫渾不在意的態度徹底惹惱了知縣,他再次給劉禹錫調換住房。這一次,只有一間斗室,且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


劉禹錫絲毫不覺憤怒,反而為知縣氣急敗壞的嘴臉暗暗好笑。


便是在這時,他寫下了流傳後世的《陋室銘》,以陋室自喻,表明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的品格: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公元828年,距第一次遊玄都觀後,時隔14年,劉禹錫再度舊地重遊。


他踏入觀中,卻見昔日盛放的桃花已杳無影蹤,昔日栽種桃樹的道人也不知去向。


往日熱鬧非凡、人來人往的玄都觀,如今卻是冷冷清清、死氣沉沉。庭院裡佈滿了青苔,開滿了野菜花。


劉禹錫思緒萬千,終於寫下了《再遊玄都觀絕句》: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字句間滿是勝利者的傲然與銳氣,我劉禹錫如今又歸來了,你們這些宵小卻又在何方呢?


縱然你們再是囂張,也終究只是歷史的過客;唯有那些懷抱理想、永不妥協的革新者,才能成為歷史的創造者。


劉禹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正如時人評價:“其鋒森然,少敢當者。”


會昌二年秋(842),劉禹錫與世長辭,年七十一歲。白居易為他寫下《哭劉尚書夢得二首》抒發自己的哀悼,並表達自己對劉禹錫人格的敬仰。其一曰: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千萬不要覺得日到桑榆便已是晚景了,君不見那落日時的彩霞還可以照得漫天璀璨無比呢?


參考文獻

王祥《中國文學史話——隋唐五代卷》

卞孝萱 吳汝煜《劉禹錫評傳(續)》

劉夢初《劉禹錫對遷謫文學傳統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