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這些文豪是良醫

宋代范仲淹曾說過“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句話一方面表達了士大夫經世濟民的心願,另一方面也說明,古代的文化人都是精通醫理的。

在我國古代,醫書屬於經、史、子、集中的子部,也在大學之屬,因古代讀書人“來者不拒”的態度,所以很多讀書人都讀醫書,曉醫術。本文先生就帶大家瞭解部分能看診開方的大文豪。

你知道嗎?這些文豪是良醫

范蠡

春秋時期的范蠡,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不僅在政治、文學與商界成就卓越,還有高超的醫術。

曾在越國面臨危亡之際,隨勾踐入奴吳國。機緣巧合下以其高超醫術,治好吳王重病。讓吳王感動不已,提前釋放勾踐君臣回國,為越國重新稱霸諸侯,奠定了基礎。

張仲景

漢朝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其在勤於政事之餘,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廣泛收集醫方,撰著《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為中醫藥做出巨大貢獻。

你知道嗎?這些文豪是良醫

宋代文豪

宋代大文豪蘇軾、王安石、辛棄疾,沈括等都精通藥理。《蘇沈良方》就是宋人將蘇軾所撰的《醫藥雜說》併入沈括的《良方》中合編而成的。

辛棄疾在戌邊抗敵之時,與新婚妻子鴻雁傳書,以藥名填詞互訴衷情。

王安石則擅用藥名作勸酒詞。

朱丹溪

元代著名醫學家朱丹溪。師從著名理學家許謙,曾是當地有名的鴻儒。

43歲棄儒從醫,苦讀《素問》等著名醫書,拜入醫學名家羅知悌門下,很快成為一代名醫,並在繼承前人學術思想的基礎上,創立了傳承千年的“滋陰派”。

他曾經用藥名寫成了一篇藥名文來書寫純潔的愛情,全文巧用藥名,128字、22味中藥,寫出兩代人的故事,可見其功力深厚。據說,戲曲家湯顯祖就是受了此文的影響,寫成了名劇《牡丹亭》。

“牡丹亭邊,常山紅娘子,貌若天仙,巧遇牽牛郎於芍藥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見鍾情,託金銀花牽線,白頭翁為媒,路路通順,擇八月蘭開日成婚,設芙蓉帳;結並蒂蓮,合歡之久,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遠志,持大戟,平木賊,誅草蔻,破劉寄奴,有十大功勞,當歸期,封大將軍之職。”

你知道嗎?這些文豪是良醫

​祝枝山

明代祝枝山,是吳門四大才子之一,擅長詩文與書法,喜歡妙用中藥做詩謎,曾因此抱得美人歸。

一次聚宴賦詩晚歸,家中僕人提燈籠來接,他觸景生情,吟詩一首。

​淡竹枳殼制防風,內藏紅花在當中。

熟地不須用半夏,生地車前伏此翁。

傅山

清代名醫傅山是博學大儒,康熙帝開設博學鴻儒科時曾點名讓他參加。但作為明朝遺老的傅山始終堅守民族氣節,對於“非我族類”的清朝始終不願出仕,躲進懸甕山懸壺濟世,治病救人。

你知道嗎?這些文豪是良醫

惲鐵樵

民國惲鐵樵,既精通舊學,又系統接受了新學制教育,任商務印書館編譯、《小說月報》主編。

因三子相繼病故,遂發憤學醫,鑽研中醫經典,成為上海名醫,後辭職正式掛牌行醫。邊行醫邊著書立說,寫下了《群經見智錄》《傷寒研究》《溫病明理》等近50部醫學著作,而且他的醫學著作通俗易懂、文采非凡,因此流傳甚廣。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句話給很多仕途無望的學子指出了一條可以立德立言的出路,同時也為中醫藥的發展貢獻了很多舉足輕重的人物,可謂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