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这些文豪是良医

宋代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士大夫经世济民的心愿,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的文化人都是精通医理的。

在我国古代,医书属于经、史、子、集中的子部,也在大学之属,因古代读书人“来者不拒”的态度,所以很多读书人都读医书,晓医术。本文先生就带大家了解部分能看诊开方的大文豪。

你知道吗?这些文豪是良医

范蠡

春秋时期的范蠡,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不仅在政治、文学与商界成就卓越,还有高超的医术。

曾在越国面临危亡之际,随勾践入奴吴国。机缘巧合下以其高超医术,治好吴王重病。让吴王感动不已,提前释放勾践君臣回国,为越国重新称霸诸侯,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

汉朝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其在勤于政事之余,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广泛收集医方,撰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中医药做出巨大贡献。

你知道吗?这些文豪是良医

宋代文豪

宋代大文豪苏轼、王安石、辛弃疾,沈括等都精通药理。《苏沈良方》就是宋人将苏轼所撰的《医药杂说》并入沈括的《良方》中合编而成的。

辛弃疾在戌边抗敌之时,与新婚妻子鸿雁传书,以药名填词互诉衷情。

王安石则擅用药名作劝酒词。

朱丹溪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师从著名理学家许谦,曾是当地有名的鸿儒。

43岁弃儒从医,苦读《素问》等著名医书,拜入医学名家罗知悌门下,很快成为一代名医,并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传承千年的“滋阴派”。

他曾经用药名写成了一篇药名文来书写纯洁的爱情,全文巧用药名,128字、22味中药,写出两代人的故事,可见其功力深厚。据说,戏曲家汤显祖就是受了此文的影响,写成了名剧《牡丹亭》。

“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牵牛郎于芍药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之久,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志,持大戟,平木贼,诛草蔻,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期,封大将军之职。”

你知道吗?这些文豪是良医

​祝枝山

明代祝枝山,是吴门四大才子之一,擅长诗文与书法,喜欢妙用中药做诗谜,曾因此抱得美人归。

一次聚宴赋诗晚归,家中仆人提灯笼来接,他触景生情,吟诗一首。

​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

熟地不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伏此翁。

傅山

清代名医傅山是博学大儒,康熙帝开设博学鸿儒科时曾点名让他参加。但作为明朝遗老的傅山始终坚守民族气节,对于“非我族类”的清朝始终不愿出仕,躲进悬瓮山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你知道吗?这些文豪是良医

恽铁樵

民国恽铁樵,既精通旧学,又系统接受了新学制教育,任商务印书馆编译、《小说月报》主编。

因三子相继病故,遂发愤学医,钻研中医经典,成为上海名医,后辞职正式挂牌行医。边行医边著书立说,写下了《群经见智录》《伤寒研究》《温病明理》等近50部医学著作,而且他的医学著作通俗易懂、文采非凡,因此流传甚广。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给很多仕途无望的学子指出了一条可以立德立言的出路,同时也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了很多举足轻重的人物,可谓影响深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