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他是香港立法會本土議員,面對暗算、襲擊、家人被挖墳,依然和“港獨”勢力正面交鋒!



|《環球人物》記者:楊學義

4天前,《環球人物》記者剛在香港採訪了立法會議員何君堯,6日早上,就傳來何君堯被當街砍傷的消息。

記者緊急聯繫到何君堯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工作人員回應稱:“何君堯心口被刀刺傷,正在醫院急救室處理中,情況還需進一步觀察,但人是清醒的。另外有兩位同事手部不同程度受傷。兇手已被捕獲。”另據港媒報道,何君堯是6日早上9時於屯門湖翠路“擺街站(街邊擺攤發傳單)”期間,被一名男子持刀襲擊的。

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9月中旬,《環球人物》記者還曾與何君堯進行過一次深入對話,以下為報道原文。

“我比較老實、比較笨,沒那麼機靈。”在電話的另一頭,《環球人物》記者感受到何君堯談吐間有一種可愛的怨氣,但他話鋒一轉,語速瞬間遲緩,一字一字地強調:“但是,不機靈、笨,並不代表不可以愛國!”似乎是表達完整後,如釋重負,他緊接著拋下一句“就這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他的這一番自我評價,與他口才好、反應快、舌戰群儒的公眾形象大相徑庭。當何君堯做出一番補充,《環球人物》記者才明白了這一番自我評價的真實含義。“面對危機,很多人有自己的考慮,他們有自己的投資、財產,要考慮家人的安全、個人的命運,不一定要選擇冒出來”,何君堯卻冒了出來, 大聲向“港獨”說“不”。為此,他付出了辦公室被衝擊、父母墓地被損等慘重代價。

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把頭抬得更高一點”

9月14日晚間,何君堯位於荃灣的議員辦事處遭到暴徒縱火,這已經是兩個月以來該辦事處遭遇的第二起嚴重破壞事件。第一起破壞事件發生在7月21日。

7月21日晚間,幾乎所有國內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件事情上:極端激進暴徒在結束遊行後,偏離路線,衝擊香港中聯辦大樓,並塗汙國徽。這激起了各界人士的憤慨,香港特區政府強烈譴責相關行徑。

與此同時,身著黑色服裝的極端激進暴徒試圖“轉戰”元朗地區,但遭遇守護當地、身著白色服裝的市民反擊。當晚11點,“黑衣人”和“白衣人”在香港西鐵線元朗站爆發衝突。此前早些時候,有人拍到了何君堯與“白衣人”握手,並向其道了聲“辛苦”。視頻迅速在網絡流傳,有人據此懷疑何君堯是這場衝突的策劃者。

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2019年7月21日,香港西鐵線元朗站被“黑衣人”佔據,引發暴力衝突。

次日,何君堯接受了媒體採訪,澄清自己居住在元朗區,當天是晚飯後經過,見到“白衣人”中有認識的居民,於是上前打招呼。何君堯向《環球人物》記者還原了事發當晚的一些細節。20日他參加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撐警”活動,在香港市民中引發了強烈反響:“這裡的居民對我表示支持,說‘您是我們的英雄’,我很客氣地說‘你們也是我們的英雄’。”當時,“白衣人”已經提前知道了“黑衣人”要到元朗鬧事,於是就在街頭做一些防範性的工作,“我說你們要以防範為主,要小心,依法辦事,不要搞出大事情來。”

這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就這樣被暴徒揪住不放,並肆意扭曲、放大。何君堯的澄清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黑衣人”與“白衣人”的衝突持續到22日凌晨3點鐘以後才結束。令人蹊蹺的是,凌晨四五點鐘,開始有區議員在社交媒體上傳播何君堯議員辦事處的位置,並暗示“我們一起去拜會一下”。何君堯意識到可能發生的危險,立刻將重要資料搬離荃灣地區辦事處。當天下午,辦事處果然被“黑衣人”襲擊。手持黑色雨傘遮擋面部的“黑衣人”用金屬重器砸開了辦事處的玻璃窗,其中一個“黑衣人”搬走了辦事處內的一臺電腦主機。

惡劣事件並未停止。就在有人曝出何君堯辦事處位置的同時,也有人曝光了他父母墳墓的位置,並稱如果對香港歷史感興趣,可以到何君堯家的祖墳瞭解一下,將大有裨益。23日下午,何君堯父母墳墓的墓碑被損毀、噴汙,其上有鮮花及雜物燃燒,涉事者在墳墓四周用黑色噴漆寫下“官黑勾結”“何君堯孝子”等侮辱性文字,更有狂妄暴徒對著墳墓做出不雅手勢,上傳社交媒體。

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何君堯父母墓地遭暴徒破壞。

這一時段,何君堯與同為立法會議員的朱凱迪參加電視節目,由於朱凱迪支持“黑衣人”活動,因此何君堯與他爆發激烈爭論。通過電視畫面可以看到,何君堯怒斥朱凱迪:“你就是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面對朱凱迪呼籲釋放被捕的襲警暴徒的要求,何君堯再也無法忍受:“你現在威脅政府放人?否則繼續‘光復’?你是立法會議員,卻將暴力帶入議會,現在暴力從議會擴大百倍到各個社區,你簡直是個人渣!”此刻,他再也控制不住情緒,怒目圓睜、拍案而起,在極度憤怒下終止了節目錄制。

離開節目現場時,一群來歷不明者守在場地外,並衝他叫嚷、扔鞋。他沒有迴避和退縮,主動迎上去對話。幾個小時後,他就收到了父母墳墓被損毀的消息。

在《環球人物》記者同何君堯對話時,事件已過去將近兩個月。再次覆盤,何君堯還是會用“人神共憤”來形容那段經歷,還是會自責沒有保護好父母墳墓,同時也說:“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也是中國人,否定中國人的身份,否定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關係,是很愚蠢的!”就是這樣一位何君堯,堂堂正正喊出做一名中國人,代價竟如此慘重。“在他們所謂的‘民主’口號下,根本不允許一些合理價值觀的存在。”何君堯說,在維護香港、維護國家利益的過程中,他強烈感受到惡勢力在背後的強大阻力,“但是,作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還是要站起來,並且要把頭抬得更高一點!”

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何君堯前往墓地查看。

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大是大非面前絕不讓步

“您孤獨嗎?”面對香港的複雜局勢,《環球人物》記者追問何君堯。“我只是站在最前面,但絕對不是孤獨的!”議員和律師的雙重身份使然,何君堯開始擺證據:“我做了一個簡單、粗略的調查,在香港,‘反中’的人大概佔10%,如果按照730萬香港人口來算,這也不少了。持愛國愛港立場的人,大約佔20%,這些人雖然敢於發出聲音,但不是隨便講話,可以說是沉默的一群人,埋藏在心裡比較多。剩下大約70%的人,好像是羊群,會被‘牧羊犬’牽著走。我們要保護、爭取這些人,不要讓那10%的人牽著他們鼻子走。”

基於現實情況,何君堯的內心憧憬一個“放下成見”的香港。同《環球人物》記者對話前一天,何君堯來到屯門公園視察區議會活動,在這裡偶遇了一群模型船愛好者。看到他們在湖邊玩得開心,近來諸事纏身的何君堯心情舒暢起來,自拍數張照片分享到微博,寫下:“其實大家不論是穿藍衣、白衣、黑衣,還是喜歡其他顏色的衣服,只要放下成見分歧,才可以開好這條船。”

為了開好這條“船”,何君堯有一套自己的處世原則。“在務實工作上,我跟任何人合作都沒有問題。”他認為,作為一名立法會議員,完全可以和他人“和而不同”“群而不黨”。不過,何君堯有自己的底線,一旦涉及大是大非,他毫不讓步。比如,朱凱迪自參選立法會議員時,就一直主打環保議題,何君堯作為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與朱凱迪在減少碳排放等環境議題上看法一致。“但是,只要他搞‘港獨’,我們就勢同水火!”

8月12日,香港警方向前來參觀的立法會議員和媒體演示了“水炮車”的“火力”。在演示活動開始前,8名香港反對派議員在“水炮車”前大喊口號抗議。何君堯向《環球人物》記者回憶,當時同為律師的郭榮鏗一再誣陷他與“白衣人”握手是有勾結。“我就拿出手機,對著他錄像,要他再說一遍,他瞬間怕了。”雙方都是律師,心知肚明一旦拍下,郭榮鏗就會以涉嫌誹謗的罪名被告上法庭。何君堯現場怒斥郭榮鏗:“我懷疑你懂不懂法律!勾結‘美國佬’,做美國‘走狗’,Shame on you( 以你為恥),所有中國人都會唾棄你!”

2016年,何君堯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加香港立法會議員競選。何君堯當時參選有三個期盼——彰顯法治精神、糾正亂局、改善民生和經濟。“我是無政黨、無背景,相比其他候選人,我少了政黨的幫助,他們贏的幾率比我要高很多。”但最終何君堯以35657票,即5508票的優勢取代了尋求連任的李卓人,成功當選立法會議員。“三年的時間裡頭,我從來沒有懶惰,也沒有開小差,花大量的時間做好我的立法工作,也在我的選民區做好分內工作。”無政黨、無背景,這個劣勢始終伴隨著何君堯,“但我是個硬骨頭,無論面對多麼艱難的問題,我的力量都是很堅定的。”

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2016年4月,何君堯(中)在灣仔金紫荊廣場參加集會,號召香港成為一個熱情、友善、好客的城市。

同何君堯對話的全程,《環球人物》記者都能感受到一名香港紳士的修養,以及出色律師的清晰邏輯。而在一些網絡和電視視頻中,何君堯是另一番形象,只要面對言辭激烈的環境,他經常毫不客氣地“懟”回去,導致對方無法應對。“我當時的競選口號是‘撥亂反正,破格求變’。”何君堯說,他的這種對抗性是“撥亂反正”的需要,“我當時也是一邊做一邊學,在博弈的過程裡,會有種種情況的出現,要有心理準備,做好各方面準備應變的措施。”另一方面是“破格求變”,“我做律師,知道用詞要小心,什麼地方有危機要格外注意。但是在某一些情況下,你的對手根本是不可理喻的,用什麼樣的方式處理?讓對方太想不到,才可以‘破格求變’。”

何君堯說:“如果坐下來理論,我一整天都沒有問題,但如果對方的手段太不合理要如何做?”現實環境逼著他面對各種極端情況,“你一定要超越對手,才可以戰勝對手。”何君堯說,“最後我們還是要依法辦事,只不過這個過程中,言論過激一些無所謂,因為對方連粗話都可以講!”

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讓人心迴歸

何君堯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家曾是新界屯門的望族,父親曾任屯門良田村村長。“我來自農村,香港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良田村是一個偏僻的地方”。9歲那年,何君堯隨家人搬到城市中,“我雖然來自農村,但我從沒有務農,不用下田,可以說是屬於比較幸運的一代年輕人,有機會可以到海外繼續唸書。”

何君堯受到了農村淳樸環境的影響。“城市裡頭的人想法就比較複雜一點,農村的人想法淳樸一點。”何君堯在英國取得榮譽法律學士學位後,回到了香港。1988年,他取得香港執業律師資格。“跟現在不同,律師以前屬於貴族和上流社會的一個行業,是精英行業,掌握著社會里比較重要的脈搏。”何君堯進入律師行業後,一直承擔為市民服務的角色,“特別是香港的社群,我給他們提供很多義務的法律工作”。與一些上市融資、急功近利的律師事務所不同,何君堯的很多工作帶有公益性質,“就算需要幫助的人沒有那麼多錢,我也要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

何君堯很早就在家庭的薰陶下接觸慈善活動。“我的太公曾經參與新界屯門的一個慈善組織仁愛堂的工作,後來它重新改造的時候,我爸爸是其中一名發起人。”再後來,何君堯的哥哥和何君堯本人都擔任過仁愛堂主席。仁愛堂主要為社群服務,這給了何君堯耳濡目染的環境,也影響了他後來當律師的從業理念,“從一開始就關注平民基層的聲音,為他們提供援助。”9歲那年,何君堯還接觸到自己的一位堂叔,“他是我們村第一個考律師資格的,做得蠻不錯,他也教導我們要力爭上游。”讓何君堯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堂叔告訴他:“做律師好,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別人,更可以參與社會的構建。”家族中一位長輩的成功,往往可以成為指引後輩的明燈。“我的確受到了他良好的影響。”何君堯說,“我是一個普通人,但要做不平凡的事。”在和《環球人物》記者的對話中,何君堯第二次笑出聲來。

對於何君堯這樣的香港原住民來說,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意味著找到了歸屬。但今年6月以來的香港亂局讓人不禁產生疑問:香港迴歸祖國22年了,為何還有此類事件發生?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何君堯一針見血地指出:是人心還沒有迴歸。

“像我們這種土生土長的原住民,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有過被歧視的情況。但是英國人當時管制還算到位,從上世紀80年代起,這種歧視就慢慢淡化了。”與此同時,原住民的國家觀念始終存在缺憾,“這種缺憾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很願意有國家歸屬感,香港迴歸中國,就是我們集體的期盼。只有香港迴歸祖國,我們才能變成完整的中國人。”

不是所有人都和香港原住民一樣。有的人對祖國感情更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一批從中國內地移民過來的,他們就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在何君堯的印象中,這些人大多對內地懷著深厚的感情,人心始終有重要的一部分留在內地,“如果香港做得好,內地做得更好,他們都不會有怨言的,還會很高興”。但也有極少數人,“無論香港得到內地多少照顧和優惠政策,都沒有用,因為一些歷史原因,以及西方國家的利用,他們對內地始終是仇視的”。

近幾年,隨著國內外和香港本地形勢日益複雜,一些年輕人的心偏離了正常軌道。2014年,香港爆發“佔中”事件,何君堯的女兒當時是一名大學生,也參與其中。何君堯並不避諱這段往事,“我們爆發過激烈的辯論,但是她短時間改不過來。”何君堯說,他只能用實際行動感染女兒,“人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當她看到老爹是怎樣為社會服務,怎樣在議會中辯論,看到報刊上對我的不好評價,而回到家中親眼所見又是另外一回事,她就慢慢懂得怎麼分辨事情的真假了。現在,她終於意識到以前‘佔中’的那套思想是不對的。”

何君堯說,自己並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陪伴三個孩子的時間很短。“但我覺得自己還是夠幸運。像我女兒這種轉變,只有經過人生的某一階段,經歷一些突破性的時刻,才能真正領悟到,不是每個年輕人都有這種機會。”這一刻,《環球人物》記者感受到的何君堯,是一個惜福的人,一個有惻隱之心的人,“有的年輕人家庭支離破碎,有的父母忙於養家沒有時間教育陪伴,有的父母離異,有的甚至還有更糟糕的情況”,他說起來隱約有種悲傷的情緒。

“我們中國人,先要正心、修身、齊家。”何君堯說,作為議員,他在對外呼籲怎樣協作各方、怎樣幫助改造社會的同時,最基本的自我要求是將自己的家庭搞好,“這樣才沒有後顧之憂,才能將多出來的精力用來協助社會、協助他人。”

“那麼,您相信這些身著黑色衣服的年輕人,心靈有朝一日迴歸祖國嗎?”《環球人物》記者問。何君堯停頓了幾秒,若有所思的語氣裡透出堅信:“總有一天!總有一天!”

何君堯當街被刀刺傷心口!4天前他剛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一起往前走”

《環球人物》:在這次香港亂局中,您付出慘重代價,您認為應該怎樣對待制造亂局的暴徒?

何君堯:還是要訴諸法律。我從不認為香港有哪個成功範例,是建立在“以暴制暴”的思想之上。我們是以法治精神理念,來成就了現在的成功。我對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依然有堅定的信心。

《環球人物》:香港作為東西文化交融之地,在尋求“和而不同”的文化環境時,有哪些現實困難?

何君堯:最大的阻礙是,從迴歸到現在,香港存在兩套思想,需要打破隔膜。英國的殖民統治在香港存在了150多年,雖然人口中有95%是華裔,但香港迴歸以來,通識教育依然錯亂。加上新一代青年對本土的依戀,不認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港獨”就擁有了市場。再加上,由於價值觀的不同,一些明明是犯法參加暴亂的人士,量刑和判罰比較輕微,有一些就算被判也不用坐牢,他們幾乎不用承擔太多後果。歷史、司法、教育等種種原因疊加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香港目前的現實困難。

《環球人物》:您怎樣看待中國內地和香港經濟的發展,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何君堯:中國內地改革開放40多年走過的路是成功的,14億人不是說停下來就停下來,要繼續往前走,這個力量不可小看,很龐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純以香港一個小地方來看,說中國內地把我們比下去了,這就是“井底之蛙”的看法。不要把個別利害看得太重!

如果從宏觀角度來講,應該看到整個中國在改變。我們香港也有幸坐在同一條船上,坐在同一輛“復興號”高鐵列車上,一起往前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臺,香港將有機會分享中國內地發展的更多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