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發佈Q2財報,連續多個季度增長超40%,發展“如日中天”

阿里巴巴發佈Q2財報,連續多個季度增長超40%,發展“如日中天”

阿里巴巴20週年,馬雲老師順利退休,近期阿里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媒體和群眾關注,尤其在整個經濟環境不太穩定的情況下,阿里巴巴的表現卻只能用“如日中天”來形容,根據阿里巴巴2020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移動端月活躍用戶已達7.85億,相比於2019年6月增長3000萬左右,年度活躍消費者增長1900萬至6.93億,整個集團營收更是持續暴漲40%至1,190.17億元,這樣的表現可以說是遠超預期,而對於即將迎來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來說更是起了一個好的開頭。

巨頭難得的穩步增長


根據財報顯示的數據來看,阿里巴巴在這樣的體量下依然保持穩健增長是實屬不易的,尤其從2018年第二季度開始阿里巴巴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40%的增長,僅從數據表現就能看出阿里整體的健康程度和發展力,相比於市場上其他幾家巨頭均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尤其在增長速度上市面上大部分企業都已進入停歇和負增長狀態,但阿里卻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和這樣的體量的基礎上仍然保持高速增長,這是值得我們佩服的。

阿里巴巴發佈Q2財報,連續多個季度增長超40%,發展“如日中天”

其中有幾個數據最值得我們關注,淘寶移動端連續八個季度實現平均2600萬用戶的增長,這個數據的含金量其實更高,很多企業都會利用財務手段來美化數據,給外界呈現出一種健康的企業狀態,但實際情況不一定準確,而用戶增長是最根本的指標,尤其在移動互聯網紅利消失的現在,依然能讓用戶、商家不斷融入,證明整個平臺的發展是積極健康的。其實和阿里巴巴對社會的賦能是離不開的,這也正是阿里全平臺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經常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比如電商紅利時期做天貓和淘寶,依靠行業紅利獲得了快速發展。智能手機普及是標準移動支付這個領域,在雲計算崛起時又火速發展阿里雲平臺,但是紅利期能做起來不是本事,而紅利過後該怎麼辦呢?電商紅利消失的現今,阿里為什麼依然能在多家平臺中脫穎而出不斷獲新呢?個人認為和阿里的創新意識是離不開的,就算平臺已發展到一定規模,但依然保持不斷創新的狀態,讓用戶始終感受到新鮮感。

阿里巴巴發佈Q2財報,連續多個季度增長超40%,發展“如日中天”

比如對於電商用戶而言,大部分消費者更看重的還是新產品、低價格和快遞體驗。其中產品是最為關鍵的,天貓平臺不斷和全球品牌合作,從而激發了用戶的購買慾望,比如2019年天貓雙十一,擁有20萬家合作品牌,其中超過10%的品牌是天貓國際的海外品牌,並集中發佈超過100萬款新品,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是一種真正的狂歡節,而對於品牌方來說也是重量級平臺的賦能。截至10月底,天貓上已有64個品牌在雙十一預售期間實現銷售額破億,天貓成為連接用戶和品牌方的堅實橋樑,雙邊體量的不斷增加會持續加強雙方的利益。

以技術推動未來

企業的高速發展並不單單看銷售額,其實背後還是有很多運營和管理成本,尤其巨頭企業的管理成本非常之高,比如100個人的公司和一10000的公司管理成本其實相差的不僅僅是100倍,而是幾百上千倍,因為企業管理成本會因公司規模實現指數級增長。阿里巴巴如此穩健的高速發展,其實也讓我們看到其背後擁有一種核心技術能力。

阿里巴巴發佈Q2財報,連續多個季度增長超40%,發展“如日中天”

阿里巴巴20週年上馬雲曾表示,阿里巴巴今天已經成為一家技術公司,可以說阿里巴巴用20年時間完成了從商業模式驅動技術發展,轉向技術推動商業模式的脫變。但如果我們仔細回想,其實阿里巴巴一直都是一家偉大的技術型公司,從顛覆金融體系的移動支付產品支付寶,到顛覆企業服務部署模式的阿里雲,再到解決海量電商物流問題的菜鳥聯盟,這些背後其實都是阿里技術和大數據的支撐,也正是如此形成了阿里的核心競爭力。


總體來看,阿里巴巴的發展已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經過20年曆練的阿里已擁有成型的技術、數據、人才和管理體系,相信在未來十年的新一輪經濟增長中,阿里巴巴依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領頭者。


科技銀狐

知名科技自媒體:簡書推薦作者,百度動態紅人,微博頭條作者。

信息安全專家:曾多次保障歐洲盃、奧運會、春晚等直播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