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這幾天,清華·徐工工程機械設計成果展正在清華大學裡熱鬧開展,曾經“傻大黑粗”的大傢伙們,不僅變身“時尚潮男”,還練出“三頭六臂”,各類外觀精緻、功能強大的機械讓人眼花繚亂。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徐工是江蘇最早入選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工程機械企業。而此次清華·徐工工程機械設計成果展,再一次打造了一場工程機械設計頂級盛宴。

不止是外觀設計,重在“人機交互”

研發與設計,是產業鏈的上游,是微笑曲線的起點,通過工業設計的賦能,可以開啟企業全速發展的馬達。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徐工與清華大學的深度合作,不僅能實現校企共贏,而且為工程機械設計創新插上騰飛的翅膀。”談及徐工工業設計的發展,徐工機械副總裁李鎖雲堅定地表示。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工業設計要貼近客戶需求,目標不僅是“看上去很美”,更要“用起來很好”。徐工研究院院長趙斌舉例,傳統的工程機械機動性差,功能單一,救援中重型裝備也不易到達現場。針對行業痛點,徐工2016年起和十幾家單位聯手研發,終於設計出一款集切割、破碎、抓取、挖掘、清障、起吊、拖拽等十餘種功能的特種工程車,不僅配備多種模塊化機具,時速還可達100公里。在上個月舉行的北京國際消防展上,這輛多功能搶險救援車一舉成為展會的“明星”。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而隨著徐工與清華大學的深入合作,也更加註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嚴揚教授表示,“雙方合作不斷深化,實現由傳統工業設計領域到人機工程、創新產品設計規劃、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等多元化領域合作的順利轉變。”

從模仿到創造,推動製造轉型

事實上,工業設計理念在我國興起的時間並不長。

“以前,光模仿就能活著了。”趙斌記得最早徐工生產的起重機都是模仿日本的,人家“半頭”(操作室只有一半),我們也“半頭”,司機能工作就行。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2001年,徐工終於開發出自己的“K系列”起重機,不僅是“全頭”的,舒適性也更好了。當時一個天津客戶激動地直喊:“太好看了,要當作自己的姑娘對待。”

從“鐵盒子”到“姑娘”,從模仿到創造,如今,徐工已經打造出工程機械產品的“夢之隊”,也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的“頭部集團”。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更加把握未來,也是“未來工程機械工業設計研究所”正式揭牌的主要意義,正式聯合開展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智能化設計為方向的未來工程機械概念設計領域的研究。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高端裝備是工業設計和先進製造業的融合代表。打造高端裝備,不僅需要先進技術,工業設計也發揮很大的作用,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省工信廳生產服務業處的程旭表示,工業設計的力量正在改變製造業。


開掘產業藍海,讓設計走向“舞臺中央”

此次成果展上,徐工集團工業設計中心攜13件作品精彩亮相,前瞻性的設計、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統一家族化形象的號召力,使參觀者絡繹不絕,並對徐工集團工業設計中心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讚揚。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近年來,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工業設計逐步成為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的重視和快速發展。


徐工作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排頭兵,早在2009年便成立了工業設計中心,致力於集成全球優勢資源,協同創新,建立徐工產品的國際化設計策略,支撐公司國際化願景,引領我國工程機械設計創新發展。正是這種藝術與技術的極致融合,讓徐工的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散發出無與倫比的光芒。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中心2012年獲得“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的稱號、“江蘇省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單位”,2015年獲得“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稱號、“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單位”,2017年和2019年順利通過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複審。同時,中心積極申報各類國際和國家設計行業獎項,近兩年共獲得獎項58項,包括TIA企業設計中心(十佳設計大獎)、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中國專利優秀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紅點獎、紅星獎、金點獎、中國製造之美、江蘇省工業設計產品獎、江蘇省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等。


未來,徐工將繼續把握工業設計的新方向,以工業設計為手段,為產品賦予更高的附加價值及更強的產品競爭力,帶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今日推薦】

挖機手柄振動,時重時輕,一定是這裡有問題http://v.douyin.com/xcHS1G/ 複製此鏈接,打開【抖音短視頻】,直接觀看視頻!

徐工: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看中國製造轉型

抖音號:yingfeng365

【閱讀此文的人正在讀↓↓↓】

<strong>

<strong>

<strong>

(本文來源於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妥之處請聯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