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 用心 創新——記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張雄記總校長

捨得 用心 創新——記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張雄記總校長

廣州番禺執信中學張雄記總校長

■不學習、不思考、不創新,就沒有未來。

■名校辦民校是製造、是模仿,;民校辦名校是創造、是創新。

■名校不是自己說了算的,而是要成為滿足“社會高度評價、學生極度熱情,教育行政部門高度認可的品牌學校”。

■天生我材必有用,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成就最好的自己。

——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總校長張雄記語錄


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總校長張雄記先生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從小學開始,我們就是因材施教,充分發掘學生的才能,促進其全面發展。“天生我材必有用”,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成就最好的自己。”

張雄記先生不僅是“番禺執行中學”的總校長,而且還擔任執行董事和教育策劃營運總監,擔任南海執信中學首席執行董事和教育策劃營運總監。他身兼數職,恪守“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幾十年如一日傾心於教育事業,用智慧行動開創了“民校辦名校”的創新發展之路,用拳拳愛心譜寫了一個務實而有溫度的執信情結。

一、與執信的不解之緣

穿過歲月的朦朦煙雨,在當年廣州市執信中學第一屆畢業生的男生之中,有一位學生名叫張雄記,沒有鮮花,也沒有鎂光燈,更沒有人能夠想到,他卻肩負起“執信人”的使命,一路走來,依然在傳播“執德至弘,信道至篤”的執信精神。

張雄記畢業後,到師範院校繼續學習,之後回到母校從教並擔任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可以說他把似火青春奉獻給了執信,他把人生中最寶貴的中年也奉獻給了執信。他從教授物理學科開始,繼而到級長、總務副主任、企業辦主任、工廠廠長、執信實業經理等職務,在廣州市執信中學工作長達41年之久,是執信辦學史上直接服務於學校時間最長的教師之一。

張雄記先生為廣州市教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曾被評為“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榮獲廣州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廣州市終身教育獎”。

二、結緣民辦教育

歷史對於有準備的人總是會給予青睞的。張雄記先生與民辦教育的結緣要追溯到1999年,當時為了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推行高等教育大眾化政策,普通高校開始擴招,民辦教育發展形勢良好。此外,改革開放之後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對於此,張雄記先生也有開始所洞察和思考:民間能不能自主辦教育?公辦教育用的是政府的錢投資,那麼當老百姓不滿足或不滿意的時候,教育提供的服務能不能滿足家長的要求呢?在國外,一些國家的政府保障國民12年的義務教育,同時提供選擇性的教育的服務,曾有這樣一個說法“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校”。

張雄記先生決定試一試,他想為自己的問題找到答案。於是,他就在佛山南海聯合了當地的民營企業、校辦企業和國企共同出資購買了80畝地,建造了2萬多平方米的校舍,組建教師隊伍,創辦了南海執信中學。在2000年,南海執信中學只有500多個學生。而今,學校擁有2500多個學生,佔地面積200多畝,擁有校舍8萬平方米。在南海取得成功經驗後,張雄記又再接再厲,於2002年牽頭創辦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含附屬小學)。

三、民校辦名校

張雄記校長辦學時專注將辦學的社會效益和對社會的貢獻放在首位,用愛心辦教育,用熱心扶貧濟困;。秉承“捨得、用心、創新”的星河灣精神,支撐社會效益和慈善事業。他相信辦教育要有理念,有創新精神,敢於打破陳舊固化的觀念。張雄記校長常說:“不學習、不思考、不創新,就沒有未來。”“名校辦民校是製造、是模仿,民校辦名校是創造、是創新”。名校不是自己說了算的,而是要成為滿足“社會高度評價、學生極度熱情,教育行政部門高度認可的品牌學校”。

辦學之初,公辦執信對民辦執信起到了支持和幫扶的推進作用,但張雄記校長反對這種侷限於名校光環止步不前的想法,他提出要把“名校辦民校”轉化為“民校辦名校”,組建了兩所學校的教育策劃營運中心,將民辦學校適應市場經營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相結合。

四、千磨萬擊還堅勁

民辦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增加了教育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滿足人民對選擇性教育的需求,利國利民。參與創辦了南海執信中學和番禺執信中學的張雄記身上自覺肩負著一位民間辦學者的責任和使命,他是當之無愧的民辦教育家。他的座右銘,出自清代畫家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在近二十年的“民辦”辦學生涯中,張雄記校長奮不顧身、將目光鎖定在辦好學校上,為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堅持“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念、堅守“捨得、用心、創新”的價值理念,以辦中國最出色的品牌民校為目標。如今,來番禺執信中學報名的學生和學校所提供的的學位比例已經達到10:1,番禺執信中學有實力給予學生最好的教育,有能力根據學生的潛質、特長和愛好開設各種特色課程;有財力條件聘請專家、名師,打造個性化教育,培養具有深厚中華文化底蘊、兼備西方文化素養的未來人才。近幾年,學校被評為廣州市首批藝術重點基地學校(唯一一所民辦學校),20多人考入廣州美院附中(每年向僅全國招收150人)、星海音樂學院附中以及廣東省舞蹈學校等重點的藝術院校附中。藝術班學生分別榮獲“廣州市語言藝術大賽”中小學組一等獎,承擔“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配音工作,跨越式的登上了國際的藝術舞臺。與此同時,番禺執信中學與南海執信中學實現了藝術教育十二年無縫對接,把一批優秀學生送進了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浙江傳媒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知名藝術院校。

番禺執信中學的中考成績是番禺區最好的學校之一,但在應試教育之外,在番禺執信中學發展形成一系列有別於傳統教育模式的特色課程,為學習、生活、娛樂三者結合提供了優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番禺執信中學,貴重的設施如鋼琴、科技實踐器材等,在走廊在敞開式的科技館隨處可觸摸、可體驗。你也許會為這些貴重的東西被學生與參觀者如此“隨意”擺弄而擔憂,但這麼多年來,番禺執信中學知書達理的學生們從不對它們“胡作非為”,他們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體驗”。番禺執信中學擁有3000多名學生,他們徜徉在潔淨的環境裡,每一處景點擺放的作品都完好如初。

教育非一日之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若無“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持不懈和持之以恆的辦學實踐,就無今日之南海執信中學與番禺執信中學之輝煌。張雄記校長“用心”所構建的執信教育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百科全書式”的學校,已經成為廣州民辦教育史上一部優秀的煌煌鉅著,值得我們去好好珍藏和細細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