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賓陽縣遺愛橋,極盡滄海桑田逾百年

南寧市賓陽縣遺愛橋,極盡滄海桑田逾百年

唐·杜牧詩云:“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道出了江南水鄉揚州二十四橋在月光之下、簫聲之中的極盡風流與繁華。南寧市賓陽縣甘棠鎮也有一座飽含著無限歷史滄桑的古橋,叫遺愛橋。

南寧市賓陽縣遺愛橋,極盡滄海桑田逾百年

遺愛橋,作為當地歷史驚鴻的見證者,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看滄海桑田斗轉星移。蘊含的文化光芒熠熠生輝,記敘的趣聞軼事汗牛充棟。

南寧市賓陽縣遺愛橋,極盡滄海桑田逾百年

遺愛橋,位於南寧市賓陽縣甘棠鎮東南面。它橫跨斑江(鬱江支流),南通橫縣,北達賓陽。橋身全部是料石勾砌而成,堅固實用,造型古樸,它是至今廣西省道上並不多見的大型石拱橋。全長60.5米,寬4.5米,高10多米,3 拱(拱跨分別為7.7、8.25、7.85米),承重量達13噸。被專家鑑定為賓陽縣比較古雅的橋樑建築之一。

南寧市賓陽縣遺愛橋,極盡滄海桑田逾百年

遺愛橋神奇的名稱來歷有二種說法:

南寧市賓陽縣遺愛橋,極盡滄海桑田逾百年

一是從清代永淳縣知縣張鳴鳳所撰寫的《鼎建遺愛橋序》看:“甘棠遺愛橋於清道光癸卯二十三年(1843年)十月十六日安腳,第二年即甲辰年(1844年)二月間落成。縣主鄭輝堂行新橋。遺愛橋建在斑江上,橋高二丈八尺,至水面闊一丈五尺有奇,耗費人力物力甚巨。”遺愛橋建成之後,原主持修橋的知縣鄭輝堂任新職已調離永淳。半年後,為了把建這座大橋紀績下來,武羅(今甘棠鎮)老者推舉幾位有名望紳士到永淳縣衙請後任知縣張鳴鳳為橋作序。張鳴鳳是個飽學之士,雅好文墨。他問明建橋原因後,為供文人學士之吟詠傳播四方,就以“甘棠遺愛”之名把建橋經過記述下來,文采飛揚地讚頌前任知縣鄭輝堂及一批地方紳士有惠政於民的業績。這就是“遺愛橋”得名來歷的正史之說。

南寧市賓陽縣遺愛橋,極盡滄海桑田逾百年

二是相傳,古時甘棠圩上住著一位孤苦伶仃的少女,名叫遺愛,早年喪失雙親,父母留給它的僅是一間破屋和一隻小豬。遺愛為人善良,勤耕苦織維持著生活。為了養好這隻小豬,她經常踩著斑江上搖搖晃晃的木橋,到江對岸找豬菜。橋小而來往的行人又多,非常擁擠。她常想:如果能有一座寬闊的石橋多好啊!一天,遺愛的小豬病了。她到對岸找採草藥,見一蔸又大又老的金銀花,她挖呀…挖!挖到深處將金銀花根拔起,發現有兩隻瓦罐也跟著拔了上來,罐內全是閃閃發光的黃金和白銀。遺愛驚呆了,不敢多想,便挑回家中。次日,遺愛請人代筆,寫了九九八十一張招領告示,張貼於甘棠圩的街頭巷尾。告示上請失主於九個圩期內前來認領失物,逾期即作它用。可九個圩期過去了,還是沒有人認領。

於是,遺愛決定將這兩罐金銀請來九十九位建橋石匠,在斑江上建造一座三孔石拱橋。奇怪的是,遺愛只請九十九名工匠來建橋,開飯時也只有九十九人吃飯,但是每天做工的都是一百人。原來是玉皇大帝被遺愛的行為所感動,特派一位天將前來相助。有了天將相助,建橋的速度很快,只花了九十九個坪期,一座宏偉的三拱石橋便建成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正直、善良的少女,就把這座橋名為“遺愛橋”。 這是遺愛橋得名來歷的民間傳說。

南寧市賓陽縣遺愛橋,極盡滄海桑田逾百年

遺愛橋百年滄桑史話:

《鼎建遺愛橋序》中說:“原有石橋,因洪水所至而崩塌,行人靠舟渡或涉足過江,很不方便。幸有茂才陳毓瑜、梁冠宇俊秀、梁招瑞、職員傅士俊、居士孔廣德等效前人之義氣,出濟民之誠心,置酒捐輸,八十村人人駢集,解囊贊助四千貫……僕南滇下士,西粵微員,家在彩雲深處,惟是清風兩袖,愧無鶴俸之捐,明月一彎,喜有鼉梁之建,行見熙熙而往,攘攘而來,牽牛渡後星,常帶乎雙雙,司馬來時柱,更題夫一一,則諸生之善舉,實普濟乎行人……”

南寧市賓陽縣遺愛橋,極盡滄海桑田逾百年

民國十三年(1924年)《永淳縣誌》記載,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生員陸毓瑜、監生梁招瑞等地方人士,在甘棠募集資金,得到當地80多個村莊村民的解囊相助,共募得錢3000貫,經半年時間興建而成,被譽為永淳“全縣橋樑之冠”。民二十八年(1939年)冬,崑崙關戰事發生。日寇為了增援崑崙關守兵,自欽州、防城登陸後,派一個旅團和騎兵聯隊沿邕欽公路急進,過伶俐,經甘棠。直赴賓陽縣城,企圖包抄國軍後方。為了阻滯日寇援軍的前進,1940年2月5日上午,國民黨駐軍175師派該師直屬工兵營二連一排,用一百塊炸藥將橋拱炸燬。

1947年,為了恢復賓(陽)永(淳)的公路交通,永淳縣府從廣西省救濟總會撥給永淳縣的救濟大半中,撥出稻穀15000斤作重修遺愛橋費用,但只是杯水車薪不敷使用。甘棠圩潘康就發動群眾募捐,得谷80000多斤。從1948年6月開始動工,到1949年10月竣工,建成今橋。重建後的遺愛橋,仍保持舊橋的原貌。

南寧市賓陽縣遺愛橋,極盡滄海桑田逾百年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與您的作品有雷同之處,請留言以便修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