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裡奧(一):天才的起源

羅馬里奧(一):天才的起源

羅馬里奧-德-索薩-法里亞從來就不是一個畏首畏尾的人。在他職業生涯早期,他具有侵略性,有時甚至很暴力,看起來與所有的批評家和權威為敵。結合他退役後在巴西參議院的政治生涯來看,這一切顯得是多麼的諷刺。不過,如果說這兩者有什麼差異的話,後者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他想要在周圍環境中展現自己。

他散亂的長髮早已開始發白,他5歲(?)的雙眼的焦點已經縮得更小,使他的視野也變窄了。他輕輕下垂的眼瞼露出一些淡淡的銳氣,在他的年齡段很是常見。上世紀70年代在雅卡雷濟紐(現在仍是里約熱內盧最大的貧民區之一)的生活,是可以對一個孩子留下這樣印記的。

在貧窮、身材瘦小和拒絕聲中,他以類似於鬥牛犬的咆哮和狂暴的精神,大步邁向財富和社會地位。更重要的是,他只有大聲咆哮,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大街上的大型比賽是他的舞臺,儘管有數十個年輕人與他同臺競技,情況依舊不變。

在巴西成片的大城市裡,貧困無可避免。像羅馬里奧這樣的孩子,必須要為絕大多數東西奮鬥。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用足球來逃避困苦。小羅馬里奧在這樣一個民主卻不包容的地方中茁壯成長,著實令他的父母感到高興。

瓦斯科-達-伽馬

他對世間關注的渴望推動了他作為一個人以及一名球員的發展。15歲時因年齡太小被瓦斯科-達-伽馬隊拒絕的經歷,只會讓他走得更遠。對此,羅馬里奧漫不經心的回應只是表面,在這之下,他決定要以驚人的方式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在他首次被拒絕的那年晚些時候,羅馬里奧在與達伽馬同年齡組的比賽中進了四球,讓教練組認識到他們之前做了多麼錯誤的決定。他在足球上的力量和加速度是非凡的。防守球員總是以為將這位身材矮小的新人放在自己的防守位置上不會有麻煩,但是在他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從他們身邊跑過撞過的時候,這讓教練們看起來很是愚蠢。

羅馬里奧(一):天才的起源

在達伽馬青年隊系統呆了幾年之後,他11場進11球的表現吸引了了U20國家隊球探的目光。他隨隊參加了1985年世青賽併成功奪冠,卻因為在球隊居住的酒店陽臺小便而被送回了家。

成為一個成功球隊的一員是提升羅馬里奧地位的一個途徑,他的俱樂部再也不能阻止他了。他升入了成年組,在3個賽季裡連續贏得2次洲冠軍,打入了80球,在1987得到了國家隊的徵召。一年後,他在拿到韓國奧運會銀牌的路上打進7球,憑此,轉會歐洲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問題是他要去哪裡?

PSV埃因霍溫

PSV埃因霍溫為了吸引他來荷蘭付出了一大筆錢,但是他們的目的一直不能達到。在巴西發展,有兩件事對他有利;第一,這為培養他一種不達目不罷休的慾望奠定了基礎;儘管他在球場上兇猛得像一條獵犬,但他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忠誠的居家男人。為達伽馬踢比賽能讓他在成長為一個男子漢的同時,也能與父母隨時保持聯繫。

其次,這讓這位少年在大眾眼中因為一些輕微的插花或花式技巧被黑之前,就已經提高了他的聲譽。當他到達荷蘭時,就被那些稱讚他為偶像的荷蘭粉絲團團圍住了。在新觀眾的崇拜之下,羅馬里奧從一個州來到另一個洲的過渡變得更為容易了。但是,挑戰仍然存在。

羅馬里奧(一):天才的起源

里約熱內盧給了他一個所能想象到的最嘈雜、最繁忙、最有活力的環境去成長。相比之下,埃因霍溫則是一個對於巴西人沒有明顯吸引力的、相對安靜的港口了。他很快地拒絕了埃因霍溫的隨和的生活方式,並且需要一些來自家鄉的舒適感。在他的花園裡,陰雨、深色的草地、灰色的天空永遠不會出現。作為代替,他進口了科帕卡巴納的一些金色的沙子,並鋪滿花園內外,而不是使用荷蘭本土“奇怪”的沙子來這樣做。

他曾經生活在一個瘋狂的節奏中,而悠閒的訓練和安靜的居家生活是不行的。自然而然的,他以在如今即時視頻和社交媒體中不可能發生的方式,尋求夜晚的娛樂活動,至少這在今天會因為危害到下一代被抓到;他是否會收斂他的夜間娛樂活動也值得懷疑。

他真正受到歡迎,是在埃因霍溫經歷了史上最為成功的賽季之後。他們通過充滿傳奇色彩的方式摘取了荷甲桂冠,在希丁克麾下踢出了狂轟濫炸般的足球。在這之中,弗蘭克-阿內森、埃裡克-格雷茨和維姆-基夫特一併打入了震驚世人的117球。站在聯賽之巔,他們又拿下了荷蘭杯,達成國內雙冠。但,他們真正的榮耀還在路上。在前兩輪並沒有在90分鐘內贏下比賽的情況下,他們還是進入了歐冠決賽對陣本菲卡(客場進球)。在比賽上,他們重複了原有的踢球方式,最終舉起了冠軍獎盃,結束了這場最為神奇的戰役。

拿下了這一最高成就的氣氛就像是當初羅馬里奧空降粉絲當中一樣。埃因霍溫在羅馬里奧的第一個賽季裡拿下兩個冠軍,而在那之後,羅馬里奧又幫助巴西斬獲美洲盃冠軍。事實上,PSV在羅馬里奧在隊的時間裡四年三冠,也許對羅馬里奧更為重要的是,他在前三個賽季裡成長為了最為頂級的射手。

結束的開端

1990年,博比-羅布森成為了埃因霍溫主教練。這個英國人給足球屆一些最脾氣古怪的球員當過“父親”,但有時,火爆的羅馬里奧仍會僭越,侵犯到教練的基本原則。無比的專注使得羅馬里奧成為了最佳球員,但同時也帶來了掩蓋了他作為球隊一員的責任的危機。在羅馬里奧來到的前一年,古利特與管理層發生了衝突,批評球隊缺少進步,然後以創世界紀錄的轉會費去了AC米蘭。古利特邁向更高水平的道路,似乎也是羅馬里奧所要走的。

羅馬里奧(一):天才的起源

很難講清楚是從什麼時候起,羅馬里奧對數據變得如此痴迷。是在他以五歲的身體在塵土飛揚的街道上博取認可的時候嗎?是他在對陣達伽馬預備隊的復仇戰中打進四球的時候嗎?是在他U20南美杯上加冕最佳射手的時候?但其實,這都無所謂,因為最終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博比-羅布森幾年後在埃因霍溫和巴塞羅那與另一名巴西青年羅納爾多的關係,以這位主教對這個年輕人的崇拜,以及在他發展道路上給到的父親般關愛而聞名。“他是個好孩子!”這位銀髮主教練有次含著笑說到這個年輕球員。後期羅馬里奧對個人成就的劇烈渴求並不能與羅布森的要求適應得很好,但是這並沒有被所有人忽略。

希丁克的名言揭示了羅馬里奧身上無法動搖的自信裡的積極一面。

“如果他看到我在大戰前比平時更為緊張一點的話,他會來到我跟前,跟我說:‘放鬆,教練,我會進球,我們會贏的。’十次裡有八次,當他這樣跟我說後,就真的取得了進球,幫我們拿下了比賽!這是多麼不可思議啊!”

羅馬里奧所要的全部,就是他的才華被人接受,並給他一個當領袖的空間。對他來說,進軍歐洲是輕而易舉的事。他的下一次轉會,將會讓他成為萬眾焦點。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