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學,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是聘請的臨時代課教師,這種現象你怎麼看?

教育快遞


代課教師又叫民辦教師,是無編制的,屬於學校臨時聘用人員。自從國家取消民辦教師,代課教師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的名稱,現稱作頂崗教師。其實,代課教師與頂崗教師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沒有編制,只有正式教師工資的一半。頂崗教師作為新時代的產物,主要目的是解決學校師資暫時不足的情況。



一個小學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是臨聘人員,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眾所周知,如果是一任教師帶出來的學生,一般都比較聽話,而且班級各方面都會比較優秀。可是這都需要教師長期在崗才行,作為頂崗教師由於待遇和聘任時間的問題,長期在崗就成了難題,因此由頂崗教師所任教班級一般都是一年一換老師甚至半年一換,有些班級剛剛兩年時間換了幾個班主任或者主科老師,這對於班級的孩子來講是十分不利的,造成了他們紀律懶散,學習上也比較差。可是其實這也是學校的無奈之舉。近年來,由於國家開放二胎政策,許多80後的人群都在趕最後一趟末班車,出現了“扎堆生”的現象。作為女性數量龐大的教師人群,自然而然也加入了生二胎的行列,這就導致了女性教師休產假時出現大量的師資空缺。加上教師招聘不斷遇冷,教師招聘招不到人,學校就必須得招收部分頂崗教師來暫時填補空缺,否則就會出現無人授課的情況。

筆者本身作為一名老師,在未入編制之前也去了四五所學校做過頂崗教師,因此十分的瞭解其中的狀況。上至市直重點中小學,下至農村學校,招收的頂崗教師數量都十分龐大。每所學校頂崗教師數量雖然沒有達到三分之一那麼誇張,但是也佔了四分之一。

頂崗教師雖然能解決暫時的燃眉之急,但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父母的心頭肉,都需得好好的培養,在這裡我不是說頂崗教師的實力不行,相反他們的水平很高,精力又充足,責任心又強。可是崗位畢竟不定,有時學生剛剛適應一個教師的教學,他又走了,這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國家還是得從根本上解決,解決教師缺編問題,給足教師配備,如需頂崗教師給予他們同工同酬,讓更多的人固定在教師崗位上。這樣學校頂崗教師數量佔據三分之一將不會再現。


幻諧


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但也是不太正常的現象。

這種情況很普遍,是說現在的基層學校,聘請的臨時代課教師比較多。如果基層學校真正存在師資缺額,聘請適當數量的代課教師,那也正常,無可厚非。

問題是現在的鄉村基層學校真的缺少一定數量的教師嗎?

其實,鄉村基層學校根本不存在缺少一定數量教師的這種現實。那為什麼學校還要聘請一定數量的代課教師呢?

這就是鄉村基層學校的不正常的地方。大家知道,一個學校,校長的權力大,權力範圍廣,用權瀟灑,任性。什麼事不可以做呢?當然,校長的上面還有教育局長,這樣的事,那就是小菜一碟,太容易了。

無論是局長,還是校長,跟聘請的代課教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且,代課教師在基層學校裡肩挑重擔,待遇不菲。同時,一些教師被邊緣化,靠邊站。

這種不正常的現狀,其實也是鄉村基層學校的常態。


蕪木


我來給大家分享下我們這裡教師的情況。

(圖片來源於網絡,勿對號入座)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個市裡的比較大的幾所重點的小學之一。開始,我剛來到這所學校時,一個年級只有四個班,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四軌”制。那時學校裡幾乎沒有幾個代課老師。

可是不知不覺間,學校周圍的小區越來越多,周圍農村裡的人,都不在老家蓋房子,都選擇咬牙在城裡買房子,有的是因為娶媳婦,人家女方必須要城裡有房才結婚,有的就是為了給孩子博一個好的環境,選擇在城裡買房。



學校周圍的小區雨後春筍般就冒了出來,入學的孩子們就多了起來,“四軌”變成六軌,六軌變八軌,現在我們學校每個年級有15個班。每個班前幾年高達80多人,後來限定人數後,班容量減了很多,農村的孩子們現在在城裡入學也比過去難了很多。

學校生源暴漲那麼多,那麼教育的投入就會大很多,首先解決教學樓的問題,政府出面把學校周邊的民居收購,蓋了教學樓,置辦了辦公器具。資金用去了很多。

解決了孩子上學困難的問題了。可是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擺在眼前,就是老師的配置問題。

每年招聘的那點老師,遠遠滿足不了需要。這時只能外聘一些老師來支撐學校的教育。這些外聘的老師,有退休老師返聘回來的,還有在社會上招聘大學生或者普通的社會青年,總之水平不一,參差不齊。最低時代課費是每月200,後來也隨著在編老師的工資漲了些,現在每月不到2000元錢。

有的人會問,為啥工資這麼低,還算是有人去代課,因為這裡面還是有奧秘的,大家也知道城市裡是有補習班一說的,多少帶點學生,那收入遠遠超過代課費,這就是為啥代課費那麼低,還是有人搶著來代課的原因所在!

這是城市中心小學的情況。還有屬於城區,但是離城裡比較遠,老師們嫌離家遠,不願意在那裡待著,分去了老師,都會想辦法調回市裡,造成老師也缺。為了解決師資問題,也是找的代課老師。

最後就是農村小學。雖然現在很多條件好點的在城裡買房了,造成農村小學生數量減少,但是老師的數量減少的更厲害!

一是因為自然減員,有老教師退休。

二是年輕教師待不住,想法回城裡,辦不了正式調動,借調也要回城裡。

三就是城裡老師都不夠分配,新老師更不會輪到農村,所以農村也缺老師。也是找了一些代課老師,不過這些代課老師水平就比城裡的代課老師水平低多了。人家有水平早就跑城裡去代課了!

不過最近幾年來,每年招聘的老師數量越來越多,佔著財政開支的絕大部分,並且隨著老師地位的增高,連農村招聘的老師整體水平大漲,去年分配去農村小學的還有幾個研究生畢業的,她們的到來給農村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也開闢了農村教育的新篇章!


所以題主所問的,小學有三分一的臨時代課老師現象,不是沒有,有!但是隨著國家的富強,對教育投入資金的增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些情況也會像我們這裡一樣慢慢消失的,也會有更多的熱愛教育行業的有志青年投入到人民的教育事業當中來的!

國家富強了,民族振興了,我們教育事業騰飛還會遠嗎?

共同期待屬於我們教育行業的美好明天吧!

這是我一個小學老師的個人看法。期待友友們留言交流!你那裡有代課老師嗎?分享下唄!


心中百合靜靜開


這種情況應屬於個別現象,可能是在西部貧困山區的農村學校,信息閉塞,生活條件差,交通十分不方便,老師一般都不願意去。

去年暑假,受同學之邀到了涼山雷波縣,瞭解到個別學校有這種情況,但臨聘代課教師人數,沒有你說的比例大,學校請的臨聘代課教師,以附近的高中或大專畢業生為主,也有學校返聘的退休教師,這也是解決貧困山區農村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的有效方式,但這不是長久之計。


由於地域環境和經濟狀況差異,導致教育資源不平衡,貧困山區的偏遠農村學校,享受不到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對他們來說成了一種奢望,這對貧困山區的孩子來說,教育資源是不公平的。

針對目前的具體情況,教育系統正在對貧困山區的農村學校,進行結對幫扶的教育扶貧,為他們帶來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為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要解決這種狀況,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學校的扶持力度,使教育資源儘量均衡,讓更多的人關注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鼓勵更多的年輕教師到貧困地區的農村學校任教,充實貧困地區教學師資力量,使教育的發展邁上新臺階。


Lance課堂


我一中專落榜生,幹了二十年代課老師,開始教四年級下學期語文的時候,全鄉統考回回第一名!一直到五年級畢業升初中!第一次考第一的時候,還讓代同年級的鄉中心小學校的公辦老師質疑!於是就把全鄉的四年級都拉到白馬河邊的楊樹林裡進行抽考,一米一個,全鄉老師都來監考!我們還是第一!升初中率是100%!

所以不要說什麼代課老師沒學歷,誤人子弟!誤人子弟的倒是個別公辦編制的,仗著自己是鐵飯碗,一星期五天不來學校,只有星期六,星期天來上課。讓村裡人以為他很積極,天星期來給學生補課!其實回回都考個全鄉倒數第一名!


天澤銀杏


現在聘請臨時代課教師的情況非常多,小學非常嚴重,初中也有很多,我認為這樣是很不好的,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第一、教師流動性大,頻繁換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有的老師水平很高帶班很好,但是因為參加教師招考要複習等原因辭掉工作,有的是水平不夠讓學校給辭退等等原因。

這就導致很多臨時代課老師,不能長時間的帶一個班,我兒子學校有個班級一年換了6個班主任。老師換的太頻繁,孩子適應不過來,導致孩子學習上、思想上找不到方向,嚴重影響班級和孩子的發展。

第二、臨時代課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

大多數臨時代課老師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其中有一些非常優秀,第一次當老師就做的非常好,但是更多由於工作經驗少,對大綱、教法把握不準,對學生的特點了解不夠,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學效果不好。

第三、因為是臨時的,有的老師沒有歸屬感,責任心不夠。

感覺自己就是來幫忙的,不會長久,即使幹好了,也不會多發多少錢,也不會自然轉正。所以工作的動力不足,責任心也不夠強,工作上不很認真,導致教學效果不好。

希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儘快想辦法解決,畢竟孩子們耽誤不起!


邸達物理


我所在的學校現在就是這種狀態,因為這幾年招收的老師少,學校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老師都是臨聘的,這些老師的工資有學校開支,一年學校的辦公經費一半都用來支付老師工資了,所以現在感覺學校很缺錢,連正式工的福利都省略了,按校長的話婦女的衛生補貼,獨生子女費不發都是因為屬於違規發放!這些老師大部分是剛畢業工作還沒有著落的大學生,要求松一點的學校招收的大學生連師範生都不是。有的學校臨開學了還在招聘老師。我是不會把孩子放到臨聘老師的班裡的,倒不是歧視她們,關鍵是這些老師有的沒有任何教學經驗,而且還非常不穩定,說不定下學期就不幹了,孩子還要從新適應,當然負不負責任全憑良心了,一個月2000元的工資,還不如服務員拿的多,學校也沒有更多的手段約束這些老師!


一人一心情


一個小學,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是聘請的臨時代課教師,這種情況,只會在鄉村學校的村小學出現,鄉鎮的中心小學和縣城學校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這種現象,反映了一些村小學的尷尬,學生流失嚴重,教師也同樣流失嚴重。年輕的老師,都通過各種渠道,或參加考試,或者疏通關係,跑到城裡去了,餘下的也大多被鄉鎮中心小學抽調了,於是,村小學便出現了學生和教師雙重空心化狀況。

筆者因工作關係,去一個遠離縣城的村小學。在這個村小學裡,一共7名老師,只有校長是在編正式教師,其餘全部是臨時代課教師。筆者為此走訪了中心小學,得知中心小學也很無奈,因為中心小學都缺編,只能給代課教師名額,由學校聘任臨時教師。

但在另一個鄉鎮,筆者看到了另一個現象,一所村小學,1到3年級三個班只有29個學生,卻有10名老師,全部是正式在編教師,有的老師都沒課可上。這些老師,全部都是50歲上下的老教師。

這就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鄉村學校教師僅從數量來說,是不平衡的,質量上就更是如此了。像嚴重缺編的那所村小,主要是學校所在村沒有教師,外鄉的離得遠的,根本不願來。按超編的那所學校,10名老師都是本村人,都是民辦教師轉正的。

筆者去過好些鄉鎮的中學和小學,普遍情況是中學教師富餘,有些中學的教師沒課上,安排到門衛後勤上去。而以中心小學為單位,鄉鎮小學總體上是缺編的。這又是一個不平衡。

這種情況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中學教師跟小學教師流動不暢,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流動,導致中學超編小學缺編。而筆者所去的鄉鎮,中小學都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流動被人為的中小學之間的那道牆隔開了。

而現在有些鄉鎮,中小學合併為九年一貫制學校,這種情況就不再存在了。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後,鄉鎮的中小學成為一所學校,教師也就自然可以流動起來。從中可以看出,這是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的比較好的方法。


當代師說


前幾天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說她和同學吵架的事情。

在辦公室裡,我看到了一個眼熟的老師,仔細想想,不是晚上擺攤賣炒粉的老闆娘嗎?我過去和她打招呼,以為她也是學生家長,沒有想到別的老師也稱呼她老師。我瞬間蒙圈了,她看出我的疑問,就告訴我她在這裡代課。


媽尼,我終於搞清楚頭緒了。為什麼我女兒三年級開家長會的時候,黑板上的“歡迎家長”的長字最後一筆多了一點了。那時我還鬱悶是不是學生寫錯了,結果老師開會期間連續寫錯幾個錯別字。字體也和黑板上一致。那寫錯的“長”肯定是老師寫錯的。

這不是誤人子弟嗎?這街上隨便拉一個人來就可以給孩子們上課了嗎?之前也有老師叫我去代課,我雖說讀過大學,我也不敢隨便答應啊!我自知自己水平有限還是拒絕了。


這學校還有底線嗎?請來的都是些啥人啊?不能因為缺老師就這麼飢不擇食吧?我特別痛恨學校的這種做法,難怪我女兒告訴我數學老師上課到底講啥她一點都聽不懂,估計也是代課老師了。

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學校就是這麼不負責任,把我們的孩子給沒有資歷的代課老師當試驗品了,太讓人生氣了。我不反對代課老師,只是希望學校在招代課老師的時候可以好好篩選代課老師的水平,不要是真的誤人子弟了!


LUO寶


我來說一下我們這裡的情況吧!我們鄉的小學老師,除了中心校配備正常以外(都不能用充足),其它的學校基本都差老師,就拿我們學校來說,100多個學生只有八個老師,還有一個請產假,所以一個老師一個星期都要上20多節課,還不加早讀,要是加上早讀可能要到30節,因為基本每個老師早上都有早讀課。平均每天五節課。

還有的小學五、六十個學生,只有兩三個老師的,兩三個老師中正式的可能就一個。我們鄉的中學,將近1000個學生,配備50來個教師,其中正式教師只有20多個,代課教師佔一半,比題主說的三分之一還多。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大量缺教師的現象呢?

1、大量已經調走的教師佔了鄉鎮教師名額。在我們市,前幾年城裡新修建了好幾所小學,修建了小學不可能一下子招很多的教師,就從鄉下學校調教師進城裡的學校教。而調走的教師檔案還在我們鄉鎮,就導致我們鄉鎮的實際教師名額是夠的,每年招聘教師的時候分給我們鄉鎮的就一兩個。

2、一般從事教師行業的女性比較多。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大量的女教師開始生二胎,請產假。這些女教師請產假,也造成學校教師不足,也必須得請代課教師來頂上。

3、地方財政工資的緊缺。一般出現代課教師多的地方經濟都可能不太發達,像那些沿海地區,有輕工業重工業支持的地方,一般都不會發生代課教師佔三分之一的現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