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大媽做東北美食,外地人覺得難以接受,嚐了之後咧嘴笑:真香

我們對美食的評判標準是色香味俱全,反過來說也就是很多食物做不到這外觀味道口感俱佳,儘管很多美食顏值不咋樣但是照樣不影響有人喜歡吃,上不了高檔宴席也可以在尋常巷陌供人享用嘛,我們常說的各種黑暗料理雖然上不了高檔餐桌不還是被我們繼續喜歡嗎?食物和人一樣,顏值低的就很難被人第一眼喜歡。豬血腸就是這麼一種第一眼很難博得好感的美食。

六旬大媽做東北美食,外地人覺得難以接受,嚐了之後咧嘴笑:真香

受各種影視作品以及小品等文藝節目的影響,東北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在全國的知名度是相當高的,哪怕是西南邊陲沒出過遠門的朋友都能隨口說出幾道東北美食來,我估計東北之所以有這麼高的知名度,趙本山等人功不可沒。東北有一道美食見過的人少但是幾乎人人都聽說過,那就是東北殺豬菜,顧名思義就是殺豬當天做的菜,殺豬菜並不止一種菜,而是對殺豬之後做的新豬肉和各種豬下水菜的統稱,殺豬菜裡面比較經典的就是豬血腸。

六旬大媽做東北美食,外地人覺得難以接受,嚐了之後咧嘴笑:真香

肥豬是個寶,渾身都能烤,殺豬時放的新鮮豬血都會用一個大盆接著,過去人生活條件差肚裡沒有油水,所以但凡是個葷腥都不能浪費,年代久了自然也就演變成特色美食了。豬大腸很長每一截豬大腸的肥厚都略有不同,有一截豬大腸比較肥厚裡面油太多,單獨做來吃會有點膩人,所以這一段豬大腸便拿來灌豬血做血腸,這一截豬大腸是上半部分的腸子,有些地方把這個部位的豬大腸叫做豬明腸。

六旬大媽做東北美食,外地人覺得難以接受,嚐了之後咧嘴笑:真香

人都是越吃越精,過去做豬血腸就是直接往豬大腸裡灌豬血,後來調料豐富了就會提前在豬血裡面放一些調料,這些調料一般都是蔥薑蒜切碎,還有必不可少的鹽,再少來點胡椒麵,如果家裡有條件的也可以放點十三香和雞蛋液,如果嫌豬血太稀的話可以少放一些麵粉和豬血混合均勻再往豬大腸裡面灌。豬血腸灌的過程和灌香腸類似,灌好之後下鍋煮熟,煮的過程中要用針扎血腸防止遇熱膨脹爆了。

六旬大媽做東北美食,外地人覺得難以接受,嚐了之後咧嘴笑:真香

圖中這位年近六旬的大媽做豬血腸已經將近二十年了,就是劉歡唱《從頭再來》那年開始做豬血腸生意的,她做的豬血腸有兩種,一種是煮好的血腸賣給客人拿到家回鍋加工,還有一種則是類似於小吃的煎血腸。

六旬大媽做東北美食,外地人覺得難以接受,嚐了之後咧嘴笑:真香

不少人來這裡都喜歡吃鐵板煎豬血腸,大媽自己做的血腸煮熟放涼了切成厚片,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豬血腸想切薄片也切不了啊,一切薄了就容易碎。切成厚片放在鐵板上用油煎一下,撒點蒜末以及各種調味料就可出鍋開吃了,大媽每天做的血腸都能賣完,因為她做血腸生意時間長了知道這附近能有多少人過來買,一天賣兩盆血腸夠不夠賣都是這麼多,再多就忙不過來了。

六旬大媽做東北美食,外地人覺得難以接受,嚐了之後咧嘴笑:真香

六旬大媽做東北美食,外地人覺得難以接受,嚐了之後咧嘴笑:真香

大媽賣的血腸一種是論斤賣,油煎的小吃形式的血腸則是一碗8塊錢,當地人對這種小吃是習以為常的,只不過現在很多人都進城了不像過去在農村老家一到年底就自家殺豬做殺豬菜燉酸菜白肉血腸吃,現在吃血腸都是買別人加工好的。大媽做的煎血腸很受歡迎,有不少人喜歡買一碗煎血腸再來一塊大餅當作一頓簡餐。有不少來自外地的大學生第一次見都覺得血腸是一種不可理喻的食物,不過這世上是沒有人能逃得過真香定律的,一開始很抗拒血腸的外地人最後都會很喜歡血腸的,兩口一吃就咧開嘴樂呵,雖然不好看可是吃起來是真香,口感好味道香。

六旬大媽做東北美食,外地人覺得難以接受,嚐了之後咧嘴笑:真香

六旬大媽做東北美食,外地人覺得難以接受,嚐了之後咧嘴笑:真香

各位讀者陛下們,你們吃過豬血腸嗎?看了本篇關於豬血腸的介紹之後有什麼讀後感或者讀後不適感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