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為汽車工業奠基、建設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至今,70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有目共睹。為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裝上車輪”的,正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並信心百倍地邁向強大的中國汽車工業。

2018年,國產汽車的產量為2780萬輛,比排名第二至第四的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總和還多。

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發展,是在黨和國家領導人鑑往知來的英明決策下,是在幾代中國汽車人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實現的。

(一)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經濟完全崩潰,一窮二白,一貧如洗,百廢待興。儘管如此,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已開始籌劃汽車工業的規劃、建設和發展。

1949年年底,首次訪問蘇聯的毛澤東主席在參觀了斯大林汽車廠後,語氣堅定地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工廠。”1950年3月,兩國政府商定,由蘇聯援助中國建設156個重點工業項目,其中包括建設一座現代化的汽車製造廠。

1953年6月,毛澤東主席簽發《中共中央關於力爭三年建設長春汽車廠的指示》,併為一汽奠基題詞:“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

1956年7月13日,12輛解放CA10卡車駛下國內第一條汽車生產線。

致敬为汽车工业奠基、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1956年,解放CA10卡車駛下國內第一條汽車生產線

之後,在國內外形勢嚴峻、國民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和各地方相繼建立了二汽、北汽、南汽、上汽和濟汽等企業,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佈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出於全面改革開放的需要,鄧小平在一份報告上批示:“轎車可以合資”,由此打開對外合資合作的大門,奠定中國汽車工業40年快速發展的基礎。

1983年5月5日,經過數年談判、多番磋商之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北京汽車製造廠與美國第四大汽車企業——美國汽車公司簽訂合資經營總合同,標誌著我國汽車產業“合資時代”的開始;1984年10月10日,上汽集團與德國最大汽車企業——大眾汽車公司共同組建上海大眾汽車合資公司;1985年3月15日,廣州汽車廠與法國PSA集團成立中法合資企業——廣州標緻汽車公司。

由於毛澤東、鄧小平等新中國幾代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在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環境並不樂觀,工業基礎等自身條件較為孱弱的背景下,艱難地啟動了中國汽車工業,並建立起最早的汽車工業體系。

(二)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一汽的建設是“舉全國之力興建”的。饒斌、郭力、孟少農等一大批傑出人才雲集於此,開始了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汽車工業創建之路。

在首任廠長饒斌的領導下,僅用了三年時間,到1956年7月就正式建成一汽,“解放”牌卡車開始馳騁中華大地。兩年以後,饒斌又率領一汽職工設計、生產了“紅旗”牌轎車,滿足了國家重大慶典和外事活動等需要。

致敬为汽车工业奠基、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饒斌

1964年,饒斌又奉命遠赴湖北十堰,在隨後而來的“文革”中,他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帶領職工艱難地創立並建成第二汽車廠(後來的東風汽車集團)。

改革開放後,主管機械和汽車工業的饒斌,不顧年事已高,大膽全面地進行汽車工業的頂層設計,積極推進對外合資合作,規劃汽車工業長遠發展。在一汽大幹轎車動員會上,他動情地說:“一汽的第一次創業是我領著你們乾的,第二次創業我支持你們幹了。現在我幹不動了,我要看著你們實現第三次創業,我要趴在地上,當一座橋樑,支持你們把國產轎車搞上去。”

致敬为汽车工业奠基、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陸吉安

同樣是出於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1987年,“空降”到上汽集團出任董事長的上海經委副主任陸吉安,被委以負責桑塔納轎車國產化的重任。彼時,這款引進轎車的國產率僅為2.7%,只有5種國產零件能夠達到德國大眾的標準。而桑塔納國產化每個零部件都有一部厚厚的標準質量書,對中方合作伙伴來說幾乎就是一本“天書”……當時,陸吉安被要求:3年內,桑塔納國產化率必須達到25%!否則,上海大眾就關門。

在陸吉安的主導下,大批引進零部件企業合資合作,總投資甚至超過了上海大眾兩倍;大眾方面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配合。同時,陸吉安極具創造性地申請將桑塔納的利潤轉化為國產化基金,為桑塔納國產化,以及改造零部件廠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通過5年半時間的努力,桑塔納國產化率從2.7%上升到85%。

(三)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汽車工業一直被看成是“一個國家制造業軟件實力和硬件實力的雙重標杆”,建設一個自主汽車工業體系,生產自主品牌汽車是幾代中國汽車人的“初心”與夢想。

致敬为汽车工业奠基、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耿昭傑

上世紀80年代中,剛剛出任一汽廠長的耿昭傑,上任伊始就面臨“解放”中型卡車換型。耿昭傑果敢地選擇了對產業水平提升高,但也是風險大的“單軌制垂直轉產”。兩年後,隨著搭載6102汽油發動機的141中型5噸載重卡車亮相,中國卡車製造水平得到質的飛躍。

耿昭傑並未滿足於商用車事業的成功,在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他敏銳地意識到,應該發展自己的轎車工業。經過考察,一汽與德國大眾集團達成一致:引進奧迪100車型,滿足公務車市場需求;隨後,中德雙方簽署合資生產15萬輛轎車項目,成立一汽-大眾汽車公司。

一汽-大眾不但生產了千萬輛奧迪、大眾品牌汽車,更為自主品牌培養、輸送了人才、技術、管理經驗。

繼耿昭傑等上一代國有汽車集團管理者之後,汽車行業湧現出以魏建軍、李書福等為代表的企業家。

致敬为汽车工业奠基、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魏建軍

剛剛承包長城汽車廠,魏建軍接手的是一個簡陋的汽車改裝企業,產品與拼裝車無異。1995年,基於大量的市場調研,魏建軍決意進軍皮卡車行業,並在三年之後取得成功。

2000年,魏建軍帶領長城汽車推出第一款SUV——塞弗,當年生產銷售3萬輛,有的地方一車難求。此後,他又創立SUV的專屬品牌——哈弗,先後推出越野性能較強的哈弗H5,城市SUV哈弗H6……其中,哈弗H6連續70多個月獲得SUV銷量冠軍,打贏對合資車型的市場爭奪戰。

3年前,魏建軍再接再厲,以自己的姓氏發佈長城汽車的高端品牌——WEY。他的目標十分明確:“WEY品牌的出現,就是要終結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暴利時代”。在過去的兩年間,WEY品牌銷量超過20萬輛。

致敬!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讓我們致敬為中國汽車工業奠基、建設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