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兔養殖技術

在進行繁殖時,應選擇體格健壯、發育良好的種兔,並掌握好母野兔的發情規律,進行保理配種,在母兔的孕期、哺乳期時為防止流產,應加強營養以及衛生管理,護理仔兔時加提供適口性好、容易消化的飼料,同時做好衛生防疫工作。

野兔養殖技術

一、選好種兔

 野公兔,以選擇體格健壯、發育良好、遺傳基因穩定、性慾旺盛的青壯年種公兔為佳。野母兔,要選擇生殖器發育良好、發情規律正常、產仔率高、泌乳量高的青壯年母兔。

野兔養殖技術

二、掌握母野兔的發情規律

 母野兔發情時,興奮不安、抓撓籠子、啃咬飼糟、肛門紅腫;個別母野兔還有拽毛、叼草墊窩行為;如果母野兔群養,有互相追逐交配行為。

野兔養殖技術

三、合理配種

 當種兔的體重達到成年兔體重的70%以上時即可以進行初配。野母兔每15天發情1次,發情持續時間為2~3天,配種時機可根據母兔陰部顏色而定,即“粉紅早、黑紅遲、大紅配種正當時”。交配應安排在晚上進行,這樣便於白天產仔看護。可採用1只母兔與1只公兔交配兩次(一般間隔4小時)或1只母兔與2只公野兔先後交配(一般間隔2小時)的交配方式。在交配後將母兔的臀部提起並輕拍幾下,使之肌肉緊張,防止精液倒流,以提高母兔的受精率。交配5~7天后,將母野兔放入公野兔籠中,若母野兔拒絕公野兔爬跨則說明母兔已受孕,反之則需要進行重配。

 配種時把發情的母野兔放在單獨飼養的公野兔籠內,而不要把公野兔放在母野兔籠內,以免影響公野兔配種。沒有發情症狀的母野兔應放在公野兔籠內,經公野兔的追逐、啃咬,再把母野兔放回原籠,這樣經過1~3次的刺激催情,也會交配成功。交配成功的母野兔過6~8小時,再用同一只公野兔復配一次。產仔後的母野兔要進行血配,同樣6~8小時再復配下一次。經過血配的母野兔應加強營養,連產三窩的母野兔宜休息一個月後再配種。

野兔養殖技術

四、孕期、哺乳期母兔的飼養管理

 在母兔懷孕的中後期要精心管理。為了防止流產,應注意日糧的營養水平和飼料衛生,不喂發黴變質飼料、不突然改變日糧構成、不能隨便亂捉母兔。野兔的妊娠期一般為28~35天。在預產期的前兩天,要用乾淨柔軟的稻草在產仔箱內墊窩,飼槽中用適當的容器備好充足、清潔的飲水,以防母野兔產仔後口渴而吃仔兔。產仔箱應做得保暖,母野兔能自由出入,而且能夠打開暗室。產後5天要增加日飼料供給量,多喂一些青綠多汁飼料(如蒲公英、萵苣葉等)及豆餅、魚粉、骨粉、礦物質和少量食鹽,以提高母野兔的泌乳量。

野兔養殖技術

五、抓好哺乳、育仔關

 母野兔產仔後,每天哺乳2~3次。細心觀察、看護好仔野兔,但不要驚嚇母野兔。及時取出死仔兔,如果發現仔野兔身上有腥臭味、排黃尿,是由於母野兔乳房炎引起的,應及時將仔野兔進行寄養,對母野兔進行隔離治療。仔野兔13~14天便有出巢現象,20天左右能找食吃。此時應注意餵給母野兔優質草料,與此同時或提前2~3天把產仔箱內的墊草和兔毛清理乾淨,防止仔野兔吃進兔毛得“毛球病”,食入母野兔糞便會得消化道疾病和“球蟲病”。斷奶後的仔野兔除喂飼優質的草料、清潔的飲水外,要注意限制精飼料的給量;因為小野兔不知飢飽,容易貪食而引起消化不良。平時用切碎的大蔥拌精飼料喂,能防球蟲病和消化道疾病;隔幾天喂點磺胺脒片(每隻兔1/4片),放少許小蘇打拌入精飼料裡喂,防止巴氏桿菌、魏氏梭菌、腸炎等病,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仔野兔的成活率。45日齡進行第一次皮下注射“魏、巴、瘟”三聯苗,每隻2毫升;到90日齡再重複注射一次,以後可每半年注射一次。

野兔養殖技術

六、加強仔兔飼養管理

 仔兔產後也可以實行人工護理,用乾淨的毛巾擦乾仔兔的軀體,清除血毛等汙物後給母兔喂一些溫開水(最好是5%的紅糖水或0.9%的食鹽水),然後可將仔兔移入墊有乾草的保溫箱並餵奶1次。仔兔出生16~17天后開始補料,可加喂一些青綠嫩草,並逐步增喂一些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容易消化的全價配合飼料,35~40天后即可斷奶。

野兔養殖技術

七、做好衛生防疫工作

 春夏季降雨增多,溼度大,各種疾病普遍多發,飼養中要注意防溼、防病。每天檢查野兔的健康狀況,並做好兔舍、兔籠的清潔、消毒、殺菌工作,兔籠每天清掃1次,每7天消毒1次。在陰雨天,地面可鋪一些生石灰、草木灰等進行消毒、殺菌、防潮。另外,要勤觀察,發現病兔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對病兔生活過的籠具要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