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不是原罪,不要把“流量明星”妖魔化

說起當下炙手可熱的流量小花,楊紫肯定是榜上有名。這個夏天,她不僅帶火了李現,和肖戰合作的新劇也引發了很大的熱度。近日,楊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談到了“流量明星”的問題。她表示自己並不是很清楚“流量明星”定義,但覺得它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作為一個藝人,流量越多也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喜歡,自己也有更大的價值,同時也意味著自己身上責任會更大。

流量不是原罪,不要把“流量明星”妖魔化

楊紫談流量標籤:流量不是貶義詞 責任會更加大

楊紫表示,還是希望大家將她定義為一個演員,而自己也會將更多的正能量傳遞給大家,做好大家的榜樣,給大家帶來更多好的作品。其實楊紫自身的目標感是很強的,對自己也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之前她就表示,不管是“青衣”還是“花旦”,都是演員,而她的目標是希望成為一個像章子怡那樣的實力派演員,而她也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著。近幾年,楊紫雖然出演大部分都是偶像劇,但不可否認的是她主演的偶像劇收視率和口碑都不錯,像《香蜜》、《親愛的、熱愛的》等劇還引發了全民追劇狂潮。而楊紫也並不拘泥於偶像劇,而是將目光放到更長遠的地方,轉戰熒屏,在《烈火英雄》、《沉默的證人》等電影中展現自己的演技。

流量不是原罪,不要把“流量明星”妖魔化

按理來說,能夠引起話題度又有眾多粉絲和好看的數據支撐的藝人可以算的上是流量明星。從這一點上來看,楊紫確實算是流量明星。但楊紫覺得年輕偶像因為粉絲多、數據好,所以事流量,而像鞏俐那樣的女星也是另外一種流量的表現形式,這種表現形式雖然不以數據和粉絲體現,但會從她們的作品中體現她們的影響力,楊紫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流量明星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流量不是原罪,不要把“流量明星”妖魔化

楊紫被一些人指責為只會演偶像劇是沒有道理的,太過以偏概全。楊紫的轉型之路就有別於其他藝人。童星出道的樣子因為《家有兒女》被觀眾熟知,之後她出演了很多正劇,沉澱了演技,也奠定了她實力派演員的標籤。但對於年輕女演員來說,總演正劇很難演獲得很大的曝光度。於是楊紫走上了演偶像劇的道路,連續幾年,她都參演了不同類型的偶像劇,並且成功地收穫了粉絲和流量。都說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決定了一個人的追求,楊紫值得敬佩的一點是,她善於審時度勢,抓住機會,不拘泥於某一類型的電視劇,只追求自己能否通過這些作品能有演技上的提升,能否受人喜歡,而流量正是檢驗這些的標準之一。

流量不是原罪,不要把“流量明星”妖魔化

除了楊紫被問關於流量的問題之外,前幾天,在電影《少年的你》有著出色表現的易烊千璽同樣被問及類似的問題。在採訪中,易烊千璽的心態和楊紫一樣,認為自己雖然不太喜歡“流量明星”這個標籤也曾向擺脫它,但是後來覺得無可奈何,不如隨遇而安。他表示,標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作品讓觀眾認可你的演技。確實,易烊千璽也在用自己的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經歷重重波折的電影《少年的你》到目前為止票房就破了20億,而作為男主角的易烊千璽也憑藉該片刷新了大家對他一貫的認知,在片中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很多觀眾的稱讚。

流量不是原罪,不要把“流量明星”妖魔化

作為可以“扛起流量半壁江山的藝人”的蔡徐坤也被問及了“流量明星”這個話題。他表示自己很喜歡“愛豆”這個標籤,覺得愛豆是一個榜樣,可以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響喜愛自己的人。和楊紫看法相同的時,他也認為流量是一種責任,責任越大,壓力也就越大。但是蔡徐坤並不避諱被打上“流量明星”的標籤,甚至還享受流量明星帶來的紅利。

流量不是原罪,不要把“流量明星”妖魔化

流量明星之所以會被大家當成了是貶義詞,主要是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一代的流量小生空有顏值而無演技,無才卻擁有眾多粉絲的追捧以及廣告主的喜愛,自然無法得到主流群體的好感。前一段時間,央視就點評流量明星,認為很多流量明星之所以會曇花一現,是因為他們沒有令人信服的作品,所以才會被市場淘汰。只有個體很好的融入到作品中,自身的流量才能起作用。央視的點評並無道理,流量明星想要維持名氣,除了自己的外形優勢,自身實力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隨著新生代流量明星的崛起,老一代的流量明星像鹿晗、李易峰等人的流量和名氣已經大不如前。曾經是“頂流”的鹿晗還因為電影《上海堡壘》的滑鐵盧被人詬病。

流量不是原罪,不要把“流量明星”妖魔化

有流量並不是一件壞事,也不可把流量明星就此“妖魔化”。令人反感的是對流量明星的過度吹捧,這樣很容易讓藝人產生浮躁的心理,他們不努力上進自然會被市場淘汰。當然一個作品的失敗也不能全都歸結於一個演員的身上。但演員需要認真學習、打磨自己,才能更好地詮釋好角色,在作品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尤其當今流量的紅利已經逐漸消失,唯有強者才能在娛樂圈生存。針對這個市場大環境的變化,很多流量明星也開始了自己的轉型之路。

流量不是原罪,不要把“流量明星”妖魔化

不同流量明星的轉型之路也各不相同。有的流量明星開始打造專業人設,揚長避短例如吳亦凡和張藝興擔任起了音樂選秀節目的導師,歐陽娜娜在演戲方面不盡人意,之後便專心主攻自己擅長的專業-大提琴,現在她憑藉著才華深受大家的喜愛。其次是在形象上的改變。流量明星在大家的一貫印象中都是那種“娘裡娘氣”的形象,缺少陽剛之氣,因此他們也開始從頭到腳改變自己。如楊洋最近就剪了寸頭,飾演軍人角色,開始走“硬漢風”道路。

流量不是原罪,不要把“流量明星”妖魔化

還有重要的一點是選擇參演一些高質量的作品。如易烊千璽參演《長安十二時辰》、《少年的你》等優秀作品都贏得了不錯的口碑。其次是轉戰大熒屏。大熒屏對演員的演技要求比較高,觀眾也更加挑剔。為了改變大眾的觀念,楊冪就曾“自毀形象”在某部電影中塑造了一個農村婦女。雖然她現在還未成功,不過她已然在這條道路上努力前行。因此,流量明星需要好好地利用自身的優勢,抓住機會,好好提升自己,便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