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看完庫倫三大寺和諾門罕塔,我們肯定還要和庫倫的親之集團共用午膳,席間只有含醇飲料少許,僅限乘車人品嚐。庫倫的餐飲肯定比通遼那個地級市更具有鄉土氣息,而且含肉量大,可以在腸胃中滯留更長時間。

午餐後,我們便向瀋陽進發。正好在到達瀋陽時趕上了那場大雨。瀋陽全城交通癱瘓,到處積水,車都在水裡泡著,人或為魚鱉。我們也只能和瀋陽人民共患難,在街上週轉了五、六個小時才進入太原街一家大酒店的大堂。

瀋陽這地方雖然很早就有人類活動,但都是相當古老的先驅,按照當地考古老挖們的收穫,說是距今有七千年。新樂文化的出土有骨器和陶器,而且有穀物粟,說明中國農業至少有七千年曆史了,而且粟是古代中國北方最典型的穀物。有歷史記載以後,早期著名人物來這裡活動的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屬民,他們在這裡築了城,然後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把這座城攻了下來,其時這城叫瀋州。元太祖成吉思汗雖然沒來這裡攻城,可是他的孫子們把瀋州的名字改成了瀋陽。瀋陽不是瀋水之陽的意思,而是瀋州和遼陽各取了一字。明太祖朱元璋也不曾來這裡攻城,他派兵滅掉北元的天元帝之後,瀋陽也就理所當然成了大明之地。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在現在撫順附近一個叫赫圖阿拉的地方揭竿而起,這個不是上海阿拉,是女真的阿拉。努爾哈赤喊出“大金”的國號,開始數起了天命年號,我們管他叫後金,以和完顏區別。天命四年,努爾哈赤在撫順東部的薩爾滸一戰打敗了明軍,隨後幾年橫掃遼東,佔領了遼陽。天命十年(1625年),努爾哈赤說服眾將領,將其都城從遼陽遷往瀋陽,瀋陽從此成為後金都城。你看,從遼開始,四個少數民族太祖中有三個在瀋陽打過仗,攻過城,說明瀋陽在東北的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努爾哈赤進入瀋陽之後,先是蓋起了大屋自己住,就是罕王宮;然後又蓋起寫字樓,就是下面這個。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寫字樓走廊走到頭就是努爾哈赤的辦公室,叫做大政殿,說是最早叫篤恭殿。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那個時候,努爾哈赤是後金大頭領,他的辦公室當然是最好的那一間。他這座大政殿是一個八角亭,很氣派。最下面是五尺高、花崗岩和青磚砌起來的須彌座基座。上面是青石欄板和欄柱。須彌座腰部的磚雕團龍不是努爾哈赤的,是後人加上去的。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亭子不是實體牆,而是一圈隔扇。這個隔扇有六條抹頭,就是橫樑,是規格最高的;而且下面的裙板上有燙金團龍木刻,只能皇家擁有,我估摸著應該是後人加的,不是努爾哈赤原裝。可是它的格芯就是簡單的菱形欞花,這個應該是原來的式樣?

隔扇外是一圈簷廊,正面的廊柱上盤著兩條金龍,雖然很俗,但是很亮。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上面是琉璃瓦重簷八角攢尖頂,很奢華,一看就是乾隆的作品,努爾哈赤哪裡懂這個?每條脊上只有五隻脊獸,不知道為什麼這乾隆就給他祖宗安這麼少的吉祥獸?可是上面的脊剎可是太花哨了,下面是中式覆缽,往上又是相輪又是蓮花座又是寶珠的,還是黃綠雙色琉璃,NND,這是原來的式樣嗎?反正我不信。

你再看它那個柱頭和畫枋,那些個龍鳳和璽、火焰寶珠都不稀奇,肯定是後人加的。可是柱頭上掛的是羊頭嗎?這應該是努爾哈赤的設計吧?是不是乾隆就給他祖宗留下了這一個印記?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我記得1988年來看的時候,這座大政殿是有實體牆的,裡面中間是寶座,周圍是一圈很小的房間,每個房間裡都有一條炕。當年的導遊告訴我們說努爾哈赤白天在寶座上辦公,晚上就在那一圈小房間裡挑一間睡覺,因為每個房間裡住著一位后妃。現在的佈局不是那樣了,現在的大正殿後面有一排十一間房,我聽有導遊說努爾哈赤的后妃們都在那裡,每人一間,等著努爾哈赤下班以後來和她們吃酒喝飯。可是我沒明白的是努爾哈赤原來有七個后妃,怎麼現在有十一位了?是這些年又栽培了幾位嗎?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努爾哈赤辦公的時候肯定門口是有親兵把門的,他們站在御路踏跺兩邊,中間有丹陛石。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女秘書們則是站在臺下,隨時聽招呼進去拿文件出來派發給大臣們去貫徹執行。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大政殿外面在寫字樓走廊兩邊各有五個辦公室,每邊的第一間裡面坐的是努爾哈赤的左膀右臂。左邊的叫左翼王,右邊的叫右翼王。根據歷史考證,這個左右翼王沒有出處,應該是杜撰的。努爾哈赤的八旗王們分坐在兩邊的辦公室裡,左邊是正四旗,右邊是鑲四旗。這八位旗王是四位貝勒和四位親王,皇太極是四貝勒之一。那十王亭裡的另外二座是給誰的呢?據猜測,努爾哈赤本想擴大這個八王編制,可還沒等實施就換代了。

這十座王亭都一樣,看看鑲藍旗王亭吧。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這個王亭看上去很高級,灰瓦單簷歇山頂,四周有簷廊。我記得1988年來看的時候可不是這個樣子,正面也是實體牆,不是現在這樣的隔扇;上面不是歇山頂,就是簡單的硬山頂;四周也沒有簷廊。

再看看這個庭院中間的走廊,這個應該叫御路。御路中間是青石,兩側是紅色的石頭,莫不是赤峰的紅砂岩?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看見這個庭院,讓我立即聯想到梁山伯好漢排座次,山寨裡的那個忠義堂應該就是這樣,大王坐中間,眾好漢分坐兩邊。這個努爾哈赤就是一個升級版的山大王啊。

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他自己建了罕王宮住,其它諸王也都大建王爺府。皇太極當時的王府就是緊挨著上面這個皇宮。天命十一年(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遭袁崇煥炮擊,後傷重不治。其後,皇太極即位,改年號天聰。此後,皇太極把他的王府改建成為皇宮,捨棄了他阿瑪的山寨。十年後,皇太極在盛京瀋陽建立大清,改年號崇德,這時關內是明崇禎八年,公元1636年。其時,在王府改造後新建的崇德殿舉行了大典,就是下面這個大殿。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要說這座皇宮大殿還算是比較素淨的,面闊只有五間;雖然用了琉璃瓦,但只是單簷硬山頂,規格並不是很高。前後有簷廊,簷柱也是方石柱。有意思的是,那邊大政殿簷柱頭上掛的是綿羊頭,這裡掛的卻是山羊頭。不過,屋頂的每條脊都夠華麗的,還有簷廊山牆端面也是佈滿華麗的琉璃裝飾。據記載,皇太極為了建這個皇宮,從營口平調了不少燒琉璃的高手來盛京搞奉獻。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大殿的基座也是簡單的五尺青磚。月臺上最初的欄板和望柱似乎是鑄鐵的,近年修補時更換了部分漢白玉欄板。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皇太極運來黑土在崇德殿後面堆了一個高臺,有一丈多高。然後在高臺上蓋樓擺明鏡,這就是下面的這個鳳凰樓。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鳳凰臺上是皇太極和后妃們的寢宮,滿族人習慣了把睡覺的屋子蓋在高處。寢宮就是寢宮,乏善可陳。中間正宮是皇太極的寢宮清寧宮,我也不知為什麼繞到清寧宮的後面,突然發現後面有一座方尖碑!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仔細一看,不對,這是磚砌的。難道是仿埃及的中式方尖碑?再仔細看看,嗐!這不是煙囪嗎?不用說,這是給皇太極寢宮燒炕的灶。可以看見清寧宮簷下廊柱也是方的,看來這是滿族建築習俗。

看看東宮關雎宮的牌匾,這裡當時住的是皇太極最喜歡的宸妃海蘭珠。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順治進關之後,盛京瀋陽成了陪都或者叫留都。當朝皇上有時東巡也會來這裡住住,一來祭祖,二來看看當地官員忘本了沒有。乾隆就來過好幾次,他來的時候還帶上太后鈕鈷祿氏,他就下令在鳳凰臺東邊和努爾哈赤山寨之間蓋了一串房子。其中的頤和殿就是太后的駐地,看看太后的龍椅。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上回說巴周活佛色欽曲傑金巴嘉措崇德四年從西藏來到盛京見皇太極,那肯定就是在這座皇宮裡進言“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然後皇太極就下令在城外東西南北建寺築塔。其中的東面是永光寺,寺裡的塔叫東寶塔。我這次也去看了一下。免費參觀。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過了牌樓看那藏式白塔,下面好像有一個紅包。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紅衣大漢在那裡做俯臥撐鍛鍊身體。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這座白塔也是實心磚塔,下面是四方須彌座基座,每面三個佛龕,中間是磚雕寶盆火焰,兩側是磚雕獅子。須彌座上是三層壇座圓盤,然後是覆缽塔身,塔身正面有一個壺門式眼光門,門裡有時輪咒,應該是藏文“吉祥”。塔身之上是十一層清式相輪,相輪之上又有正反二層鎏金華蓋,最上面是仰月寶珠火焰塔剎。

這東寶塔所在的永光寺早已蕩然,正在重建施工蓋一座新的。看見大雄寶殿下的奠基碑上寫的是2017年動工。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後面的大經堂已經建好。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看裡面的佈置,好像已經啟用。木雕佛像還沒有貼金,中間應該是阿彌陀佛,右手是騎著六牙白象的普賢菩薩;左手是騎著金毛吼的觀音菩薩。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大雄寶殿也建好了。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內裝修還沒完工,佛像正在貼金,這是三世佛。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東塔這裡可是很有名的地方,最早的瀋陽飛機場就在這裡:東塔機場,新機場是桃仙機場。東塔旁邊就是黎明公司,再過去就是沈飛,造大轎車很有名的公司,過去很多單位都買一輛沈飛大轎車開班車,拉職工上下班。

我們從故宮出來一看時間還早,便向人打聽附近還有什麼去處可以遊覽則個?當地人都說那邊還有一個大帥府。好吧,既然大家都說大帥府,那我們也別辜負了此情此景。可是妻兄腿腳有點疲憊了,肺頭好像也有點吃緊,雖不便說那是嬌喘,但應該還算不上是虎嘯。我們便說找個雅處喝一碗什麼,兼換二口氣。扭頭一看,路邊還真有一個小店,寫著“源來故事—堂食”,走近一看,這是一家不送外賣的咖啡店。我們來的這一天正趕上週末,雖然外面遊客洶湧,這店裡卻靜悄悄地,既沒開燈也沒開空調。老闆娘見我們要喝咖啡,而且有沒有其他客人,就說今天給我們來一個牌子上沒有的手衝咖啡。我們一邊觀看她在酒精燈上燒水,去後面磨豆,一邊聊天。原來老闆娘的閨女在這附近上學,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就在這裡開了一個咖啡館,其實並不指望生意紅火,就是喜歡咖啡而已。這讓我想起在北京喝過的一杯特咖啡,那家咖啡館的老闆也是為了照顧閨女,辭了工作在學校旁邊開了一家小店,出售冷飲和咖啡。看看,這才是真正的“富養閨女”吶!聊著聊著,老闆娘的水也開了,豆也磨好了,她全神貫注地給我們衝咖啡,我不禁拍下一張。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老闆娘說這是特意為我們選的豆,叫做耶加雪菲和哥斯達黎加,看來她喜歡這個口味。我平常在家喝哥倫比亞或者雲南小粒,這個哥斯達黎加偶爾喝過,味道和哥倫比亞相近,都是南美小粒咖啡。耶加雪菲沒有喝過,老闆娘問我味道如何,細品了一下,酸醇苦香接近哥倫比亞,酸醇更多一點,是我喜歡的。可是這裡帶有一點花香,好像是薄荷。耶加雪菲是埃塞的一種小粒,以前喝過埃塞,可是不記得有花香。老闆娘很自豪地說“只有手衝才能發掘出花香”,妻兄卻說“那是老闆娘手上留下的玫瑰餘香”。老闆娘平時售賣的是意大利咖啡,那個杯子都是個頂個的能裝。下次再來一定要勸老闆娘準備一些真正的咖啡杯,享受美味咖啡一定要配美器才夠品味。

從咖啡店出來,一側身,一駢腿,就到了大帥府。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這是大帥於民國三年(1914年)開始修建的宅子,民國五年建成。開始建的時候,他還是袁大頭一夥的,建成的時候已經有黎元洪上臺了,黎元洪給他安了一個奉天督軍兼省長,這裡就成了官邸兼私宅。這時候的瀋陽又改了名叫奉天。

你看門口那上馬石,有三層樓吶!我上次在濟南見到秦瓊家門口的上馬石也不過才二層樓,看來大帥之駒比秦瓊的黃驃馬可魁梧多了。再看那大門,這是三間一啟的王府大門呀!大帥肯定是照著清王府大門蓋的,還好,他沒有蓋五間三啟的。這大門對面居然蓋了一座八字影壁,不知道是最初就有的,還是升官以後後加的?至少說明大帥很看得起自己。這要是在過去,就這大門和八字影壁就得判他僭越。不過,他是東北老大,沒人惹得起,由著他吧。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抬頭觀看上邊的零碎。哈哈,這些木雕和彩繪太好玩兒了!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那柱頭上畫著四書二筆,看來大帥很懷念小時候上私塾的日子。雀替裡面有金鳳,那是說宅子裡有女主人唄。另一邊雀替裡面是白馬踢槽,這是武術裡面很陰的一招絕技,就是說大帥是武藝高強而且喜歡劍走偏鋒呀,不過有“白馬過隙”一說,隱含大帥的好光景不夠長。槽子旁邊立柱上有一隻金猴在啃白色的生瓜,這是什麼意思啊?

再看看門扇和門墩。那門墩可是全規格的報鼓石門墩,下面有蓋著錦鋪的須彌座,中間有報鼓石,上面有獅子,這是上等武官宅子才能有的門墩。門扇上有門神像,金色看葉花裡胡哨,這門扇上的裝飾很有點土豪的味道。怎麼沒有鋪首銜環?就是門環。肯定是忘了裝了,這可是非常重要的門飾。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第一進院子比較簡單,往裡有一座相當奢華的垂花門。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第二進院子是大帥辦,一圈抄手遊廊。正房中間是穿堂屋,兩邊是辦公室和會客室,穿堂屋居然還有抱廈。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第三進肯定是臥室系列了,也有抄手遊廊,都很高級,也很有故宮大政殿庭院的味道。

老宅東面是新宅,一座是小青樓,面闊五間的硬山頂中式二層樓,上下有簷廊和一間抱廈,中規中矩。這座小青樓是大帥給五夫人蓋的,大帥最後也是在這裡走下人生舞臺。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後面是大青樓,中西混搭風格。1922年,大帥當上東三省巡閱使,成為東北最大的大官,便蓋了此樓,大帥和少帥此後就從四合院搬到這裡住了。此樓高度幾乎和故宮裡的鳳凰樓一樣,但是它的頂層陽臺可是比鳳凰樓的三樓高,是當年瀋陽最高的觀景之地。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看它的大框架很有巴洛克風格,可是你再看它的正立面,所有的細節都是中式的。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夏日蒙遼行之四:驚鴻一瞥看瀋陽

帥府東牆外還有一處小樓,那是少帥的外宅。

這座帥府經歷過一些歷史事件,包括灑向人間都是怨的直奉戰爭,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變等等。1930年中原大戰後,少帥離開東北,第二年發生918事件,少帥從此再也沒有回過這座帥府,沒有人知道少帥最終是不是想回來。現在這裡還叫作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瀋陽把帥府幾次修葺後已經幾乎恢復到當年原樣,但是斯人已逝,物是人非了。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