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一個聰明人的貪心而已

年少無知的時候我追隨過韓寒,當然我也當過郭敬明的崇拜者,當初大部分喜歡過韓寒的人都如我一般都是想憑一己之力抵抗應試教育制度來逃避現實的青春少年,喜歡那些言辭犀利的抨擊來抒發自己的心聲,雖然多年後證明那是多麼幼稚的行為,最後連當事人都變成了與現實握手言和的國民岳父,可那至少是我們叛逆的青春。

體會到有些東西不可改變之後,來了安慰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我們的郭敬明,同樣是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冠軍得主,書寫的一本又一本,以至於讓我曾懷疑韓寒是不是江郎才盡了,郭敬明用青春傷痕的手筆把我們青春渲染的充滿了傷春悲秋,你不用劉海遮住眼睛把雙手插在牛仔褲口袋靠在走廊的牆上四十五度看天空你都感受不到憂傷的你是最帥的,我們的腦袋象試卷一樣空白,所以在郭敬明的作品《夢裡花落知多少》被指抄襲莊羽的《圈裡圈外》的時候我們絲毫不曾動搖,我們的想法是書好看就行管它是從哪兒來的,後來我在看王朔的作品的時候也看到了跟《夢裡花落》一字不差的句子,如果不是王朔的歲數我當時一定認定王朔抄襲了《夢裡花落》。

郭敬明,一個聰明人的貪心而已

那個時候我還不能體會一個寫作者是很難不憑藉鑑或者抄襲寫出超出自己生活以外的現實故事。

年少無知的我們長大了,成熟了,如韓寒一般認清了現實,有些東西不是你可以改變的,只有改變自己,我們也知道了偷別人的東西成就自己是不對的,即使是文化也是不對的。

回頭看見我們的小四已經賺的盆滿缽滿,已經開始寫奢侈品專題了,還是有很多象當年的我們一樣年少無知的追隨者,後來跟上時代的步伐當了MV(是電影啦)導演,拍了幾部票房不錯的MV(是電影啦),可惜我們自己已經感受不到故事裡奢侈品堆砌的主角跟我們有什麼聯繫,只是擔心不要教壞了年少的孩子們,因為我們曾經也年少無知,不是每個人都如小四那般能摸透規則背後的規矩趕上潮起的時候做個聰明的成功商人的。

我一直不敢看《演員請就位》,我怕我聽見郭敬明點評我要刻意去喝杯水來避免自己尷尬的生理反應,後來我看了,確實也刻意去喝了很多次水,堵過自己的耳朵,尤其聽到那句自己都沒底氣的話“這隻代表我的個人意見,畢竟我只是個不太成熟的導演”,我能感受到那種不在自己專業領域說話的不自信,還有得到其他導演一點的認可後身體表現的不自然。

有時候你會覺得他分析的很有道理,其實如果讓我就某一個片段去評論,我相信也會說的有理有據有邏輯,但是片段再精緻拼起來它也不是一部有完整立意的電影,更象一款華麗的MV。

《演員》的節目組是聰明的,請郭敬明來當導師既吸引了年少的粉絲來觀看,又勢必會產生爭議衝突帶來收視,如我這般想好好看看演戲的勢必得接受這份隔應,不知道郭導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還是真的不知道這層意思,就是覺得我成功就說明我做導師也沒問題。

郭敬明,一個聰明人的貪心而已

不得不承認郭敬明是個成功的商人,從一開始琢磨新概念作文如何寫能夠得獎,到用青春傷痕文學收穫了一大批年少的粉絲並辦青春雜誌《島》的成功,到後來趕上電影發展的浪潮,每一步走的都讓我雙擊666,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這是一個商人才會獨有的眼光和睿智,不說才華,不扯價值觀,沒所謂作家或者導演,承認你就是個成功的商人多好。

可是郭敬明覺得大眾對他有偏見,對他的創作有偏見,他想不通為什麼我們對他所說所創造的所謂多元化文化如此不待見,我這麼努力了這麼成功了你們難道不應該認可我所做的嗎?

其實是郭敬明對我們有偏見,對我們作為一個價值觀成熟的成年人有偏見,因為你不能要求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和年少無知的價值觀還不成熟的孩子們一樣去認可不屬於體系之內的作品和文化,況且我們正是當年那些追隨於你深受其害的無知少年,只是我們長大了。

只能說郭敬明你太貪心了,講成功之道我洗耳恭聽,講藝術內容這就是你的不懂事了,這就好比我們不得不承認《兩隻蝴蝶》《愛情買賣》是成功的,但我們的確不能承認演唱者屬於一個正經的歌手,雖然他可能很有才華。你用最簡單暴力的方式收割了韭菜,你還說你這不是真正的你,可惜已經沒人信了。

更貼切的說一個靠房地產獲得成功的企業家,你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優秀的建築師就隔應人了吧。

很顯然郭敬明只是一個好商人,不會成為藝術家。你要試圖讓我們承認,我們只能表現出如你所說的嗤之以鼻。

人對自己的認知是很關鍵的,認知的方向不對,即使你如何努力如何想獲得認可也只能越行越遠。


我是說一點慾望,談一點實質,嘮一丟丟美好的愛旅行的碎嘴雲叔,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