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全膝關節置換?全膝關節置後有哪些常見的問題?

健康皮皮


  什麼是全膝關節置換?

  全膝關節置換,現在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都越來越長壽了,所以關節的過度使用,年齡大了以後就會出現骨性關節炎、關節增生,間隙變窄,這會兒關節就會出現明顯的疼痛,就會出現腫脹,關節的功能就會出現明顯的受限,有時候腿伸不直,走路的時候半佝僂著走路,還有更多的是蹲不下,蹲個廁所,沒有馬桶的話,就蹲不下去了,這會咱們就需要做關節置換,因為膝關節是人體負重最大的一個關節,全身重量基本上,都壓在這個膝關節上,所以它退變比較早,所以做關節置換相對比較多。

  準確的名膝關節置換,叫膝關節表面置換,是把股骨髁和脛骨平臺,這表面去掉大概一公分你像這個脛骨平臺,平均差不多去一公分這樣,股骨甚至還不到一公分這樣,裝上這個表面假體,在早期,髕骨一般在關節面的地方,也要置換這假體,但是現在,一般只置換脛骨平臺和股骨髁部,這兩部分假體,這是全膝置換,如果是單側的關節間隙,磨損比較厲害,現在科技發達了,也可以做單髁的置換,置換一半,甭管內科外科,就不一定非得做全膝置換了,畢竟全膝置換創傷會更大。

  全膝關節置後有哪些常見的問題?

  (1)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較常見和較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國外許多學者調查研究認為,在沒有進行任何預防干預下,單側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率大於50%,而同期雙側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率大於75%。

  (2)傷口癒合不良:受患者的全身情況及膝關節局部軟組織條件的影響,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傷口癒合不良較為多見,文獻報道在2%〜7%。臨床主要表現切口滲液過多、切口內血腫形成、切口周緣皮膚壞疽。

  (3)假體周圍感染:膝關節位置表淺,周圍肌肉組織少,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出現深部假體周圍感染的危險性較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更大,治療更困難,已受到關節外科醫師的廣泛關注。所有術後感染患者均主訴膝關節疼痛,早期感染或嚴重感染的患者常表現為持續性膝關節疼痛或靜息痛,或者緩解後又加重疼痛,膝關節明顯腫脹,皮膚潮紅,皮溫升高,壓痛,滲液,流膿或竇道形成,常伴發熱、白細胞升高。亞急性、慢性感染患者局部紅腫不明顯,一般不伴發熱,白細胞總數也不高,常常導致診斷困難。

  關注作者,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瞭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誤區!



什麼是人工膝關節置換?

人工膝關節置換目的是減輕疼痛、矯正畸形及保持膝關節運動和穩定性。一般來說,病人年齡在50歲以上,經其他治療方法無效或復發而病人迫切要求手術者,則可考慮進行全膝關節人工膝關節置換。 急性及慢性化膿性膝關節感染為手術禁忌證。

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結構最複雜的關節,運動功能要求較高。人工膝關節置換後,要求達到負重、伸屈、外展及旋轉活動,穩定性好。

人工膝關節分為三部:金屬股骨假體、超高分子聚乙烯襯墊,脛骨假體。

金屬股骨假體的關節表面由兩部分弧度組成,前部負重面弧度直徑較大,後部股骨髁的弧度直徑較小。前側面有饌股關節面,中央有髁間凹。

脛骨假體呈T形,超高分子聚乙烯的平臺部分的兩側有淺槽關節面,與股骨假體關節面相接觸。起到穩定關節的作用。

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有哪些常見的問題?

1. 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並可繼發危及生命的肺栓塞。

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方法包括機械性壓力腿套或足泵,藥品有低分子肝素,CPM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預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2. 感染

全膝置換術的感染率為1%〜2%。 感染的來源可來自血源性或手術感染。膝關節感染的臨床表現很不一致,有些表現為急性感染症狀,如高熱、關節腫脹、充血等,也可表現為長時間的關節疼痛,竇道形成而局部腫脹不明顯,關節疼痛是膝深部感染的重要指徵。 示膝部有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引起假體鬆動。

4. 假體鬆動

術後膝關節平面中常可見在骨水泥- 骨交界面出現透明帶。如透明帶寬度不斷增加, 病人出現關節負重時疼痛逐步明顯,才可考慮有鬆動發生。在體重大、活動較多的男性骨關節炎的患者,膝關節假體鬆動率明顯增加。

5. 假體周圍骨折。

6. 腓總神經損傷,多數可經非手術療法 逐步恢復。


不忘初心醫路修行


什麼是全膝關節置換術?


山東省立骨科副主任醫師 袁林 總結到:


全膝關節置換,是用人工生物材料置換膝關節中已被破壞的骨和軟骨。

人工膝關節假體有三部分組成:

(1)金屬材料鑄成的股骨髁假體。

(2)金屬的脛骨假體底盤和表面襯墊。

(3)超高分子聚乙烯的關節面假體。

股骨髁假體與關節襯墊表面的形態完全匹配,由此產生伸屈運動。

目前每年在全球進行的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已經超過60萬例。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適應症:

1、膝關節的各種炎症性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

2、創傷性關節炎

3、脛骨高位截骨術後的骨關節炎

4、靜息性的感染關節性關節炎(包括結核、化膿性感染)

5、缺血性骨軟骨壞死性病變


袁林醫生對於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常見問題的解答:


1.置換後的關節總是腫脹?

答:全膝關節置換術是骨關節手術損傷較大的手術之一,需將原來磨損的骨和軟骨全部切除,並裝上假體,術後存在腫脹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不要因此而焦慮。可根據醫囑服用止痛和改善循環的藥物,術後早期進行冰敷、抬高患肢、加壓包紮(彈力襪)、減少活動、踝泵練習來改善腫脹情況。進行康復鍛鍊過程中也會有腫脹發生,冰敷及休息後腫脹能夠消除則說明腫脹為正常現象。


2.置換術後關節彈響、發熱、皮膚麻木等問題

全膝置換術是用金屬假體替代膝關節表面軟骨,假體與自身組織需要一定的磨合,故彈響及發熱是正常現象,隨著組織的適應症狀會有所改善,若關節持續腫痛且伴有身體發熱症狀,需至手術醫生就診。術後外側局部皮膚麻木也是術後常見現象,手術切口切斷了局部皮神經,需3-6個月恢復,不應因此而擔憂。


3.膝關節關節活動度問題

骨性關節炎患者手術之前往往就存在膝關節活動受限的現象,手術後一般能夠恢復正常的伸直和正常活動範圍內的屈曲角度,因此手術後需及時鞏固膝關節的活動度。特別需加強膝關節伸直訓練,若術後存在屈膝攣縮,會導致術後的步態異常,消耗更多的能量;增加術後疼痛,肌肉無力,術後滿意度下降的可能性。且伸膝訓練儘早訓練效果良好,故術後應避免在膝關節下方墊軟墊,每天進行2-3次的伸直訓練。膝關節屈曲練習可以通過垂床練習或者抱膝練習來逐漸增加屈曲角度。


4.支具使用問題

術後使用支具因人而異,年齡偏輕且力氣較大者可使用柺杖,而年老力弱者可使用步行器。


健康皮皮


換關節並非明智選擇。調整關節效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