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去南鑼鼓巷了,北京這條衚衕風流小資有氣質,深受文青們的喜愛


在北京,衚衕的數量多到讓人數不清、記不住,有人曾用“有名衚衕三百六,無名衚衕似牛毛”來形容這些小巷。它們像一條條毛細血管,遍佈整個城市,串聯起方正的四合院、斑駁的磚牆,破損的門墩兒,和空中傳來的聲聲鴿哨,一起構成了意味悠長的北京城。

五道營衚衕便是這其中的一條。衚衕所在位置可謂得天獨厚,地壇、雍和宮、國子監、孔廟等文物古蹟咫尺之遙,讓這條並沒有出過什麼名人大戶的小巷子,隱隱透著股書香門第的氣質。

衚衕呈東西走向,東起雍和宮大街,西接安定門內大街,南與箭廠衚衕相通,全長632米。據傳此地曾為明朝守城的武德衛營地,時間久了,名字以訛傳訛,最終得名五道營。

比起遊客摩肩接踵的南鑼鼓巷和菸袋斜街,五道營衚衕的名氣小了許多,也安靜了許多。不趕時間的話,一家店一家店地進去逛逛,累了就在二樓陽臺喝杯咖啡曬太陽,竟是一種“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愜意和欣喜。

600餘米的衚衕裡店鋪林立,小餐廳、咖啡館、雜貨鋪、文創店一家接著一家。雖然定位商業街,人們卻更在意這裡原汁原味的衚衕風情和文化。

整條街仍以灰牆青瓦為基調,院落建築都未做更改,只是裝飾出不同的色彩和風格。臨街而掛的布偶玩具睜著大眼睛好奇地張望著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必對於它們來說,來來往往的行人也是一道不錯的風景。

衚衕裡的店大半是外國人和海歸所開,還有不少店主是導演和文藝工作者,因此五道營最不缺的就是藝術範兒。跳躍的顏色,誇張的裝飾,每家店都在極盡可能地堅持著自己的個性,同時又和諧地融入在衚衕裡。僅從外面打量,也會覺得這裡的店主人都有一個“有趣的靈魂”。


走著走著,偶遇一間仍保留著原樣的院子,腳下的臺階已經破損,電線在屋前隨意搭放,油漆剝落的紅色木門半開半閉,總感覺隨時會有人從裡面走出來,用含含混混的北京話問上一句“吃了嗎您吶”。

屋頂雜草叢生,門上過年時貼的對聯還完好無損。站在門口的人不由得有些猶豫,如果推門進去,看到的會是手持貝斯的搖滾少年還是光著膀子炒菜的北京大爺。

這家名為“另存為”的小店曾經出現在彭浩祥的電影《指甲刀人魔》裡,因此有很多文藝青年慕名而來。走進店裡,像是小時候不小心闖進了爺爺奶奶的房間。老式音響、唱片、黑白電視機、畫報等老物件留著歲月的痕跡,滿滿回憶感。

垂落窗邊的綠植映出滿眼綠色,陽光在屋頂跳躍,陰涼下休息聊天的人自在而舒服。這裡沒有閃爍的霓虹燈,沒有車水馬龍和人潮洶湧,只有安靜的時光。

曾經有人說,北京的衚衕正以每年50多條的速度消失,五道營衚衕似乎獨闢蹊徑,它的商業氣息和老北京生活互不影響,各成風景,時尚潮流中隱藏了北京最粗糲的模樣,也許,這就是老胡同和新城市的共存之道吧。(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