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本文轉自:西安相冊

陝西美食,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今天相冊君就帶大家一起領略陝西的美食

看餓了

可不怪我呦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陝西招牌特色:牛羊肉泡饃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羊肉泡饃,亦稱牛羊肉泡饃。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

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嚐,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

西安餃子宴、秦鎮涼皮、戶縣軟面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餃子宴是陝西西安地區漢族傳統名小吃,當地最稱的上一絕的莫屬"餃子宴得名,它主要是由這種千姿百態的餃子組成的宴賓筵席,故稱之為"西安餃子宴",是春節,元宵節等各種民俗節日的特色食品之一。

餃子宴是北方人普遍喜歡吃的一種麵食,餡有葷有素,佐以調料,食之味美。餃子宴是西安餃子館和德髮長餃子館在傳統基礎上發覺創新的一種著名風味宴種。可謂"一餃一格、百餃百味"。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秦鎮涼皮,分為米皮和麵皮兩大類,米皮是用大米磨漿蒸成,麵皮是用麥面洗漿蒸成。

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米粉,蒸出米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戶縣軟面

是陝西很有名氣的一種麵食,麵條寬約兩指,長約兩寸,不薄不厚,冒著熱氣,散著幽香,用白顏色的大老碗盛著。一筷子麵條進嘴,軟軟的、滑滑的、筋筋的、粘粘的、潤潤的、滿滿的、噴香的感覺通過你的味覺、嗅覺讓你感到活得充實和滋潤。

寶雞西府扯麵、岐山擀麵皮、臊子面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扯麵是陝西和山西的傳統麵食,已有3000年曆史。

以寶雞的西府扯麵最為正宗,為中華名吃。主要原料有上白麵粉、雞蛋、菠菜、紅蘿蔔、調味品、臊(sào)子等。扯麵主要流行於陝西、山西以及甘肅的徽縣、兩當、成縣。

擀麵皮是陝西地區特有的漢族名小吃,尤以西府寶雞地區為最佳,寶雞岐山擀麵皮2011年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岐山擀麵皮則是先擀成面,然後再蒸,蒸熟後再切成比涼皮稍寬的條狀,吃法和米麵皮基本一樣,不同於米麵皮的是,擀麵皮口感較硬,韌度高,有筋性。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臊子面又名“蛟湯麵”,典出定居於岐山的周文王揮劍斬蛟龍的故事。

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曾寫詩稱讚:“剩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

咸陽彬縣御面、乾縣鍋盔、咸陽花饃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彬縣御面是陝西彬縣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

御面,又稱玉面、淤面。是一種有別於涼皮的麵粉特製食品。以其製作方法稱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稱為“玉面”,以其為宮中貢品而稱為“御面”。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乾縣鍋盔是陝西省獨特的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其外觀呈圓形,饃邊壓成帶輻射狀的一高一低的波紋,火色均勻,看上去宛如一個大菊花圖案。

相傳,當年修築乾陵(即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墓)時,動員了眾多的工匠、民夫、士兵,吃飯問題供應不上,有的士兵就用麵粉製成餅坯,放在頭盔裡在火上烤熟而食,這種餅不但味道香酥,而且還便於貯存,被當地民間運用。因為餅是以頭盔代鍋而制,故名鍋盔。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咸陽花饃又稱麵塑藝術,是咸陽地區一絕,它是關中地區漢族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的一個瑰寶,在農村流傳至今有千年之餘,除了食用外,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同時也是研究咸陽民間歷史、民俗、雕塑、美學的重要的實物資料。

渭南水盆羊肉、老潼關肉夾饃、蕎麵餄餎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水盆羊肉是陝西地區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以蒲城、澄城、大荔三縣的水盆羊肉最為有名。

據傳起源於明朝崇禎年間,慈禧太后賜名“美而美”,是西安夏季的應時小吃,由一千多年前的“羊羹”發展而來的,吃時下辣面子(辣椒粉),吃得汗流泱背,西安人認為可祛暑。因其在農曆六月上市,故稱“六月鮮”。

據介紹,老潼關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起源於初唐。傳說當年李世民騎馬打天下,路過潼關時,品嚐過潼關肉夾饃後讚不絕口:“妙妙,吾竟不知世上有如此美食。”千百年來,老潼關肉夾饃讓人百吃不厭。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蕎麵餄餎是陝西省著名的漢族麵食小吃。被譽為北方面食三絕之一,與蘭州拉麵、山西刀削麵齊名。

餄餎,古稱"河漏"。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蕎麥》:"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成面或作湯餅。餄餎,因多用蕎麥麵製成,比較固定的叫法是蕎麵餄餎。餄餎,古稱“河漏”。餄餎主料除蕎麥麵粉外,還有食用鹼和食鹽。

銅川鹹湯面、油茶泡饃、窩窩面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鹹湯面

為陝西省銅川市的漢族風味小吃。吃起來辛辣出汗,筋韌爽口。分為油麵和鹼面兩種,油麵是水面出鍋後拌上油晾涼後吃,鹼面是熱面。

和名滿三秦的岐山哨子面比起來,鹹湯面則知名度小得多,只在當地受歡迎,並沒有打出銅川,走向三秦。比起岐山面的酸來,鹹便更難讓外人接受,太鹹對身體不好。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油茶泡饃是陝西省銅川市常見的漢族傳統名吃,當地人常做早餐吃。食用時,將油茶切碎投入開水鍋內,放入鹽面後攪勻成糊狀。

然後將饃(鍋盔、燒餅、蒸饃均可)在碗內掰成小塊,舀上煎開的油茶澆上兩、三遍,直到澆透。

最後再盛滿油茶,撒上少許蔥、薑末。吃起來醇香味美,鹹淡可口,油而不膩,耐飢耐飽。

此外,還可在油茶中打上雞蛋,味道更加鮮美適口。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窩窩面是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的漢族名菜。成品面形渾圓,漂浮碗內,湯清味鮮,紅綠相映。

始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耀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窩窩面”。

延安羊雜碎湯、洋芋擦擦、煎餅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羊雜碎湯由羊的頭、蹄、血、肝、心、腸、肚、肺等燴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補效果。羊雜碎湯做法,是將羊下水煮好,切碎;在原湯中,配以姜為主的佐料粉,湯呈白色,不可混濁,再把退肉的羊頭骨入鍋,切好後的羊雜碎肉裝碗澆湯淤熱即食。湯要滾燙,肉要爛嫩,若把煮熟的小麥粒或大麥粒投入湯中,舀碗與肉同燴,其香味更濃。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洋芋擦擦是陝北、山西晉西,甘肅隴東等地的漢族傳統麵食之一。

用不起眼的土豆做成的洋芋擦擦,色澤金黃的土豆泛著淡淡的油光,土豆的清香洋溢開來,吃上一口,既有薯條的口感和嚼頭,又有肉末紅椒的鮮香。

這是用土豆裹蕎麥粉蒸了後再炒出來的美味,遵循了西北菜少油不少鹽的風格。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陝西子長煎餅因文火攤煎而得名,是子長縣的風味小吃。

在陝、甘、寧、晉一帶頗負盛名,子長煎餅子長煎餅瓦窯堡一帶居民於明末清初之際以煎餅為食。

民國時期瓦窯堡為陝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瓦窯堡煎餅以其餅薄、個小、味道獨特備受本籍人士青睞,以至有“不吃煎餅不算到過瓦窯堡”的美談。

榆林拼三鮮、菊花鍋、榆林豆腐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拼三鮮是陝北美食裡的一道名菜。據說乾隆皇帝私訪榆林時,曾吃過此菜,讚不絕口。後來,被帶入宮中,作為招待外國使臣的壓軸菜。

也有人說,清康熙皇帝征討北疆叛匪,凱旋來到榆林後,有位名廚特獻此菜得到讚賞,後命宮中御廚把此菜列入滿漢全席菜系。

因而,只要到榆林的人如果不吃拼三鮮,也可以說失去了一次品嚐宮廷菜的機會。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菊花鍋是榆林市的傳統名菜點,花卉入菜在我國曆史悠久,菊花做菜更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屈原早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詠。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歷史。遠在明代,榆林古城為長城線上的九邊重鎮之一。隨著城市的擴大,兵民日益增多。

由於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不同於外地的是,榆林豆腐是用“酸漿”使蛋白質沉降。

食之白嫩、細膩,味香可口,與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樣,慢慢就成為軍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安康八大件、蒸麵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安康“八大件”是安康飲食風俗最正宗的代表,是安康酒席桌上一種菜餚組合的名稱。在安康,“八大件”被用來招待非常尊貴的客人,或者家中有大喜事,主人才認真地備上“八大件”與親朋分享並酬謝鄉親,只有過大年的時候是個例外,安康的家家戶戶招待客人一律上“八大件”。

在安康,吃“八大件”講究極大。 “八大件”菜品中分為涼菜和熱菜兩大類,涼菜亦為下酒菜,上席正中必須放葉青的菠菜,左右兩邊分別為滷豬耳朵和醬香牛肉,左邊正中為熗菜,右邊正中為滷魔芋,下邊正中一定是蓮藕,一邊為白河變蛋,一邊為酸辣雞胗。一定要按上青下白,四角為葷四邊為素菜的擺法。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蒸麵是安康風味小吃一絕,它和“羊肉泡”已成為當地人早點之首選,也是外地遊客頗具口碑的風味小吃。

以麵粉為主料,添加少許食鹽用水和成麵漿,將麵糊盛入表面塗擦食油的鐵製或鋁製圓蒸麵鑼裡,放入在大口鐵鍋水裡蒸,數分鐘後,一圓型、清黃、柔軟的蒸麵即成。再配之豆芽,澆上醬油、醋、蒜泥、芝麻醬、油潑辣子即可食用。

漢中漢中熱麵皮、菜豆腐、漿水面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漢中熱麵皮是陝西漢中當地最有名的小吃,被譽為漢中風味小吃的“四絕”之首。其製作工藝於2011年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菜豆腐又稱菜豆腐粥,製作歷史悠久,原為招待客人的佳餚,現為大眾化食品。將黃豆浸泡、磨漿,用細籮或紗布濾去豆渣,煮沸,然後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待形成豆腐時,再濾出豆腐壓成塊。豆腐質地細嫩,色澤青白如玉。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漿水面是漢中各地均喜食漿水面,尤其城南關么兒拐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

漿水菜的菜以芥菜(俗稱花辣菜)為佳,或用白菜、芹菜等製作,將菜在沸水中煮燙至半熟,放入瓦盆罐,加入漿水湯,一至二日菜色變成金黃色,再用食油、精鹽,加蒜苗炒熟,配以蔥花、薑末、花椒粉等調料及豆腐丁,燴入炒熟的漿水菜內作臊子。漿水面條人工擀作,頁寬、條長、片薄。熟麵條調上漿水菜臊,澆上辣椒紅油。

其色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是漢中有名的風味小吃。

商洛攪團、商州餈粑、橡子涼粉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攪團本是當地百姓貧苦時的日常食品,但因其原料為雜糧,天然健康,加之做法更加精細,逐漸成為了風味小吃。

攪團所用麵粉必須是粗糧,多為玉米麵攪團的吃法很多,澆熱湯酸菜、做涼水“魚魚”涼調、炒食、燴攪團塊等等捷克。商洛人吃攪團,大多要調辣子,調得碗裡紅如血方才夠味。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商州餈粑即以土豆為主要原料烹調的膳食,是當地流行的一種小吃。製作時先將土豆去皮蒸熟,然後將蒸熟的土豆用木捶搗碎,則成為洋芋餈粑,口感細而綿軟。食用時有多種方式:將餈粑切塊放入酸菜湯內煮,再澆上辣椒油,色鮮味美,為“燴餈粑”;把餈粑盛入碗中,再把大蒜、花椒、海椒等各種調料放入另一碗中,再加上熱的酸菜湯,用洋芋餈粑蘸著吃。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橡子涼粉為商洛的風味小吃,是洛南縣寺坡高塬村用當地特有的橡樹資源來製作的。寺坡橡子涼粉的原料為成熟的橡子,把橡子打成澱粉,用泉水和制,再做涼粉。成品吃起來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楊凌楊凌蘸水面

陝西美食,你吃全了麼?

楊凌蘸水面。

凡來楊凌的外地人,只要吃上一頓蘸水面,保證讓您上癮。蘸水面是楊凌美食的代表,它何年何月何人創始,史料未曾記載,尚無從考證,但不可否認的是,蘸水面是多年來楊凌周邊一帶人最愛吃的麵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