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雷達兵:祖國空中防線的“千里眼”“順風耳”

央視網消息:空軍雷達兵被譽為祖國空中防線的“千里眼”“順風耳”,他們常年駐守高山、海島、荒漠等邊遠地區,24小時擔負防空警戒戰備值班任務。1950年組建至今,空軍雷達兵砥礪前行、成長壯大,逐漸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由國土防空預警系統發展為空天戰略預警體系,已成長為我軍戰略預警體系的主體力量。


海島深秋,伴著一陣急促的警鈴聲,空軍某雷達站官兵緊急進入戰位,雷達操縱員雙眼緊緊盯著屏幕甄別目標,迅速編批上報。
這是空軍某雷達站組織的一場模擬演練,數分鐘後,不明空情成功處置。這個雷達站,常年擔負祖國東南沿海對空警戒偵察、保障指揮引導等任務。

空軍雷達兵:祖國空中防線的“千里眼”“順風耳”

空軍某雷達站站長 王俊傑:這項訓練旨在提升我們全站對低空目標處置和應對的能力。在戰時呢,能夠有效提升我們對複雜空情,特別是複雜的敵情、我情的一個搜索發現和處置應對能力。
1950年組建誕生之初,空軍雷達兵裝備“萬國牌”老舊雷達,在沿海和各大城市相繼組建雷達部隊,形成地區性雷達網。在抗美援朝、國土防空等作戰場,他們創造出“機動設伏”“快速近戰”等一系列戰法訓法,引導保障兄弟部隊取得輝煌戰果,如今,空軍雷達兵已成長為我軍戰略預警體系的主體力量。
空軍專家 王明志:信息化的空中作戰是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空中作戰過程中間,指揮員判斷情況、定下決心,它所依據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獲取雷達空情。所以雷達兵在空中作戰中間它會發揮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是一次空軍雷達部隊的跨區機動演練,趁著夜色,某旅官兵緊急組織部隊夜間機動,他們全程保持車輛微光狀態行駛,到達指定陌生地域後,迅速投入戰鬥準備。

空軍雷達兵:祖國空中防線的“千里眼”“順風耳”

空軍雷達某旅機動營營長 鄭海濱:夜間機動訓練,操作難度大,風險係數高。對部隊在機動轉移、裝備架設、情報入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次演練,這個雷達機動營讓“對手”頻頻落敗。在裝備列裝不久,這個營就緊盯機動預警作戰核心能力,隨走隨打、邊練邊研,實現從零基礎到作戰能力全面過硬的轉型。他們每年近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外執行演習、駐訓任務,累計行軍數萬公里,足跡遍佈高原、戈壁、沿海、丘陵等不同地域。如今,他們在體系對抗演練中已成為讓航空兵部隊“最頭疼的對手”。
空軍某雷達旅機動營某站站長 熊志敏:就要適應我們中國各個地方的不同的氣候,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自然條件,不同的地貌,意義就在磨練我們部隊,錘鍊我們部隊,適應各種環境,為實戰做準備。
空軍專家 王明亮:未來的空天戰場,可能打的不僅僅是火力,打的不僅僅是機動,打的更是一種信息感知,剝奪對方的信息能力。雙方可能鬥爭的焦點都集中在爭奪制信息權、制網絡權,這個鬥爭領域可能在未來戰場會非常非常激烈,對整個戰場的致勝的結局,都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空軍雷達兵:祖國空中防線的“千里眼”“順風耳”

70年來,空軍雷達兵有16個基層連站被中央軍委、國防部和空軍授予榮譽稱號,先後湧現出“粵東前哨模範雷達站”“馬銜山模範雷達站”“紅色前哨雷達站”“甘巴拉英雄雷達站”等英雄群體。進入新時代,空軍雷達兵常態組織雷達兵赴一線、上高原、到海島地區駐訓,提升機動作戰能力。武器裝備從引進到自主研發,不斷升級換代,快速機動組網和空情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