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輪戰”中的“千里眼、順風耳”——中國引進西方炮兵偵察雷達揭祕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兩山輪戰”中的“千里眼、順風耳”——中國引進西方炮兵偵察雷達揭秘

圖注:通過研究仿製“辛伯林”雷達,我軍炮兵偵察雷達技術裝備得到長足發展

在對越自衛還擊戰兩山輪戰作戰中,最出彩的無疑是我軍的炮兵部隊,他們以猛烈的火力襲擊、精準的打擊落點,令越軍聞風喪膽,為我軍牢牢掌握住戰場主動權做出了極大貢獻。而其中,炮兵的“眼睛”——我軍炮兵偵察雷達,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炮兵偵察雷達,是我國當年從西方引進的高技術裝備之一!

何謂炮兵偵察雷達

炮兵偵察雷達,又稱炮位偵察雷達或炮位偵察校射雷達,通過探測炮彈空中飛行軌跡,炮位偵察雷達可精確計算出敵炮兵武器(如火箭炮、榴彈炮和迫擊炮)的陣地位置以遂行反炮兵作戰。可以說,在炮兵偵察雷達出現之前,對敵軍遠程火炮的驟然襲擊,在方位判斷上只能靠偵察兵前出偵察或經驗判斷,很難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判斷和反應,往往會造成更大的損失。而炮兵偵察雷達出現之後,己方則可以迅速對敵軍炮兵陣地進行定位和反擊,這極大改變了炮兵作戰的面目。

“辛伯林”炮兵偵察雷達

在眾多的西方先進炮兵偵察雷達中,英國的“辛柏林”雷達值得詳細介紹說道說道,因為我軍曾從英國進口了這種雷達,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就是這種雷達!

英國桑恩電子公司於上個世紀80年代研製出“辛伯林”雷達,該雷達的主要用途是迫擊炮定位和火炮校射,還能用來進行海岸監視和根據空中炸點和地面炸點進行校射。“辛伯林”的主要特點是:重量輕,包括電源車在內全重390千克;定位和校射精度高;戰術機動性高;可靠性高;操作和維護簡單;備有機內自檢設備;備有訓練用的機內目標模擬器;作戰準備時間短。“辛伯林”雷達探測距離500~20千米,定位精度40米(偵察迫擊炮),反應時間12秒,是一種性能相當出色的炮兵偵察雷達。

“辛伯林”雷達剛剛列裝,就趕上了第一場“大考”——英阿馬島戰爭。1982年5月中旬,英阿馬島之戰已經進入了尾聲階段,登上馬島的英軍皇家輕裝甲營使用兩部“辛伯林”迫擊炮定位雷達和擁有8門81毫米迫擊炮的炮兵連協同作戰,準確地摧毀了阿軍在達爾文港周邊山頭上的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彈炮的發射陣地,而且是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發起攻擊的。“辛伯林”雷達通過準確地鎖定阿軍榴彈炮發射的彈丸的飛行軌跡,反推出了阿軍在港口外5千米處的炮兵陣地。英軍的81毫米迫擊炮群在夜暗中急速射只用了5分鐘就結束了戰鬥。按理說,英軍裝備的81毫米迫擊炮,無論口徑、射程、威力都遠遠無法與阿軍的105和155毫米榴彈炮相比,但在炮兵偵察雷達這個“戰力倍增器”的支持下,英軍卻以小勝大,用口徑較小的迫擊炮擊敗了大口徑的榴彈炮。

“兩山輪戰”中的“千里眼、順風耳”——中國引進西方炮兵偵察雷達揭秘

圖注:“辛伯林”雷達在我軍兩山輪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辛柏林”雷達在兩山

鑑於“辛伯林”炮兵偵察雷達的出色性能和在實戰中的突出表現,為了提高我軍炮兵作戰能力,1984年,我國從瑞典和英國各進口了2臺“辛伯林”炮兵偵察雷達。解放軍總參謀部兵種部炮兵局決定將其中一臺配屬到中越邊境地區,參加兩山輪戰,用於偵察越軍方面炮位。

1984年4月,我軍收復了雲南邊境的老山、者陰山等騎線點陣地,開始轉入防禦。當地地形複雜,高低落差大,因此越軍使用最多的重火器就是迫擊炮。越軍經常利用地形,製造假目標、假髮射點,誘使我軍浪費炮彈。以至於我軍上報的摧毀的迫擊炮數量已經超過了敵軍裝備的數量,但敵軍仍在繼續向我軍開炮。我軍也經常派炮兵偵察人員攜帶觀瞄通信器材潛入敵人後方為我炮群指示正確的目標,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炮兵偵察人員也要冒很大的風險。

“辛伯林”炮兵偵察雷達部署到前線後,表現非常出色,實戰表明,“辛伯林”雷達對81毫米迫擊炮的探測距離可達10千米,對120毫米迫擊炮的探測距離可達14千米。通過探測敵迫擊炮的彈道並進行解算,就可以精確判斷出敵軍迫擊炮陣地的位置,從而引導我軍火炮進行反擊,打得越軍很是狼狽。越軍在大口徑榴彈炮方面被我軍完全壓制,其迫擊炮兵本來伴隨步兵活動,能發揮機動靈活的優勢,現在也被我軍完全壓制。這使得越軍在兩山前線基本失去了炮兵火力的支持,處於絕對劣勢。

“辛伯林”雷達被襲事件

“辛伯林”雷達完全壓制了敵軍迫擊炮兵的活動,成了越軍的眼中釘,但越軍並沒有針對“辛伯林”雷達展開襲擊活動。“辛伯林”雷達被襲,源自一個意外。

1984年年中,越軍為了奪回老山戰區的戰場主動權,策劃了所謂的“84-MB-北光”計劃,企圖以加強師規模的兵力再度搶佔老山等邊境騎線點,在越軍的大規模反撲前後,越軍特工隊很是活躍,經常潛入我境執行破壞、襲擾任務,襲擊軍事目標、綁架邊民,“辛柏林”雷達被襲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1984年7月4日晚23時許,越軍821特工團406營7連一個排從1134高程點兩側埡口潛入我境,爾後以逐點觀察、逐點推進的方式,於5日拂曉行進至預定集結地——白石巖山洞潛伏。5日敵對白石巖地區諸陣地進行了一晝夜的抵近觀察。6日0時30分左右,除留一個組在白石巖山洞擔任警戒和接應任務,餘敵編成4個小組秘密接近目標區,分別以一個組襲擊我160迫擊炮陣地和陸軍第41師第122團9連3排。另二組從左右翼偷襲我昆明軍區(後併入成都軍區)炮兵儀器偵察營的“辛柏林”雷達陣地。2時30分,敵同時開火,2時40分行動結束,我亡10人,傷49人,敵亡1人,傷10人。敵完成偷襲後,各襲擊組沿原路線撤退至白石巖山洞,對傷亡人員稍做處理後,於當日6時前按原滲透路線撤至境外。

事後查明,由於戰場管理不嚴,事發當晚,換崗的哨兵叫醒該上崗的戰士後就去睡覺了,但該上崗的戰士答應一聲又睡過去了,這是敵特工隊可以順利溜進來的重要原因,究其原因,是我軍勤務科目訓練出現了紕漏。然而偷襲“辛伯林”雷達的越南特工並非為此而來,經事後我軍偵聽敵臺通報,越軍只表示“摧毀了我軍一個通訊臺”,越軍自己並不知道他們襲擊的是寶貴的“辛伯林”炮兵偵察雷達。

幸運的是,事後檢查,敵人對雷達的破壞並不徹底,顯然是不知道要害在何處,經修理後,這臺雷達又繼續投入了作戰。此後,越軍還是無法剋制我軍炮兵壓倒性的火力優勢,在隨後的7·12越軍大反撲中敵人就吃盡了中國炮兵的虧,死傷數千人。直到這場戰爭落幕,越軍也只有少量蘇制“冰雹”火箭增程彈因射程較遠能夠成一定威脅,無力改變其在炮戰中被動挨打的局面。

據使用“辛伯林”炮兵偵察雷達的老兵回憶:“英國這種雷達天線不用轉動,掃描範圍囊括整個老山越方正面地區。它不看越南人也不看越軍陣地,專門琢磨天上飛過來的越南炮彈。大家知道炮彈是不會拐彎的,都有一條固定的彈道,只要越南炮彈出膛,我軍的雷達就開始追蹤它的飛行軌跡,得到三個點,加上風向影響,就可以準確計算出它的彈道,雷達聯機的計算機裡面,預先儲存了中越雙方戰場的地形圖,只要彈道計算出來,馬上就可以接著算出越軍火炮的位置,位置精度正負10米。甚至可以根據其彈道推斷出越軍使用的是什麼型號的火炮”。往往越軍的炮兵剛剛打出一炮,我軍炮兵的反擊就如雨點般釘著越軍炮兵陣地砸過去,一通炮過後,越軍炮兵陣地就徹底啞火了。此後,越軍炮兵越來越不敢輕易開炮。我軍原本火炮數量、質量和炮兵訓練水平就佔據優勢,這樣一來,更是徹底確立了我軍在老山前線的火力優勢。

結語

由於這種英國反炮兵雷達在中越邊境實戰中的出色表現,我國軍工科研部門通過引用技術,在戰後生產出這種反炮兵雷達的中國版,即國產型號371型炮位偵察校射雷達,並大量列裝我軍各摩托化炮兵部隊。

更多精彩,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