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看,重慶主城幾大區哪個區最具投資價值?

子渝詩墨


江北區北濱一路+新牌坊+江北嘴、渝中區化龍橋、渝北區禮嘉+照母山。



這幾個地方的次新房基本是目前重慶房價能夠夠到的天花板,都是均價2萬左右。感覺未來5年內也仍然是重慶二手房的天花板代表。求穩的話首選這些地方,因為他們都屬於或者貼近重慶各區的高端就業中心,居住環境也都不錯,是重慶本地高端購買力的首選之地,但價格比較高。一室一廳也得80-110萬(總價),今年年底仔細掏掏,也許淘到一室改兩室、總價110—120萬左右的房子。



3-5年的潛力區域:南岸彈子石+巴濱路、九龍坡彩雲湖,它們目前都在進行改造升級,也貼近各自原來的就業中心(且比就業中心環境好,有可能成為各自區域新的高端居住區)。

目前大概率是坑的幾個地方:渝北區的中央公園+悅來+蔡家、南岸區的茶園。渝北區幾個板塊目前價格超級高,尤其是中央公園,規劃很高大上,靠規劃已經將價格提升到照母山和禮嘉的水平,但目前除了一個超級公園和地鐵落地以外,其他都沒看到,而且它本身不是就業中心,很難跟照母山、禮嘉抗衡(一旦入手就是高位接盤和站崗好幾年)。中央公園本身問題這麼大,更遠且指望中央公園外溢的悅來就更不行(目前純粹靠概念支撐)……而蔡家是指望禮嘉的購買力外溢,但禮嘉本身就是靠光電園高端購買力的外溢,再指望這些高端人群外溢到蔡家,難度比較大。茶園看上去離解放碑很近,但只適合剛需。因為茶園和解放碑、彈子石隔了一座大山,只靠地鐵和隧道(容易堵車)很難吸引高端人群過來,所以這麼些年的開發,目前也還是個睡城的樣子。至於重慶東站的落地,對茶園區域房價幾乎沒有影響,一切靠高鐵站、機場概念支撐的板塊都是扯淡,高鐵站/機場不會給所在區域帶來實質性好處,因為這倆設施只能帶來流動人群而非固定居住的人群,有時候它們還會分割所在區域,造成規劃和規劃落地的困難。

對重慶板塊認知理由:

1.重慶市政府曾長期(2017年以前)不炒房(就像現在的長沙),具體表現是天量且低價供地,大量供應公租房。

2.重慶市區是多中心組團,各區玩各區的,由此缺乏能代表整個城市制高點的真正核心區,不論是江濱一嘴、化龍橋還是照母山、禮嘉,都卡在2萬左右的價格瓶頸上。而成都和武漢分別有高新區和光谷,這倆片區早已躥到3萬+的價格了。

3.不過上述兩點在逐步改變。尤其是第一點,2018和2019年重慶遠郊區都可以拍出6000+乃至9000+的的地價,超過了2017年及以前的市區地價。等到這兩年開發商把重慶市區2017年及以前的低價地消耗完,不論地方政府用什麼壓制性政策響應上峰號召,大家只能面臨兩種結果——市區新房要麼沒得賣(難道讓所有開發商全部轉賣郊區地價地的新房?),要麼漲價……不管兩種結果如何演變,最終的結果都只能導致——市區優質地段的二手次新房漲價。(3-5年見效吧)

所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比如預算不足,砸鍋賣鐵也湊不夠,或者是家裡人口增加必須換大一點的房子等),儘量不要去重慶二環以外的區域買新房了。最好是買內環內城市界面較新較好、交通相對便利、貼近商圈或就業中心的新房或次新房(房齡10年以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