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套路化嚴重 家長需避免這些教育“誤區”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6日電(任思雨)怎樣輔導小學生寫出一篇好作文,可能是每個家長都頭疼過的問題。一到春天就指導孩子寫春暖花開,一到秋天就寫果實飄香,出去旅遊就寫景點,在家待著就寫幹家務……這些題目看似“好寫”,卻往往不是好作文需要的。看似簡單的作文,孩子常常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

小學生該如何寫好作文?家長和老師應該避免哪些教育誤區?近日,作家尚愛蘭接受中新網專訪,曾在語文教學一線任教30年,她用實際經驗講述了一些關於作文的“秘密”。

小学生作文套路化严重 家长需避免这些教育“误区”

《作文課》發佈會現場。來源:新經典文化供圖

避免把媽媽寫成“家政人員”

《我的媽媽》《我愛媽媽》,可以說是每個小朋友上學都會寫到、也是家長們非常在意的題目,可不少小朋友一提起筆,就會陷入非常熟悉的套路:

為了展現“母愛的光輝”,孩子們常常會寫媽媽很漂亮,寫媽媽很能幹,為自己做飯、洗衣服、照顧生病的自己……例如,“她打傘都往我這邊歪,自己淋雨;我學習不好,她沒少批評我,批評完了,又摸著我的頭,親切地教育我;我發燒了,她一夜沒閤眼,皺紋都長出來了。我一定要用良好的學習成績表達媽媽”。

但在當過多年語文教師的尚愛蘭看來,雖然媽媽與孩子的接觸多是以生活為主,但媽媽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她希望媽媽的形象能脫離“家政人員”的範疇。

在新書《作文課》裡,她講到一次輔導小學生寫作文的經歷,為避免走入“比慘式”的寫作,她讓學生形容媽媽的職業、有什麼樣的特點,鼓勵孩子講出自己與媽媽之間的故事。

她認為,家長和老師在指導的時候應該意識到,“媽媽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肯定有孩子不具備的能力,可以言傳身教的事情。這樣就可以把媽媽在作文中的形象從‘家政人員’中拔出來,也區別於‘媽媽付出,孩子報恩’的傳統思路。用‘付出’和‘報恩’維繫的親情關係,絕不是媽媽無私付出的本意”。

在一番引導與講述後,小朋友最終寫出了一篇《媽媽帶我看梅花》的作文,併成功發表。

在《作文課》中,尚愛蘭把輔導過的小學生化為三個不同個性的虛擬形象“文文”、“依依”、“銘銘”,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總結了自己多年來的作文教育經驗,而書中所有的師生對話,都是教學過程中真實的對話實錄。

小学生作文套路化严重 家长需避免这些教育“误区”

不要“迷信”優秀作文選

尚愛蘭是一位任教30餘年的語文教師,也是一位小說作家。1999年秋天,榕樹下舉辦首屆網絡原創文學大賽,王安憶、賈平凹、餘華、阿城和王朔等作家做評委,尚愛蘭正是這屆比賽最佳小說獎的獲得者。

很長一段時間裡,她更為人熟知的頭銜是“作家蔣方舟的母親”。蔣方舟說,“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會回憶起媽媽從小對我的教育,我認為是可以得到印證的。比如我小時候她是不讓我看小學生作文精選的,這一點上我媽媽在書裡也有體現。”

很多家長都認為,輔導小朋友寫作文直接的辦法,就是交給他們範文書去讀,但尚愛蘭卻說,所謂優秀作文大都是按模式化的方法訓練出來的,如果有條件的話,她希望孩子們能看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

還有幾乎每個人童年都積累過的“華麗辭藻”,“美詞美句並非語文惟一的審美。樸實無華、詼諧幽默都是語言的美”,她認為所有方法最根本的目的,都是讓孩子樂於用語言文字去表達,“如果僅僅去提倡唯美的話,會給寫作文造成非常大的畏懼。”

她在《作文課》中寫道,很多人都希望老師多教教“寫作技巧”,但其實,找到“寫什麼”,就是最重要的寫作才能。找到“寫什麼”的同時,“怎麼寫”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蔣方舟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小時候當我有一個想寫的東西,不管是不是有意思,不管是不是無聊,但我媽媽覺得這件事情是有意思的,你有創作衝動,就應該寫下來,至於寫得有沒有美感、成不成功,其實是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創作衝動是最寶貴的。”

小学生作文套路化严重 家长需避免这些教育“误区”

尚愛蘭《作文課》。

家長老師不要做判官,而要做服務者

除了作文選與美言美句,在《作文課》裡,尚愛蘭還對很多作文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思考:

“不要用拼音代替漢字!”

“對於孩子來說,成年人不要在什麼都沒有教會他之前,先教會他畏懼字數。”

“好好地寫寫個人經驗,比任何華麗麗的辭藻都要有效。”

她斬釘截鐵地指出,一些所謂的“指導”根本談不上是什麼方法,比如:“要主題鮮明,要生動形象,要簡明扼要,不要主次不分,不要虎頭蛇尾,不要語言枯燥……這就好比醫生說:“你要健康,要活蹦亂跳,要四肢健全,不要得胃病、心臟病、牙周炎、精神分裂……”

蔣方舟寫道,“生活中的我媽非常害羞和瞻前顧後,但這本書中的我媽是一個堅定和睿智的老師,對於作文教學,有一種說一不二的篤定。”接受採訪時,尚愛蘭解釋說,這出於老師的“職業病”,這些經驗自己已經想了很多年,而且被證明的確行之有效,所以會非常篤定。

她發現,很多家長在為孩子作文操心的同時,還常常喜歡為孩子佈置一些自以為“好寫”的題目,比如寫寫面前的鉛筆、文具盒、書包、檯燈等等,“你不要增加他的痛苦指數,你要當一個服務者,儘可能地給他提供多一些的生命體驗、生活體驗。”

而引導孩子寫出好作文,尚愛蘭認為第一是從孩子的自身經驗出發,幫助他們調動個人的記憶和故事;第二是從閱讀開始,把閱讀轉換成個人經驗;第三就是模仿或者借鑑,學習過的作品也會成為部分靈感的來源。

“如果你有獨特的個人經歷和體驗——題材本身就是作品的最大價值;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敘述這個經歷,就是最好的文筆。”

在她看來,作文教育存在的最大誤區還是家長和老師的定位:“我們可能把我們當成了作文的‘判官’,所以孩子當然特別寫出一些假大空,你以為他喜歡?他是覺得你喜歡。”家長與老師最根本的定位,應該是孩子寫作的服務者,輔助他、幫助他、推動他寫出更好的東西。(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