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首家智慧農貿市場“上線”,刷新市民買菜模式

一臺外表普通的智能電子秤,打印的購物小票上面交易日期、攤位號、攤主姓名、商品信息等一目瞭然,消費者通過掃小票上的二維碼,可為攤主點贊,或投訴其不當行為;一塊巨大的智慧電子屏,刷新了市民“買菜模式”:電子屏幕上不僅能看到市場的今日營業額、客單量、交易商品排行等信息,還能告訴你菜品的來源和抽檢結果……



這就是升級改造後的龔家橋農貿市場,給瀏陽市民買菜帶來的新體驗。在市商務局的引導和支持下,今年10月底,全市首家智慧農貿市場——龔家橋農貿市場正式啟用“智慧農貿”系統,不僅在市場建設的硬件上升了級,更讓市民買菜有了智慧化的升級。



瀏陽首家智慧農貿市場“上線”,刷新市民買菜模式

龔家橋農貿市場內,智慧電子屏屏幕上實時顯示市場內的各種大數據。胡吉星攝



市場內有了智能電子秤

小小二維碼讓市民“買得明白、吃得放心”



“市場完成升級改造後,現在來農貿市場買菜就像逛超市,我們買得明白,吃得也放心。”走進新裝亮相的龔家橋農貿市場,許多市民點贊新變化。

5日上午,記者來到龔家橋農貿市場,清爽乾淨的市場環境讓人眼前一亮:營業大廳寬敞明亮,攤位設置統一規範,菜品擺放整齊有序。在每個攤位前,均安裝了新型的智能電子秤。這些統一的智能電子秤,成為市場“智慧農貿”系統的一部分。

在“誠信蔬菜快送”攤位前,市民張建軍選購了一袋芋頭,智能電子秤隨即打印出購物小票,上面記錄著市場名稱、交易日期、攤位號、攤主姓名、商品單價、重量、金額等信息,還附有二維碼。“以前只有去超市買菜才有購物小票,沒想到現在農貿市場也有了。”張建軍一邊說,一邊盯著購物小票仔細看起來。

“用手機掃購物小票上面的二維碼後,不僅攤主姓名、電話號碼、攤位號、商品交易信息等一目瞭然,消費者還可以對攤主進行評論、點贊或投訴。”市場技術提供方、太航壓力測試科技有限公司駐湖南辦事處工作人員蘇厚說,10月底,公司開始進場對各項設備和系統進行安裝、調試,目前“智慧農貿”系統還處於調試階段,“待系統調試完畢後,消費者可通過掃碼溯源,查詢產品的進貨渠道、原產地等信息,讓大家明明白白消費。”

對於攤主而言,智能電子秤同樣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馮格軍在龔家橋農貿市場經營蔬菜批發生意6年多,每次提供給顧客購物小票時,她都要自己一張張手寫。多的時候,她和丈夫兩人一天要手寫10本銷貨清單小票,費時又費力,“這個電子秤很方便、很好用,還能打印購物小票,這樣一來,我們就不用自己再手寫銷貨清單了,也不需要每天手寫記賬。”

蘇厚介紹說,安裝智能電子秤後,每個攤主都有獨立APP的小程序,實時顯示營業額等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可獲知暢銷菜品、交易高峰等信息,為進貨提供參考。同時,統一智能電子秤的使用,也杜絕了市場內短斤少兩的情況發生。顧客掃一掃二維碼就能找到源頭,維權變得更方便了。



智慧電子屏“數讀”菜市場

大數據分析方便監管部門、市場動態化監管



據瞭解,龔家橋農貿市場啟用的“智慧農貿”系統,不僅包括智能電子秤,還有智慧電子屏、雲服務器等智能設施。

在龔家橋農貿市場內,懸掛著一塊巨大的智慧電子屏,實時將市場內當日營業額、客單量、交易商品排行、交易分類排行佔比、菜品指導價、產品檢測報告等信息,直觀地顯示給消費者。消費者只需通過智慧電子屏,就能“數讀”整個市場的情況。

瀏陽首家智慧農貿市場“上線”,刷新市民買菜模式

智慧電子屏屏幕上的大數據,就是來源於每個智能電子秤的數據彙總。

記者通過研究電子顯示屏上面的數據,瞭解到不少信息:11月5日上午9時36分,整個市場的今日營業額達到350490.70元,今日客單量為5703單,今日客單價為61.4573元。截至9時36分,交易商品明細顯示,狗肉銷售數量1.43公斤,銷售額148.7元;淡乾魚類銷售數量0.712公斤,銷售額28.5元;臘雞腿0.535公斤,銷售額23.6元……

有趣的是,消費者還能通過觀看屏幕上交易分類排行佔比,對市場的產品銷售種類做到一目瞭然。“市場所有農產品裡面,銷售最多的是蔬菜,佔比為63.46%;其次是豬肉類,佔比為13.4%;活禽類為6.04%,賣得最少的品類是活魚類,佔比約為4%。”龔家橋農貿市場相關負責人分析道。

市場裡的食品是否安全,關係到消費者能否安心購物。消費者可以從電子屏幕上“今日檢測報告”一欄獲悉相關信息。記者看到,屏幕滾動顯示市場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記錄:商戶曾小玲的根莖類、辣椒類、菌類等商品,未檢出農藥殘留;商戶陳新祥的葉菜類、果實類、菌類等商品,未檢出農藥殘留……

有了大數據支持,市場內的經營戶清楚什麼菜銷量好,有了進貨的參考;市場管理方則對經營戶們的經營情況以及整個市場的營收也有了全面瞭解,從而能根據市場行情進行營銷活動的策劃。

不僅如此,“智慧農貿”系統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在實現關注食品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便消費購物的同時,充分實現了信息的實時化、具體化、可視化,極大地方便了市場和相關職能部門對市場經營活動的動態監管。



繼續打造更多舒適、安全、智慧的農貿市場



“小菜場,大民生”,農貿市場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推動龔家橋農貿市場完成“智慧化”升級,不僅是商務部門為老百姓辦好民生實事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的一項重要舉措。

今年,長沙市提出要著手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城市,其中,智慧農貿市場的建設是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城市不可或缺的內容。在此背景下,市商務局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打造整潔明亮、規範有序、誠信經營、智能智慧的農貿市場作為工作努力方向。

“今年5月,我們組織城區11家農貿市場負責人赴株洲九園、杉木塘等智慧農貿市場進行參觀學習,親身感受到了智慧農貿市場給老百姓、市場管理方、政府部門帶來的便利。”市商務局副局長宋妮表示,此次打造的龔家橋智慧農貿市場就是參觀考察後的具體實踐,目的就是為瀏陽老百姓提供一個環境更加舒適、菜品更加安全、種類更加豐富、支付更加便捷的智慧智能型農貿市場。

接下來,市商務局還將推動市區兩家農貿市場完成智慧化升級改造,通過打造更多舒適、安全、智慧的農貿市場,給廣大市民帶來別樣的購物體驗,切實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