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農民權益流轉土地,破解“三農”用地瓶頸

農村土地規範流轉,既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的基本途徑,也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因此,正確分析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現狀、流轉的形式和類型,流轉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如何通過農村土地規範流轉提高農業效益,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目標,是當前破解“三農”瓶頸的重要課題。

維護農民權益流轉土地,破解“三農”用地瓶頸

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安龍縣農村家庭承包耕地30.5萬畝。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經營模式也隨之變化,農村土地流轉逐漸呈現出面積大、規模化的趨勢。目前,農村流轉土地30930畝。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

1.出租,是當前安龍農村土地流轉中面積最大、比例最高的一種土地流轉形式,也是目前比較規範、也為各方所普遍接受的一種符合市場化規律的農村土地流轉形式。安龍縣出租流轉土地總面積24151畝,佔流轉總量的78.08%。

2.轉包,是承包農戶再次將土地轉包給其他農戶經營。安龍縣轉包流轉土地總面積4310畝,佔流轉總量的13.93%。

3.互換,是土地流轉初期比較流行的方式。目前安龍縣互換流轉土地總面積1328畝,佔流轉總量的4.29%。

4.轉讓,轉讓這種形式的市場化程度較低,多發生在全面取消農業稅之前,流轉雙方基本不考慮市場和價格問題。安龍縣轉讓流轉土地總面積1141畝,佔流轉總量的3.69%。

二)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類型

1.龍頭企業帶動型。以龍頭企業為依託,以經濟效益為紐帶,以特色農業為主導,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規模經營,安龍縣向龍頭企業流轉面積達8561畝,佔流轉面積的27.68%。

2.主導產業帶動型。以主導產業為龍頭,結合區域優勢、建設標準化、規模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帶動和輻射周邊,形成規模效益。安龍縣土地流轉主要以烤煙、蔬菜、食用菌、花卉、茶、中藥材等產業帶動為主,流轉向主導產業的土地面積達29352畝,佔流轉面積的94.9%。

3.合作組織帶動型。通過建立合作社,採取統一培訓、統一產供銷等方式,變分散經營為組織化、集約化經營,安龍縣此類土地流轉達12104畝,佔流轉面積的39.13%。

4.農戶創業帶動型。農戶根據市場需求和本地實際,自己發展農業產業,安龍縣此類土地流轉達9778畝,佔流轉面積的31.6%。

維護農民權益流轉土地,破解“三農”用地瓶頸

二、農村土地流轉的初步成效

一)促進了農業經營方式由個體化轉向企業化

通過土地流轉,滿足了有技術特色、有資金實力、有經營管理能力的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集約經營土地的願望,實現了資金、技術、土地等資源的合理配置。截止目前,已完成相對集中連片土地流轉2.5萬畝,為園區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和實現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推動了安龍縣現代農業集約型、規模化發展。目前已形成“公司+基地+農戶”與“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多種產業化經營發展模式,公司、合作社與基地、農民間利益聯結更為緊密。目前,安龍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210個。

(二)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由零散化轉向規模化

土地流轉加快了農業產業化步伐,特別是農業龍頭企業在獲得土地經營權後,能夠把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諸多環節聯合結成產業鏈,帶動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綜合效益。以“黔西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安龍核心區”、“貴州省安龍縣金州出口蔬菜示範園區”、“貴州省安龍縣南盤江沿江立體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貴州省安龍縣現代菸草農業錢相示範園區”已初具規模。2018年,農業園區總產值預計實現18.5億元,銷售收入9.35億元。

(三)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由農業化轉向非農化

過去,農民都被束縛在土地上,春種秋收成為農民的宿命。安龍縣大多數農民即使農閒時節,也主要以在周邊縣短期打工。一到農忙就回家從事傳統農業耕種。土地流轉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土地流轉後,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向城鎮二、三產業轉移。安龍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5萬人左右。促進了城鎮常住人口增加,推動了城鎮化快速發展。

(四)促進了農民收入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

過去,農民收入主要靠種養殖業,現在,農民多了土地流轉租金,還有外出務工收入。2018年,安龍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為7020元。外出務工人員月均工資收入3000元,安龍縣5萬人外出務工年總收入18億元,安龍縣外出務工收入比在家外出務工收入可使安龍縣40萬農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另一方面是就近務工收入,比如安龍縣篤山鄉大坡村將整村1055畝耕地流轉給企業種植桑樹養蠶,全村169戶1070人,除土地轉讓金外,2018年企業支付給村民的務工工資共69萬元,人均務工增收645元。

維護農民權益流轉土地,破解“三農”用地瓶頸

三、維護農權益規範土地流轉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發展,推動農民自願流轉

1.加快發展二、三產業。大力實施工業強縣和城鎮化帶動戰略,通過二、三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吸納更多本地農村勞動力就業。採取多種培訓方式對農村勞動力進行針對性培訓,優先安排流出土地的農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轉移就業的能力。繼續加大農村勞動力輸出力度。健全勞務協作機制和信息網絡,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引導更多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2.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建立健全適合農村特點的社會就業、養老保險、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消除農民離土的後顧之憂,為土地流轉創造條件。

3.依法完善流轉制度。廣泛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政策,讓農民充分認識到實現土地有序流轉與土地承包權長期穩定並不矛盾,使農民對土地流轉有新的認識,解決農戶土地流轉中的思想顧慮。堅持依法、自願、有償、規範、平等的土地流轉原則,正確引導農村土地流轉健康發展;堅持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二)創造條件,帶動農民積極流轉

1.扶持經營主體帶動流轉。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對符合“規模、連片、長期、規範”要求的業主予以獎勵,即對流轉時間在規定年限以上,簽訂規範流轉合同,形成連片規模以上的業主進行獎勵。對於達到一定規模的種養大戶,提供優惠貼息貸款,增加大型農機購置、倉儲設施、曬場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補貼資金。鼓勵大專院所、農技站所優先為種田大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諮詢。對達到一定流轉服務規模,工作出色的鄉鎮、村、社會中介組織等給予一定的補助和獎勵。

2.加大補償鼓勵流轉。對農村全家遷入城區的並轉為非農業戶口的,由村集體依法收回農村土地經營權,在農戶交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時,給予一定獎勵;對長期在外務工經商、有穩定收入來源的農民,自願退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由村集體與承包農戶協商,對剩餘期限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給予適當補償。

3.落實政策推動流轉。調整農業綜合補貼辦法,直接補貼給實際種田者,鼓勵真正的種糧戶,多種多得,少種少得,不種不得;各種補助資金應及時發放到戶,否則時間過長,給農民的補助反而成了欠農民的債務;改變到處撒鹽式的糧食直補政策,通過直接補糧價的形式,真正提高種糧農民特別是種糧大戶的積極性。

4.提高效益激勵流轉。在穩定糧食生產的甚礎上,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經濟作物、家禽家畜、休閒農業等特色產業,只有在流入方實現經營效益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將更多的收益返還給流出方。

(三)高效服務,引導農民主動流轉

1.建立工作機構。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和農村土地流轉辦公室,負責安龍縣農村土地流轉的總體協調、政策制定、業務指導和糾紛仲裁;鄉鎮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免費提供土地流轉信息、土地流轉合同、政策諮詢、合同鑑證、流轉備案等服務,同時開展土地流轉調查摸底登記、調解糾紛等服務工作;各村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設一名土地流轉信息員,做好本村土地流轉情況的摸底調查和服務工作,做好有關政策的“上傳下達”。

2.明確四至界限。明確四至界限。流轉後對可能打破四至界限的流轉土地,提供免費勘界、畫圖服務。通過三方勘界、衛星定位,在圖紙上明確流轉。

3.完善登記備案。建立土地流轉檔案和臺賬薄,重點對土地資源狀況和業主的土地需求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建立土地流轉大戶登記備案制度,對業主流入5畝以上的流轉情況進行登記、備案,對業主的資信情況、履約能力、生產經營能力和項目的效益風險給予審查。

(四)強化保障,幫助農民放心流轉

1.提高土地產出率。各級財政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要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土地整理,加快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

2.大力發展農業保險。除已開設的烤煙等政策性保險外,還要根據種植的大宗農作物品種和種植大戶的需要,開設新的商業性農險險種,減輕種植大戶因災造成的經濟損失。

3.防範農民就業風險。工商企業等投資開發性農業,應優先招用原土地承包者務工,並引導主要從事產前、產後服務和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資源開發,發展訂單式農業,以公司帶動農戶,而不是公司替代農戶。避免工商企業或非農人員隨意性、大面積、長時間的租賃農戶承包地,搞粗放經營或變相商住,造成土地兼併,使農民成為新的僱農或淪為無業遊民,危及社會穩定。

(五)依法管理,確保農民規範流轉

1.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做好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證工作,認真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依法應確權的土地都要納入確權範圍並確權到戶。確權確地的,要全部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嚴格做到承包地塊、面積、合同和證書“四到戶”;確權確利的,要簽訂確利合同並將土地確權證書發放到戶;確權確股的,要將土地確權證書發放到戶。

2.流轉不得改變土地的性質和用途。農村土地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要妥善權衡好利弊,嚴格遵守農地農用原則,嚴禁從事非農建設,嚴禁破壞耕作層,有效防止破壞耕地等侵害農民長遠利益的行為發生。

維護農民權益流轉土地,破解“三農”用地瓶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