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 青石橋:曾經成都市內最大的水產品市場和花鳥市場

| 成都回憶系列 014

“成都市內最大的水產品市場”、“成都市內最大寵物市場、花鳥市場”、“肥腸粉、蕎麵、糖油果子”、“張烤鴨”、“海鮮燒烤”,說到這些標籤的時候,你腦袋裡浮現出來的地名是哪裡?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成都歷史悠久的一座橋——青石橋。

01 青石橋名字由來

青石橋最開始叫做龜化橋。龜化橋是一座歷史久遠的古橋,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有關龜化橋的記載。龜化橋的得名緣於成都城建城時的一個傳說。

相傳在古蜀成都城最初建城的時候,城址的上空忽然出現一隻神龜。這隻神龜在天空上繞行了一個大圈,畫出了一個完整的建城線路圖。神龜在畫完圈之後就在成都城上空死去昇天,這一過程被稱作“龜化”。

“神龜畫城”這個傳說後來倒是映射到了成都城上。古蜀時期最初修建的秦代成都城的範圍要比明清的成都城小得多,城池範圍大體和清代的滿城外牆相當,而青石橋的位置大概在秦城的東南角位置。

龜化橋由於修建歷史久遠,所以在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時候重建過。重建的橋身材料以紅砂石為主,橋面選用的是經久耐用的岷山大青石。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在老成都補路修橋都是一件隆重的大事,每次在開橋典禮的時候都有踩橋的習俗。第一個過橋的是當地最高行政長官,長官在橋頭插滿的香火中向天地神明行跪拜大禮後通過,餘下官員再依官階大小,緩緩通過,最後才是老百姓通過。老成都習俗說踩橋能給人帶來好運,所以每次舉辦踩橋典禮的時候總是人山人海。

青石橋建成的時候,主持開橋儀式的是當時四川巡撫憲德。因為整座橋全部由岷山大青石修建,所以他將石橋改名為青石橋。

02 青石橋街上的市場

青石橋附近自清朝以來就是成都市區重要的食物和貨物市場。青石橋附近之所以能形成一個市場,也有是歷史原因的。

自古有河就有橋。說起青石橋,就不能不提成都一條重要的河——金河(原名襟河,後叫金水河)。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劍南西川節度使白敏中為了解決成都城的飲水問題,他主持開鑿挖了一條河穿城而過。金河開鑿完成之後,為了方便城裡的交通,便在河上架了二十多座橋,其中就有老成都人熟知的臥龍橋,通順橋等,青石橋就是其中的一座。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時間來到清朝,這個時期的青石橋已經是金河在市中心的主要碼頭之一。每天大大小小船隻運送來各種各樣的生活必需品。慢慢地這裡就形成了成都市中心最重要的早市。當時早市的交易商品基本上是菜米鹽油、肉禽蛋果等生活必需品。到了民國時期,金河的航運規格越來越小,但是青石橋的早市卻仍然保留下來。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青石橋農貿市場大約興起在七十年代。這個老成都人記憶中的市場,最開始是沿街販賣蔬菜水果的小攤販自發聚集而成,後來慢慢形成了以街為市的大型市場,後來就成為了西南地區最大的農貿市場。

當時如果在凌晨三四點來到青石橋,一定能看到一輛輛拉蔬菜的紅色大車。青石橋的蔬菜批發早市在當時供應了成都大部分的農貿市場攤位。早市一般就早上六七點鐘就收攤了。七點鐘之後,從青石橋批發市場出來的新鮮蔬菜就已擺上了成都市大小農貿市場的菜攤上。

青石橋農貿市場整整繁榮了三十年。直到2002年7月10日因為舊城改造整個菜市場拆除,搬進了室內市場。

記憶裡當時的青石橋農貿市場有兩個現在看不到的稀奇景象。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一個是當街剮兔。成都人喜歡吃兔子是全國出了名的,所以當時賣兔子的攤位很多。那時候城裡是不禁止活禽宰殺的,所以賣兔子的攤位都是活兔現場宰殺。只見小販或是猛摔,或是用木棒猛擊免頭部,將兔子打暈之後,用小刀在兔子皮上飛快的劃上一刀,然後再順著兔子骨架一扯,一張完整地兔皮就剝下來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一隻兔子幾分鐘就能打整好。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另外一景就是賣“電抱雞兒”的攤位。電報雞兒就是用電溫箱孵化出來的小雞。這些黃色的毛絨絨的小雞在竹筐裡喳喳叫喚,每次都能吸引不少小朋友圍觀,央求家長買幾隻回家當寵物飼養。早兩年學校門口還能看到賣染了色的小雞,現在城裡已經不多見了。

說到“電報雞兒”,它還有一個同名的親戚。當時成都街上有三輪摩托車加裝圓形外殼,用來拉客。這種小車圓形又小巧可愛的樣子和小雞很像,成都人便稱其為“電抱雞兒”。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青石橋的兩側有三條用青石橋命名大街:青石橋北街、青石橋中街和青石橋南街。七八十年代以後,這裡發展成了城中心最大的水產品市場和花鳥市場。水產品市場基本上一直在原址未動,花鳥市場幾經遷建之後向南發展到了一個路口相隔的新開街。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那時候只要逢年過節,成都人總會跑到青石橋水產品市場上咬牙買上點蝦子吃,那個時候吃蝦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這些年水產品越來越豐富了,市場上除了以前常見的蝦蟹貝等,也有三文魚、金槍魚等高檔海鮮出售。不過早年間青石橋水產品市場“燒秤”也是出了名的。選好海鮮之後,只見老闆用一個黑色厚口袋飛快地一裝,水和氧氣打進去,提到手上感覺份量差不多,拿回家倒出來一稱,可能一斤就只剩八兩了。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2000年前是青石橋花鳥市場最興旺的時候。各種賣花鳥魚蟲、貓狗寵物都彙集於此。90年代中期,青石橋花鳥市場改造,街面上又多出了許多賣觀賞魚的,後來不少做古玩瓷器生意的也穿插進來。現在逛新開街上面的花鳥市場,從各種觀賞魚到貓狗寵物,從瓷器字畫到古玩木雕,從花卉樹木到蘭草多肉,應有盡有。直到現在為止青石橋花鳥市場仍是成都市區內人氣最高的市場。

03 青石橋的吃吃喝喝

人多的地方就有市場,市場繁華的地方就有賣吃食的,青石橋也不例外,

遠在民國時期,青石橋北街上面就有著名的“王豆花”。這家飯館只賣豆花與小菜,曾是老成都人公認的價廉物美的平民飯館。

不知道什麼時候有好事者把青石橋上的肥腸粉、蕎麵和糖油果子稱為“青石橋三絕”。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肥腸粉是成都人的主食之一。成都人對其的喜愛就如同重慶人對於小面、雲南人對米線。

事先揉好的紅苕糰子放入竹子的漏瓢中,師傅在紅苕團上使勁拍打,肥腸粉經過擠壓就從漏瓢的小孔中落到滾沸的湯鍋中,片刻之後飛快地撈出,一碗肥腸粉就出鍋了。淋上一勺香辣的紅油,加上兩個濃香的腸結子,再來上一個酥脆的鍋魁,這就是成都吃肥腸粉的標配。

在青石橋的肥腸粉界裡一直有一個爭論,誰是在青石橋開業的第一家肥腸粉店?

這一點從青石橋上肥腸粉紛亂的招牌就可以看得出來,店招上面都掛上了“總店”、“正宗”、“資格”的字樣。

誰是第一家肥腸粉店,對於味道追求大於環境的成都人來說,其實並不重要。不過青石橋上一家名為“復興肥腸粉”的創業故事倒是有幾分意思。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1985年的時候,下崗職工範林全夫婦把他們在青石橋北街的臨街住房改成了一家肥腸粉店。這家不足十平米的肥腸粉店因為粉的質地不佳,沒開多久就關門了。

第二年的10月,範林全夫婦在吸取了上次的失敗教訓後又重新開店。這次取店名為“復興肥腸粉”,大有捲土重來未可知的味道。沒想到第二次開門的肥腸粉店,在當年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火爆。每到中午飯點小店門口就大排長龍,桌椅擺滿了店門口的街道。就這樣小店的桌椅還不夠用,很多食客甚至只好蹲在街邊吃肥腸粉。

可惜後來復興肥腸粉店旁邊又接連開了好幾家肥腸粉店,在眾多競爭對手的擠壓下,生意大不如從前,只有關門。後來有好事者統計“復興粉腸粉”還有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復興”。希望這家味道不怎麼樣的老牌肥腸粉能持續“復興”吧。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蕎麵也是青石橋街上有名的吃食。因為其製作方式和特有味道,雖然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也有一批忠實的粉絲支持。

製作蕎麵的技藝有悠久的歷史。元朝時,蕎麵稱為“湯餅”或者“河滑”。在《王楨農書》中有詳細地製作方法記載。

“以水和麵成團,用木機榨壓……則面隨孔出,作細條落入釜水中,煮熟食之,甚滑美也。其木機俗呼‘河漏床’”。

蕎麵的做法大體上和肥腸粉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把和好的蕎麵團放在木製機器上,一邊用力擠壓,麵條就從另外一邊被擠壓出來。苗條落入沸騰的水中,加上佐料就是一碗異香撲鼻的蕎麵。

後來蕎麵還變化出鴛鴦蕎麵。一半蕎麵,一半苕粉,裝在一個碗裡。這種鴛鴦搭配將蕎麵的韌勁與紅薯粉的西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口感上層次分明,頗有趣味。

從“市內最大水產品市場”到“最早肥腸粉”,關於成都這條街回憶

圖片源自網絡

青石橋的吃食還有一絕就是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又被老成都人叫做天鵝蛋。據說糖油果子早在宋代就已出現,因形似天鵝蛋而得名。

糖油果子以糯米、紅糖和芝麻為主料。只見師傅將一個個白生生的糯米粉團滑入油鍋中,沒過多久一個個焦黃色的果子就出來了。撈出炸好的糖油果子,灑上滿滿的白芝麻,然後一個個用竹籤穿起來,糖油果子變做好了。一般一串糖油果子有四五顆。炸得好的糖油果子渾圓光亮,聞之有焦香味,一口咬下去表皮酥脆裡面軟糯,咀嚼幾口之後芝麻的香味又浮現了出來。

糖油果子因為做法比較簡單,所以當時青石橋賣糖油果子店鋪很多,但卻沒有特別出名的店鋪,基本上都是在蕎麵店或者肥腸粉店門口支上一個小攤售賣。不過由於現在吃糖油果子的人也比較少了,現在青石橋附近好吃的糖油果子已經消失了。

除了青石橋三絕之外,晚上的青石橋是屬於海鮮燒烤的。四五家燒烤的攤位連接在一起,各種魚和貝類在攤位前擺放的滿滿當當的。只要有人成群結隊的走過,老闆就會熱情地招呼你。

04 關於青石橋的回憶

一座橋,一條街,一座城,一些記憶。

青石橋有花鳥魚蟲的記憶,有一碗肥腸粉的記憶,也有老成都人的回憶。

關於青石橋,你的記憶又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