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店倉庫現7000餘隻野生動物 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特產店倉庫現7000餘隻野生動物

哈爾濱一特產店發現大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極危物種等野生動物死體;兩名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近日,護鳥人士發現哈爾濱一特產店售賣野生動物,現場共查出包括極危物種黃胸鵐在內的野生鳥類及動物7306只。當地警方已立案調查,目前已控制兩名犯罪嫌疑人。

資料顯示,黃胸鵐被謠傳有“壯陽”作用,遭到捕食。2017年,黃胸鵐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為“極危”物種,如不注意保護,下一步便是“野外滅絕”。

新京報訊 有護鳥人士反映,11月5日晚在哈爾濱市的一家特產店的庫房內,發現大量的野生動物死體,經現場清點發現總量7000餘隻。昨日,新京報記者從巴彥縣森林公安局獲悉,接到舉報後曾出警控制現場,將兩名嫌疑人移交給興隆林業公安局。興隆林業公安局民警介紹,目前已對此事進行立案調查。

特產店內存放大量野生動物

護鳥人士介紹,近日接到反映稱哈爾濱市一家特產店明面賣特產,暗地裡收購野鳥、野生動物等。視頻顯示,該店外顯示屏上有“各種山特產品批發零售”的字樣,店內貨架上擺滿木耳等土特產。得知情況後,護鳥人士立即報警。

哈爾濱市森林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接到報警後,巴彥縣森林公安局局長帶隊到現場進行查看,並控制嫌疑人,在興隆林業公安局工作人員到達後,完成移交。目前對該案件已立案處理,具體情況仍在調查中。

警方現場查看發現,該店的冷庫、冰櫃內有大量野鳥的死體堆積,“挺多的,一大堆,放在院子裡的一個冷庫”,其中疑似有多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尾榛雞。但因該區域為興隆林業公安局管轄範圍內,在對方警力人員到達後,將現場及經營該店的兩名嫌疑人移交給興隆林業公安局,最終由興隆林業公安局和護鳥人士一起清點野鳥、野生動物等死體的數量。

現場清點出野生動物死體7000餘隻

相關視頻顯示,大量鳥類、野生動物死體堆積在地面。執法人員和護鳥人士戴著口罩對野鳥等死體數量進行清點。

上述護鳥人士參與了當時清點工作,據他介紹,當時在冷庫和冰櫃裡,查出了堆積如山的野鳥死體,觸目驚心。經初步鑑定,現場共查出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尾榛雞4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耳鴞1只,極危物種黃胸鵐82只,另有野雞11只、去皮麻雀400只、松鴉211只、 伯勞378只、灰喜鵲8只、燕雀2542只、麻雀2793只、三道眉720只、煤山雀56只、錫嘴雀14只、啄木鳥5只、斑鶇81只、野豬4只、狍子1只,共計7306只野生鳥類及動物。

現場視頻顯示,女性經營者從店面內的一個冰櫃裡取出4只野鳥,疑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尾榛雞。警方隨後對店內的兩個冰櫃進行檢查遭到女性經營者阻攔,坐在冰櫃上不讓執法人員打開,大聲叫喊並推搡執法人員,“都出去,我犯精神病了啊。”

護鳥人士介紹,該店持有林蛙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等證件,但現場還發現了多個已被拆解、塑封的大肉塊,疑似被分解的其他野生動物。

此外,護鳥人士還在現場發現了一張單據。新京報記者看到,這張單據上寫了多個野鳥的種類、數量和價格,疑似野鳥收購單據。

■ 相關新聞

捕極危物種等野生鳥 黑龍江一村民被刑拘

新京報訊 11月3日,黑龍江省巴彥縣山後鄉一村民被曝獵捕大量野生鳥類,在事發現場及其家中共發現野生鳥類活體及死體超百隻,其中包括3只極危物種黃胸鵐。新京報記者11月4日從巴彥縣森林公安局獲悉,目前該男子已被刑拘,具體案情仍在調查中。

愛鳥人士楊先生介紹,11月3日他們一行人在黑龍江省巴彥縣山後鄉福源酒店用餐時,看見一位村民進了酒店,他發現了異常。“這個村民說是酒店預訂,讓他來給送鳥。”反映情況後,當地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經核查,現場發現包含蘇雀、麻雀、伯勞、大山雀等在內的野鳥死體86只,並有十餘隻活鳥。隨後,楊先生等人隨警方一起到了該村民家中,發現30餘隻野生鳥類。

據其提供的現場視頻顯示,一民房外有十餘個鳥籠放在地上,小鳥在裡面不斷撲騰翅膀。此外,附近農田還張著兩張捕鳥網。楊先生介紹,該村民家裡的鳥籠中有普通朱雀、蠟嘴、太平鳥等,還有3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的黃胸鵐。

後山派出所民警11月4日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嫌疑人系附近村的村民,經查其獵捕的野生鳥類超百隻。11月3日民警到其家中查看,對發現的兩張捕鳥網進行拆除、扣押。目前,縣公安局及縣森林公安局已介入調查。

隨後,新京報記者從巴彥縣森林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處獲悉,因獵捕百餘隻“三有”保護動物,該村民已達到刑事拘留標準,11月3日公安部門已對此事立案調查,目前該村民已被刑事拘留,案件具體情況仍在調查中。

■ 追訪

黃胸鵐被“吃”成極危物種

科普博主、野生動物救助人員張率介紹,黃胸鵐(別稱禾花雀)曾廣泛分佈在亞歐大陸,為候鳥。在遷徙期間和冬季,黃胸鵐經常組成數百隻的大群,近期正是黃胸鵐從我國東北等地過境的時間。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編制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物種受威脅程度依次分為6個等級:無危、近危、易危、瀕危、極危、野外滅絕。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黃胸鵐在2004年由“無危”改為“近危”,2008年變成“易危”,2013年變成“瀕危”。2017年,黃胸鵐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為“極危”物種,距離“野外滅絕”只剩一步之遙。

除了農業和棲息地的破壞等因素,致使黃胸鵐數量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是被作為食材。張率說,因被謠傳有“壯陽”作用,黃胸鵐此前廣泛出現在廣東的餐桌上,廣東曾有專門的黃胸鵐市場,大量收購、捕食黃胸鵐。上世紀90年代末,佛山市三水區還曾推出“禾花雀美食節”活動。直至2009、2010年她在廣東調研期間,仍可見餐廳公然售賣黃胸鵐菜品,當時市價就達幾百元。據瞭解,近年來,隨著黃胸鵐數量急劇下降,其他鵐類成為黃胸鵐的替代品。

十幾年間,黃胸鵐被“吃到極危”,但張率介紹,目前在我國的法律法規中,黃胸鵐仍屬於“三有”(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保護動物,級別並不高。這致使執法部門在針對獵捕黃胸鵐的違法行為時,打擊力度較弱。

新京報記者 康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