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的哥到滴滴司機,老司機張永平講述寧波人的出行變遷

從的哥到滴滴司機,老司機張永平講述寧波人的出行變遷

張永平在開網約車。記者 張培堅 攝

常聽父母一輩說起,老底子寧波普通人家有輛自行車比現在有輛汽車都稀奇。隨著城市交通發展越來越快,後來出現了路邊招手即停的出租車,寧波人更願意親切地叫它“夏利車”,在那個私家車不普及的年代,人們第一次享受到了個性化出行帶來的快捷與便利。

而如今,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網約車,只要動動手指,滴滴司機就會開車到你面前——滴滴出行,已經成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今年53歲的張永平,是位老司機,從業30多年。同時,他又是一個“新人”,年過百半開始開網約車。現在每次乘客下車時,他都不忘笑著叮囑一句:“親!給個好評哦。”

交通出行,見證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來,寧波人的交通出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幾乎每天都在開車路上的司機群體,是這個變化最有發言權的人。

20世紀80年代,開車是門吃香的技術

張永平是地地道道的寧波人,上世紀80年代,還是個毛頭小夥的他和許多同齡人一樣在廠裡上班。張永平家到他所在的五金廠有一段路,他每天騎著自行車上下班。

那時候,寧波的馬路都不寬,汽車也少,會開汽車是門吃香的技術。找一份開汽車的工作,是當時無數年輕男孩的夢想。

“我當時就想學開汽車。”1988年,每月只有100多元工資的張永平找到了一個在莊橋學開車的機會,學了小半年,總共花了4800多元,考出了他夢想的大貨車駕照。

有了開車這門技術,找工作變得十分容易。張永平順利進入海曙勝豐運輸公司,開起了長途車,經常到全國各地跑。當時還沒有高速公路,省內跑趟溫州就要好幾天,從寧波開車去趟河北石家莊,來回要半個月。

20世紀90年代,開出租車對象都好找些

張永平回憶,開長途車是有一定風險的職業,除了路上充滿各種不確定,風餐露宿也是家常便飯,但收入還算不錯,也有人會託你捎點東西,感覺很有面子。

時間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寧波街頭已經出現了出租車。出租車工作相對輕鬆一些,收入也高,而且絕大部分時間在市區跑,不必風餐露宿,作息也相對更有規律,開了四五年長途貨車的張永平改行開起了出租車。

當時開出租車,可是十分體面的職業。張永平說,撇開收入不說,開出租車經常要去機場、碼頭接待五湖四海來寧波的客人,有時還能接待外賓,屬於見過世面的。腦子活絡一點的,有時聽客人聊聊,自己發現商機生意做成功的也不少。“說難聽點,那時候,開出租車找對象都好找一些。”

從的哥到滴滴司機,老司機張永平講述寧波人的出行變遷

年過半百轉型成為開滴滴的“小白”

如今,城市公交出行日新月異,越來越完善的公交線網,準點高效的地鐵,還有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許多原先只能通過打車到達的目的地,有了更多新的選擇。

與此同時,出租車行業也在醞釀著巨大的變革。張永平說,前些年,他發現許多年輕人會問他有沒有在用打車軟件接單,當時他還很疑惑,仔細瞭解才知道,這是一種通過手機就能叫車並且完成支付的手機APP,相對於等在路邊招手攔車,網約車可以讓乘客在辦公樓或家裡隨時叫車,並且隨時可以看到車的位置,這樣的出行體驗就變得更好。

而對司機來說,網約車大大降低了空駛率,讓司機接單賺錢的效率變得更高。同時,相對來說,勞動強度也比在路上兜客低一些。

當時,不少身邊的司機同行開始“轉戰”網約車,張永平覺得這肯定是未來出租車行業發展的一種趨勢。隨著城市網約車各項規定越來越完善,1年多前,張永平買了一輛豐田雷凌新能源車,正式成為一名滴滴快車司機,30多年的老司機正式成為一名網約車“小白”。

從的哥到滴滴司機,老司機張永平講述寧波人的出行變遷

開網約車後,主動服務意識提高

入行網約車時,張永平已50歲出頭。凡事都要從頭學起,從如何使用智能手機、如何接單,如何更快找到乘客,一點一滴,張永平一點都不含糊,開網約車要比開出租車時間上更靈活一些。打開手機,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開始接單。如果想休息一會兒,可以選擇下線。平時也不需要開著車滿大街兜客,只要等在某個地方,系統會自動就近派單。每天的收入也會比開傳統出租車更高一些。

但最大的挑戰來自於開網約車需要對乘客有更好的服務態度以及更加註重服務的細節。張永平說,以前開出租車,很大程度上是打車難,尤其是到了早晚高峰,乘客能打上一輛車甚至會感到慶幸,通常還要接受拼客,在那種環境下,想要司機提升服務質量,其實很難做到。

但網約車就不同了,在接到訂單前,乘客和司機通常是不見面的,全程結束乘客可以給司機評分,平臺則通過評分來判斷司機服務質量,分高的司機可以接到更好的訂單,這就使得司機不得不建立“主動服務”的意識。

張永平說,現在夏天,他會主動詢問乘客空調溫度是否合適。乘客下車時,他會自然地說一句:“親!記得給個五星好評哦!”如果看到乘客有行李,他也會主動下車幫忙,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

網約車給人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

本月初,寧波市交通部門發佈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寧波市區已有5152人取得網約車駕駛員證,累計持證人員1.4萬人,這一數字首次超過了傳統巡遊出租車司機。

而國家統計局在日前發佈的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告中也提到,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滴滴等互聯網出行方式方興未艾,居民出行方式更加多樣。

從傳統的哥到滴滴司機,張永平職業的轉變,也見證著寧波人出行方式的變化。新中國成立70年,寧波人從步行、自行車到公交車、地鐵、城際鐵路,從路邊打車到隨叫隨到的網約車,互聯網的日新月異,為寧波人的出行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張永平說,如今在網約車上,越來越多乘客在到達目的地或接受幫助後,會道一聲“謝謝”。有時候,給乘客送還遺失物品後,乘客也會主動補償些費用表示感謝。“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因為互聯網而變得冷漠,而是因為透明帶來的信賴,變得更真誠。”張永平說。

科技改變生活。如今,無論你走到哪裡,只要打開滴滴出行,就能立即享受到網約車帶來的便捷,甚至在國際上許多城市,你也可以使用這款來自中國的打車神器。

寧波晚報記者 範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