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鼠精為何又稱半截觀音:孫悟空大鬧無底洞,故事背後或有深意?

【一】

《西遊記》第八十回,取經團遭遇了一隻身份頗為特殊的妖精。

當時一行人途經黑松林,卻見樹幹上綁著一位妙齡少女,“上半截使葛滕綁在樹上,下半截埋在土裡。”。不用說,此女子乃妖精所化,她正要打唐僧的主意。孫悟空火眼金睛,情知是隻妖精,本欲一棒子掄下去,又尋思唐僧不辨是非,反給自己惹來一身臊。於是,便引著唐僧往前走,笑道,這世道碰瓷的事兒多,咱們莫管閒事,趕路要緊。

眼瞧著面前的肥肉要跑了,妖精怎能甘心,在後頭哭訴道,“師父啊,你放著活人的性命還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經?”

唐僧這人有個毛病,就是耳根子軟,慈悲心腸起時,竟想起了昭烈帝劉備臨終前的一句話,便轉身對徒弟道,“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還去救她救罷。”

孫悟空無奈地攤一攤手,低聲嘀咕道,你要作死,我也攔不住。

白鼠精為何又稱半截觀音:孫悟空大鬧無底洞,故事背後或有深意?

【二】

這隻妖精,究竟是何來歷?

《西遊記》藉著哪吒之口,給出瞭解釋。

“它有三個名字:它的本身出處,喚做金鼻白毛老鼠精;因偷香花寶燭,改名喚做半截觀音;如今饒它下界,又改了,喚做地湧夫人是也。”

原來,那是一隻白鼠精,混跡江湖之時,大概先後用了三個“藝名”,一為“金鼻白毛老鼠精”、一為“半截觀音”、一為“地湧夫人”。哪吒又解釋同此妖精的淵源,“三百年前成怪,在靈山偷食瞭如來的香花寶燭,如來差我父子天兵,將它拿住。拿住時,只該打死,如來吩咐道,積水養魚終不釣,深山喂鹿望長生,當時饒了它性命。積此恩念,拜父王為父,拜孩兒為兄,在下方供設牌位,侍奉香火。”

不用說,它同李天王父子大抵也有些瓜葛。

唐僧收留了白鼠精,終究要成為東郭先生,好心是會遭到毒手的。白鼠精混在取經團裡,入住鎮海寺,又趁著一個夜黑風高的時機,將唐僧擄到了老巢無底洞,並要強行同他成親。原來,白鼠精聽聞人說,這唐僧元陽,可是快速昇仙的捷徑,按現代話講,VIP通道。

白鼠精為何又稱半截觀音:孫悟空大鬧無底洞,故事背後或有深意?

【三】

無底洞的故事,本身並無太多波折。

孫悟空探明瞭白鼠精來歷,便找到李天王父子,冷笑道,屁股上的屎,你們自己擦。李天王擔心玉帝問責,儘管心裡直罵娘,卻要點頭哈腰地賠笑,聽從孫悟空的指揮棒,收拾了白鼠精。

故事背後的寓意,卻耐人尋味。

老鼠在古人辭典裡,多以貪婪形象示人。譬如《詩經》裡,就有“碩鼠碩鼠,無食我黍”說法。白鼠精在黑松林裡出現,一“白”一“黑”,實則寓意非常。試想,其又曾用何名,“半截觀音”。此名何意?誠如妖精在黑松林時的幻化,半截於地上,半截於地下。地上的,光鮮亮麗,大抵如同端莊的觀音菩薩一般,受人敬仰,地下的,卻是見不得光的勾當。畫面所呈現的,儼然一副“一人飾兩角,半截分黑白”的滑稽形象。

更有趣的是,《西遊記》作者憂心讀者不解“半截觀音”之意,還借唐僧之口給了一段補充說明。當時唐僧在鎮海寺內,見到了一口廢棄的銅鐘,目光所及,“上半截如雪之白,下半截如靛之青。”唐僧撫摸著半截銅鐘,竟發出吶喊,“鍾啊!你也曾懸掛高樓吼,也曾鳴遠彩梁聲。也曾雞啼就報曉,也曾天晚送黃昏。不知化銅的道人歸何處,鑄銅匠作那邊存。想他二命歸陰府,他無蹤跡你無聲。”

這聲吶喊,同唐僧平時謹言慎行的舉止不太相符,顯然,在這字裡行間裡,是作者藉著唐僧之口,針對明朝時弊以及自己懷才不遇而發出的無聲吶喊。

白鼠精為何又稱半截觀音:孫悟空大鬧無底洞,故事背後或有深意?

【四】

吳承恩先生所處的主要時代,大抵在明朝的中後期,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嘉靖年間,出了一個不少貪官,諸如權相嚴嵩。嚴嵩一是貪財,二是貪權,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似吳承恩這般正直的底層文人,自然沒有上升通道。他感慨時弊,曾作下《二郎搜山圖歌》,便有“坐觀宋室用五鬼”一句。可以看出,吳承恩曾借宋人說明朝事。

有意思的是,《能改齋漫錄》也記載著一則宋代故事。時宰相富弼,有女婿馮京,知開封府,因行事不端,人戲稱“金毛鼠”,諷刺他外表人模人樣,裡面則汙濁不堪。時有大臣呂晦,上表告御狀,參了此君一本。而後,“金毛鼠”便成了貪官的代名詞了。

巧合的是,《西遊記》裡孫悟空也曾因鼠精作亂一事,到玉帝處告御狀,同樣牽扯出了後臺李天王。只是,白鼠精受到應有懲罰了嗎?恐怕沒有。《西遊記》如是描寫,“天王同三太子領著天兵神將,押住妖精,去奏天曹,聽候發落”。想必天曹受理官員礙於李天王顏面,或有意從輕發落,吳承恩不便明說,也就留白不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