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縣底張鄉磨頭村張氏祖塋—南塋的傳說

洛寧縣底張鄉磨頭村張氏祖塋—南塋的傳說

洛寧縣底張鄉磨頭村張氏祖塋—南塋的傳說

磨頭村張氏祖塋—南塋的傳說

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 張澤武 張文林撰文

磨頭村大門樓張氏支派的張氏祖塋——南塋,位於磨頭村東南半坡,張氏後裔亦稱南墳。南墳佔地面積10餘畝,坐南向北,坐落在旗山東麓半坡坪上,面對鰲山嶺,地勢比較開闊。張氏祖塋南塋,頭枕筆架山,腳磴鰲山嶺。

筆架山在旗山嘴東邊一里許。筆架山的中脈自上而下緩緩延伸在南塋前結一穴地,為一相對地勢較為平坦的坪,張氏祖塋南塋坐落於此。張氏祖塋——南塋有案臺,東西兩道山溝相交之處形成一個案臺,即明堂。南塋左為青龍,右為白虎。

張氏祖塋—南塋,地理形勢為:左側(西側)由旗山的旗尖部向東北部延伸形成左青龍護煞,環抱於左;右側(東側)為鳳凰展翅,旗山嘴東面2裡許有山神廟坡嘴,山神廟坡嘴下的山神廟坡,地處東溝西側,其形勢為鳳凰展翅,山脈自東南向西北方向延伸,形成右白虎護煞,環抱於右。張氏祖塋前有五株青翠欲滴的翠柏拱護。從遠方遙望張氏祖塋,四周的地勢都朝向張氏祖塋,形成拱衛環抱之勢。眺望張氏祖塋其地形勢猶如一頂官轎,張氏祖塋就坐落在形如官轎的中心位置。張氏祖塋東西兩側各有一道南北方向的山溝,迄北而去,恰似兩根轎杆抬著橋子下山。世人常稱張氏祖塋為“官轎寶地”,風水極佳,人才輩出,能出官宦,官運亨通,青雲直上。關於張氏祖塋—南塋有一個傳說,自古以來流傳於今。

相傳在清朝嘉慶初年,有一南蠻子,北方人稱“南方陰陽先生”,叫“南蠻子”。有一天,南蠻子從張氏祖塋—南塋路過,發現這裡山勢雄峻,山環水抱,地形獨好,形勢頗佳,是絕佳上好塋地。當他發現這裡的好塋地,已被人佔用了,長嘆了一口氣。沒有想到小小永寧縣地處偏僻險遠,竟有如此這等好塋地,必有奇珍異寶鎮塋,當他爬上旗山山頂制高點,詳細查看四周的地勢,經過反覆觀察後,依然沒有發現寶物所在,大為懊惱,可是他仍然不甘心。後來他利用夜晚三更時分,多次到張家南塋查看,每到子夜三更時分,張家南塋夜晚就開始放出金色的光芒,經過長期反覆觀察驗證後確認,原來這裡有一顆夜明珠,就在張家南塋的結穴處。可是每當他開始在張家南塋盜挖夜明珠時,夜明珠就頓時失去光芒,不放光了。連挖數次,一無所獲。

後來“南蠻子”經高人指點,想了一個絕招。必須採取辦法先把張家南塋的墳脈地氣給堵死,這樣就能夠確保他順利盜取夜明珠。於是他開始制定周密計劃,準備盜取夜明珠。

一天,“南蠻子”以為人看風水為名,走村串鄉,當他向當地人打聽後,才知道這穴好塋地被磨頭張家人佔用了。當他聽說張家家業興旺,輩輩出官宦,應驗了他的判斷,便心懷不滿,心生怨恨。南蠻子便心生毒計,一心要破壞張家祖塋的風水,以便他盜取寶珠“夜明珠”。

於是南蠻子來到磨頭村,打探虛實,以便藉機下手。他一面幫村民看相,預測吉凶,一面打聽張家的底細,留意張家人的舉動,以便採取行動。中午時分,他來到張家門口,有意向主人討吉祥,招攬生意,恰逢主人外出。管家張有出門接應南蠻子。南蠻子說:“我雲遊四海,今天路過張府寶地,正值午時,特向貴府老爺討口飯吃。”管家張有看是“南蠻子”,知道這種人最惹不起,便對“南蠻子”說:“張家主人一向以積仁行義,好善樂施,對過路人行方便,施茶舍飯也是尋常之事。今天先生光臨寒舍,也是張家的榮幸,能為先生準備茶飯,也是理所應當,只恐招待不周,反倒慢待了先生,讓我家主人知道了,必要怪罪於我,老先生快快有請。”於是將“南蠻子”迎進張家客廳,親自安排下人,為“南蠻子”準備午飯,讓“南蠻子”在客廳稍做等待,管家親自為“南蠻子”上茶後,二人暢談片刻。張管家以禮相待,盛情招待。“南蠻子”酒足飯飽後,與管家閒談,說:“受人之恩,當湧泉相報,我今天受到張府盛情款待,理當為張家做點事情,方才不負張家的一片盛情。”管家張有說:“主人今日不在,我也不知道該讓你為張家做點什麼事情。”“南蠻子”說:“我別無所長,只會為人看塋地。不行我為張家主人看一穴好塋地,以此來報答張家主人。”管家張有說:“我們張家世代積德行善,要人有人,要財有財,有進士,有舉人,家興業旺,這都是張家的墳地好啊!”“南蠻子”故意問:“我智識短淺,不知張府的祖塋在什麼地方?願聞其詳。”管家張有說:“張家祖塋—南塋就在村東南旗山之下,張家南塋東有官帽嶺,南有筆架山,左有旗幟,右有戰鼓,出文臣,出將軍,那可是千古難找、千年難遇的寶地。有這等好墳地,可保張家輩輩出高官,長享富貴榮華。”“南蠻子”話鋒一轉說:“我去年經過貴地,查看過旗山下的塋地,是有這麼一穴寶地,可惜被人佔用,當初不知是那家主人。不曾想到,原來是張府老爺,有如此德望,有這等造化和福氣,福德無疆!”稍停片刻,“南蠻子”不急不緩地說:“張家墳是千古難尋的寶地,此墳是一個官轎形狀的寶地,可保張家代代出進士舉人,輩輩出高官,官宦眾多,人財兩旺,保子孫有享不盡的富貴榮華。張家墳能出三斗六升芝麻官。不過,張氏祖塋也有致命缺陷,還不夠完美!張家人要想長保富貴,必須再想辦法,把祖塋稍作修補,張家後人才能大有所作為。”

管家張有一聽,張家南塋還有致命缺陷,還需要採取補救措施,才能有轉機,才會錦上添花,長保富貴榮華。此事關係張氏家族的命脈,事關張家的命運和興衰存亡,為了張家子孫,即使花再大的代價也值得。張管家就虛心請教詢問南蠻子有什麼好辦法,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才能補救張家墳完好無虞,可以長保張家子孫富貴榮華。

南蠻子故做高深,故弄玄虛,賣弄關子,說:“張家墳形勢雖好,但轎門沒關,地氣外洩,不能出宰相之才!張家人才受限,事業上難有大的作為。”

管家張有再要追問,南蠻子欲言又止。管家張有一再追問不休,許久,南蠻子才說:“天機不可洩露,我只能對你家主人講,請你轉告你家主人,三天後,我再來拜訪你家主人,我有妙計可保你們張家輩輩出高官,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請你家主人準備好百兩紋銀,準備好好酬謝我吧。”

三日後,張家主人張才在家恭候,南蠻子如約來到磨頭村。一番寒暄之後,張家主人張才以豐盛酒宴款待,席間,張家主人張才與南蠻子一番高談闊論之後,切入正題。當張家主人張才詢問張家墳地之事時,南蠻子沉默一會,才說:“我雲遊四方,路過貴莊,前天受到張家款待,今日我造訪貴府是為了報答張家,才專程來此。”張家主人張才一再答謝說:“只要先生能把張家墳缺陷治好,長保張家富貴,百兩紋銀酬金,不在話下。我怎麼會辜負先生一番好意。只要先生辦法好,我張家一定用兩百兩紋銀來酬謝先生。”南蠻子看張家主人張才上了心,便因勢利導,趁熱打鐵,說:“你們只需要在張家祖塋坡下兩溝交叉處築一道高堰,以此封閉轎門,張家祖墳才能藏風聚氣,地氣才能轉氣得力,這樣才能確保張家輩輩出高官,張家子孫長享榮華富貴。”於是,張家主人張才厚賞南蠻子百兩紋銀,以此回報南蠻子指點迷津,以報其恩,南蠻子再三致謝而去。

第二天,張家主人張才便安排族人在張家墳東邊,張氏祖墳之下兩道溝交匯處開始修築高堰,前後歷時三月之久,終於修起一道長百米許,高6米許的地堰,用來封閉轎門,以此保護張家墳的風水,後人都稱那道高堰為“高堰地”。

誰料想天不遂人願,不曾想到,這道高堰修築好之後,遠在洛河北岸張家祖塋應山的鰲山嶺,發出雷鳴般巨響,響聲七天七夜持續不絕。

萬事俱備,時機成熟,於是南蠻子便開始再次實施盜取“夜明珠”計劃。每當他在子夜三更時分看到“夜明珠”放光時,就開始盜挖,可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也不見“夜明珠”的蹤影。後來他又上到旗山頂上反覆觀察後,才豁然開朗,恍然大悟,原來張家墳的“夜明珠”只會放光,是反光,其實夜明珠原本就不在這裡,夜明珠原來就在洛河北岸,那裡是張家祖塋的迎(應)山——鰲山嶺,這鰲山嶺的夜明珠才是張家祖塋鎮塋之寶,是張家祖塋的命脈所在。於是南蠻子就來到洛河北岸,尋找到鰲山嶺,順利地盜挖了“夜明珠”。

自從張家祖塋的迎山——鰲山嶺“夜明珠”被盜後,不久鰲山嶺山體滑坡塌陷形成了一個大山坑,如今人們仍稱其地為“行山坑”。洛寧人稱“山體滑坡塌陷為山行了”,故稱“行山坑”,意為山體滑坡塌陷形成的坑。“行山坑”就在洛河北岸的小街村西北。鰲山嶺就在洛河北岸的小街村北塬,因其塬形如鰲,故名“鰲山嶺”。鰲山嶺就是與旗山南北相對應的迎山,就是張家墳的迎山。張家祖塋南枕旗山,腳磴迎山“鰲山嶺”。

傳說張家祖塋這道高堰修築好之後,張家祖塋這頂官轎的轎門被完全堵死。如同人在轎裡,進不去,出不來,成了死地,張家祖塋的地氣給完全堵死了。張家祖塋鎮塋之寶“夜明珠”被盜挖,張家祖塋的迎山——鰲山嶺山體滑坡塌陷,地氣洩盡,風水完全被破壞,張家祖塋變成了一個死穴,從此張家人橫禍接踵而至。

張家人本想辦好事,讓張氏子孫長享富貴。那曾想,張家人貪心不足蛇吞象,為那一點貪念和私心,弄巧成拙,反倒由此弄壞了張氏祖墳的風水,把張家人置於死地,從此張家厄運連連,災禍不斷,一蹶不振。

張氏家族在此之前,庠生、太學生、進士、舉人,接連不斷,家運亨通。自從張家祖墳風水被破壞後,從此開始,張家人先是在嘉慶十二年,進士張際庚的大哥,張家的頂樑柱家主張天祝撒手人寰。不久又在道光八年張際庚的二哥張天祝夫婦先後英年早逝,緊接著張際庚在道光十一年準備上任知縣前夕,也是無疾而終。......

更為巧合的是,張家進士張際庚所著《勸家十要》一書進呈朝廷後,受到朝廷賞識,皇帝派欽差來傳聖旨,迎接進士上任,欽差到磨頭時,進士張際庚剛剛離世,享年五十有五,朝廷為追念張際庚之才,這才賞賜磨頭張族兩頂“鐵秀才”帽子世代相傳。

磨頭張家連遭橫禍,只為輕信那南蠻子的誑語。正所謂:“命裡該有跑不掉,命裡無時跑爛鞋!功名富貴本難求,輕信南蠻子遭禍殃。”這時人們才想起那南蠻子,準備找他算賬,可是那南蠻子早已逃之夭夭,無蹤可尋。張族合族老幼都長吁短嘆,追悔莫及,懊惱不已,可是無論怎麼做,也都於事無補,空留遺恨於後世。

以上這都是張家先人傳說而已,也許都是封建信,不可全信。權當是閒話,茶餘飯後的閒談,不必當真。不過張家祖塋對面,磨頭南有旗山,洛河北岸小街村北原的“鰲山嶺”、“行山坑”確實有之,這些山川地理,是否影響到張家祖墳的風水,張家祖墳的風水是否被破壞了,這些是否影響到張家人的命運,而這一切都尚未可知。張家南塋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洛寧縣底張鄉磨頭村張氏祖塋—南塋的傳說

作者簡介:張澤武,洛寧縣陳吳鄉新寨村人,2003年發起並組織成立了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任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2006年參與組織籌備成立洛陽姓氏文化研究會,任副秘書長。2017年被推舉為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