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鎮團城:火葫蘆柿子成為群眾致富“金葫蘆”

高陽鎮團城:火葫蘆柿子成為群眾致富“金葫蘆”

金秋十月,杞縣高陽鎮團城村格外紅火美麗,成片成片的柿子林裡掛滿了紅彤彤的“火葫蘆”,在綠樹掩映中像一盞盞紅燈籠,點綴著這個絢爛多彩的秋天,也成為全鎮最美的風景。

今天是杞縣高陽鎮團城村的貧困戶馮松國格外開心的一天。因為採購商已與他簽了訂單。他正忙著穿梭於林中採摘柿子,豐收的喜悅正從馮松國的內心溢出,在那張佈滿皺紋的臉上綻放。因為他採摘下來的“火葫蘆”將由客商變成“金葫蘆”,變成一張張“紅票子”。

高陽鎮團城:火葫蘆柿子成為群眾致富“金葫蘆”

馮松國說,他從1997年種植柿子樹,當時不懂管理,產量低,價錢也不好。2016年老婆死於癌症,欠下了一屁股外債。2017年村“兩委”及幫扶幹部多次去他家裡噓寒問暖、瞭解情況,並將他納入貧困戶,為他提供了公益崗位。在鎮政府和村“兩委”的幫扶下,今年他種植的1畝柿子樹豐收了,能賣1萬多塊錢。再加上公益崗位的收入6000多元,這一年下來,收入達兩萬多元。馮松國喜笑顏開地向筆者數算著他的收入。團城村,像馮松國這樣的貧困戶還有多家,他們靠著火葫蘆柿子脫貧。而且團城村的家家戶戶都種了柿子樹,如今團城的柿子已成為團城人家家戶戶的“金果果”。

高陽鎮團城:火葫蘆柿子成為群眾致富“金葫蘆”

一棵棵柿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說起這些年種植柿樹給家裡帶來的變化,杞縣高陽鎮團城村三組的柿農王國勝喜滋滋地告訴筆者:“靠這個金葫蘆,車子有了,房子也有了,經濟條件更好了。”他說,10年前,自家只種了幾棵柿子樹,慢慢發展到現在,已經種植10畝,1000多棵,每年的毛收入有8000多元,相比以前傳統種植,收入低,生活困難,現在好了,收入翻了近十倍。

高陽鎮團城:火葫蘆柿子成為群眾致富“金葫蘆”

團城村種植火葫蘆柿樹有著悠久的歷史。30年前,村“兩委”一班人在祖輩種植柿樹的基礎上,在村組集體土地上發展柿樹種植產業。現如今在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帶領下以點帶面,發展成全村柿樹種植,讓一部分群眾嚐到了“火葫蘆”的甜頭。為了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去村裡調研火葫蘆柿產業的發展情況,並督導村“兩委”組織技術人員對家家戶戶的柿農進行種植技術培訓,在品種、面積上按照市場需求,並定期指導柿農管理柿樹,與柿農簽訂收購合同,訂單收購。帶動周邊村農戶種植柿樹 100多畝,極大地促進了農戶增產增收。鎮黨委書記黃睿告訴筆者。

高陽鎮團城:火葫蘆柿子成為群眾致富“金葫蘆”

在生產管理方面,也從最初的人工管理發展到了現在的半人工半機械化管理,實現了柿子的標準化生產。同時,採用“農戶+科技+市場”的運行模式,實現了生產銷售一條龍的訂單農業。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高陽鎮團城村的火葫蘆柿子遠近聞名,成為杞縣最優質的“一品”、最靚麗的“一景”。

高陽鎮團城:火葫蘆柿子成為群眾致富“金葫蘆”

現如今,現已團城市農發展到130多戶,種植面積達400餘畝,總產量達360餘萬斤,年產值達 360餘萬元。小小的火葫蘆柿子成為了團城村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葫蘆”,更成為了團城人的搖錢樹。

對於杞縣高陽鎮團城村下一步的發展,團城村“兩委”信心滿滿,準備再擴大400畝的柿樹種植規模,建起柿子醋廠,引領全村群眾早日奔上小康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