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為的麒麟芯片不和高通一樣全球開賣,而只是用在自己的華為手機上?

親親子斤


華為的麒麟芯片主要最近兩年才把性能給提升上去,加上華為自身的手機銷量每年上億,但是自我供給就已經是非常大的產量了,如果從競爭的角度考慮像小米,OV這幾家公司也不太可能直接從華為拿貨,所以從多個角度考慮華為的麒麟芯片直接在全球開賣的可能性上不是很大,如果國內手機廠家使用了華為的麒麟芯片直接和華為對標首先在氣勢上輸了一節,從各個角度上看直接使用麒麟的可能性極小。

華為麒麟芯片要整體開賣基本上不會在手機領域,因為短兵相接這種事情在商場是大忌,華為芯片如果想在全球通用,可以考慮在別的領域使用,像之前的數字電視芯片,華為在這塊全球芯片賣的還非常火,像海思芯片在國內賣的也是非常不錯,高通這種企業更像是一種芯片方案公司,只是提供具備的方案,自己企業不會主動和自己的客戶進行競爭,這點屬於商場大忌,華為麒麟芯片壓根不考慮外賣就是這方面的考慮,高通現在就是專心做芯片的研發, 製造出來了直接推送給需要的手機廠家,所以對於客戶來說也不用考慮是不是有高通牌子的手機。

所以即使華為芯片做的再強,別的國產手機還會繼續使用高通的芯片,從競爭關係上來講不允許這麼去做,再加上華為只是自我供給這個量已經足夠大了,也就沒有必要考慮是不是要賣芯片給國產的手機,因為別人壓根不會去採用你的芯片,現在國產芯片這塊還是落後有點多,芯片的難點主要在於兩塊其中一點是芯片的設計,一個就是芯片的製造工藝。這兩點對於國內半導體而言都是薄弱的環節,華為現在是給國內科技領域帶來個好頭,但直接的結果是遭到了美國全面打壓,這也是國內科技企業在當前階段需要面臨的問題,大家已經習慣於歐美在科技領域的領先,中國企業在國際上想贏得尊重需要一個時間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排頭兵往往受到的影響最大。

華為這些年在芯片上的投入已經超過千億,這不是每個企業都能玩的起的遊戲,而且麒麟芯片也是這幾年才開始有提升的,起碼給國內企業一個希望,只要持續的投入總會慢慢有收穫,剛開始的麒麟在性能上距離高通的驍龍系列差的太遠了,但是不足中華為堅持自主的研發,很快通過市場的檢驗拿到了正確的數據,很快在後邊的芯片設計上彌補上來了,所以敢於在一些核心領域投入才能還會有真的產出,也是對華為公司數十年如一日投入的一個回報,現在華為在各種芯片類型接連出現突破,至於能不能在全球開賣已經是另外層次的事情了。

現在對於華為公司來講已經不是能不能公開售賣麒麟的時候,關鍵還是能挺過美國封鎖,能讓自己活下來,再講後面的發展,現在面臨著芯片被卡脖子,操作系統取消授權的危險,在雙重的壓力之下華為是不是能堅挺到最後,挺過去就是一馬平川,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你好,我是一名數碼銷售和維修人員,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2013年,海思麒麟910問世,28nm製程,主頻1.6GHz,GPU部分為Mali-450 MP。支持LTE 4G網絡,在TD LTE網絡下最高可帶來112Mbps下行速度。並在2014年應用到華為的Mate2、華為P6S、華為MediaPad M1等設備上。雖然當時這款soc以及後來陸續推出的麒麟920/930/9409/950在性能上一直和同期的高通soc在性能上有較大差距,但是海思不斷努力,終於在麒麟960這顆soc開始,大幅縮短了於世界頂級soc的性能差距,並且從麒麟970開始加入神經元npu,使得麒麟970的AI性能有了巨大提升,已經推出的麒麟980,在綜合性能上已經和高通的同級別soc已經互有勝負了,而未來,我們都非常期待海思能夠在性能上對高通進行全面的超越!

說了那麼多,好像有點偏題,其實我主要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海思芯片的初期,推出的soc性能確實不強,別說其他手機廠商,就是華為自己都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來使用的,當然,華為挺過來了,成功了,而現在,華為隨著自己手機出貨量的大幅增長,自家海思soc的的出貨量也隨之增加,但是華為同時也在不斷的進口高通soc,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邊繼續成為高通的重要客戶,一般繼續加大麒麟的研發力度,這裡面有基於戰略利益的考量,也可能有還是產能的因素,等等,但是我們都知道,華為終端的出貨量在不斷增加,而驍龍soc的進貨量卻增幅不大,也就是說,華為在逐步擺脫對國外芯片的依賴,在可見的未來,華為肯定會停止使用高通驍龍soc,而全部採用自己的麒麟soc。不僅如此,華為在徹底擺脫國外芯片之後,肯定會對其他手機生產製造商提供soc出貨,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這個會在什麼時候呢?我個人覺得應該在3年左右。讓我們都期待哪一天到來吧,到時候我們都驕傲的說我的手機是麒麟芯片,誰用驍龍那種垃圾啊!

你可以關注我,有任何關於手機和電腦的問題都可以私信我,我會免費給您解答的。


低調的大吃大喝


我是中國人,不要被蘋果的水軍們的吹捧忽悠和欺騙了,當今什麼都可以偽造。蘋果手機存在30個致命缺陷:1、不支持通話錄音;2、信號極差(基帶英特爾劣質);3、價格虛高;4、電池小,待機時間短;5、雖然現在有18所謂快充,但充電速度慢;6、關機後鬧鐘不響 不信可測 7、雙層主板發熱大,遊戲發熱,發熱翻車;8、配件昂貴,不支持第三方更換;9、不支持滾動截圖;10、傳輸文件麻煩,封閉系統;11、相對上代取消了3d touch功能,相對上代簡配、12、5G遙遙無期,13、偽雙卡雙待,副卡不支持4G;14、外觀淪落醜化15 max228克,半斤重磚頭16 720p垃圾屏幕,都沒上1080p,字體稍大,顯示就是模糊,不信可測 17 後置三攝全網最醜18全網最大劉海全網最醜19 全網最大最粗邊框 20最不安全手機被點名批評 21低溫還關機,室外冬天低溫部分不能用 第22點配件與電池價格是國產手機幾倍 第23點標配5v1A充電器,沒有18瓦充電器需要另外花243大洋購買,還需要花100多買專用數據線, 第24點 iphone11沒有采用type c接口,為自家lighting接口,非常不方便 第25點 無3.5毫米耳機孔 第26點不支持存儲卡擴展 第27點不支持紅外遙控 28 不支持無線反向充電。29.不支持屏下指紋 30,app收費嚴重超標,部分app費用不僅要錢,會員費用是安卓兩三倍。不服來辯!!!


鑫1


2018年,華為總有層出不窮的新聞,時不時的吸引一下大眾的眼球。

華為的麒麟芯片不對外出售的可能原因很多,下面逐一聊聊。

個人觀點,權當探討,不喜勿噴!


1.歷史原因+產品佈局

  • 華為1987年成立。

  • 1991年華為開始玩集成電路,華為首顆具備自有知識產權的ASIC誕生了。
  • 1993年,華為有了第一顆自己使用EDA設計的芯片。
  • 2004年,成立海思做消費電子芯片。

海思是個起點,其實也是華為搞芯片的起點。一代效果不大好,但好歹有了起步,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有起步,設計研發就有推進和進展,再加上國家政策加持,華為的步伐越來越大。

但芯片只是華為眾多業務中的一小部分。哪怕到了現在,華為和子品牌榮耀到了現在已經成了全球主流手機品牌之後,也掩蓋不住一個事實。

華為是一家做通信的科技公司,其業務範疇涉及非常廣泛:手機、終端雲移動、寬帶、IP、光網絡、網絡能源、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等諸多領域。

截止到2018年11月份,華為服務於全球400多家電信運營商,有150多張電信網絡的運維經驗,有近三十年的技術經驗積累,並且擁有深度理解電信網絡的頂級專家。

換句話講,手機和芯片就是人家一小部分的業務範疇,而這部分的研發重點又傾向於設計研發、知識產權部分,對應硬件生產顯然沒那麼大的需求。畢竟先佔領專利、知識產權,再收專利費用才是王道的玩法兒。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華為的麒麟芯片會先只用於自家產品包含了一部分的歷史+產品佈局原因。


2. 自建工廠和代工的成本

一旦自建工廠,需要引入大量生產線,包括生產設變、檢測設備、運輸設備,大規模建廠、畢竟設備得地方放、貨得有地方放,這些投入是非常大的。設備成本、人員成本、土地成本、管理成本、稅務成本等等一系列的成本前期投入會比較大,而這些成本如果放到研發上去,多出些專利,顯然更科學更王道一些。

而代工廠,以臺積電為例子,人家有現成的設備,非常好的行業口碑,相對來講,質量還不錯的技術人員,及海量的人工。

對比來講,肯定是自己研發+專利+使用代工模式,更適合華為一些。

但代工廠人家也是要收費,產出也是有限的,算計一下,先供應自家手機的投入還比較能承受。這一點上,蘋果和華為估計觀點是一致的。

產能有限這點從榮耀低端手機會採用高通芯片可以略窺一二。

大家都是商人,投入產品比還是要算計明白的!


3.華為策略

華為是一家有前瞻性、全球性的公司,從其對全球研發的投入就可以瞭解一二。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華為起步略晚。而電子行業大家都用,前期成本會非常高,隨著產能上去,價格會逐漸下來,但目前來講,大部分麒麟芯片的成本還是略高於高通,而性能又略低於高通同等級的芯片。

既然這樣,不如學學處於同樣境地的國外友商如何做。三星,自己生產芯片自己用;蘋果也是。

那華為也自己生產芯片自己用吧!


4.價格定位+友商關係

即使華為的產能上去,但是芯片價格+專利費用又該如何來權衡呢?

包稅包專利的價格收高了吧,友商不買賬;同樣價格,為毛要買價格高的?價格低了,自己實在是不賺錢還可能虧!!!

既然如此,不如再加大研發力度,等價格真正降下來,產能真正上去的時候,再搞芯片出售業務!


綜上,在價格不佔優勢+友商態度不明的情況下,自產自銷,努力搞研發,拿專利,做領域突破才是王道!


如果覺得納蘭說得有點意思,請關注!謝謝!

作者簡介:納蘭說數碼,工科畢業,愛玩愛搞機,也深愛寫作。關注我,咱們一起聊點有趣的數碼產品或者超酷有用的APP。專業建站,專業APP/網站/小程序製作,專業SEO。


納蘭說數碼


華為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自主研發移動端處理器並大規模應用於市場的廠商。但細心的網友都會發現,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為什麼只用在自家手機上呢?


首先,處理器產能有限。

越高端的手機芯片,在產能上受限越明顯。以起勁980為例,這是市面上僅有的幾顆7nm製程工藝的芯片之一,更小的面積意味著更高的工藝難度,而就目前全球能夠大批量生產7nm芯片的工廠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再加之近兩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見面增長,華為的麒麟系列處理器產能也幾乎也只能滿足自身使用。因此我們短期內不會看到有其他廠商使用麒麟系列處理器。

其次,高通的處理器在綜合性能上足夠優秀。

在全球範圍內有五種主要的處理器:高通驍龍處理器、蘋果A系列處理器、三星獵戶座處理器、華為麒麟處理器、聯發科處理器。在這五中處理器中,高通技術最為成熟、可依懶性最高、適應性最強,這也是全球各主流手機廠商選擇高通的主要原因。反觀其他幾個,蘋果A系列處理器不賣、聯發科落伍、三星獵戶座同樣自家使用、麒麟與獵戶座情況相同。這也是我們看不到其他廠商使用麒麟處理器的原因之一。

最後,即使條件充足,華為也不會賣。

麒麟系列處理器是華為手機業務當之無愧的核心,是華為在市場競爭中立足的根基所在。自研自用麒麟處理器不僅使得處理器調教更貼近華為特性、也能最大程度上釋放麒麟處理器的性能。而一旦華為將麒麟處理器外售給其他廠商、又被其他廠商用在次旗艦機型上,那將對華為造成致命性的影響。以華為管理者的眼光來看,他們自然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以上就是我認為華為只將麒麟處理器用在自身產品上的原因。如有偏激錯誤之處,歡迎各位指正。


亥科技


華為不銷售麒麟芯片,是為了保持華為手機的核心競爭力。

放眼全球來看,主要有五家芯片供貨商,高通,蘋果,三星,華為以及聯發科。蘋果的芯片全部用於自家手機,不外售;三星與蘋果採取同樣的策略,自家內部使用;剩下三家,高通的芯片無論在技術成熟度,穩定性以及適應性都是排第一的。

高通的主要業務就是芯片,以及通過大量的專利授權來獲取高額利潤;而華為則不同,華為是靠硬件起家的,主營業務不在芯片上。之所以自研芯片,主要是為了擺脫對高通的依賴,雖說現在麒麟芯片整體與高通還有點滴差距,但華為在某些方面做了特殊優化,已初步顯露其卓越性能了。

所以為了保持自家手機的獨特性,避免其他廠商在市場和定價方面干擾華為的節奏,現階段麒麟芯片主要是裝配在華為的旗艦機上,不做外售,作為華為手機的一個重要賣點,攻佔市場。

另外,芯片的研發成本是巨高的,如果要外售的話如何定價是一個問題,定價高了很難大量出售,定價低了又沒什麼意義,所以乾脆自家內部使用。

最後,雖說麒麟芯片性能卓越,耀我國威,但還是有很多不足。比如成本過高,產能不足,無法量產等。就連華為自家的高端機也不是全部裝配麒麟芯片的,還需要部分採購高通芯片才能滿足需求。退一步講,就是產量上來了,能否被市場接受也是另一個問題。

以上,麒麟芯片不對外出售,是因為現階段不能對外出售,同時也不具備對外出售的條件。


stormzhang


華為的麒麟芯片作為自研芯片,近些年來發展可謂十分迅速,尤其是自去年麒麟980的問世,一舉超越芯片巨頭高通公司的驍龍845芯片,更是讓麒麟芯片名聲大躁。那麼麒麟芯片這麼強為什麼不外售呢?小編認為有如下三點原因,且看小編如下分析:

第一 作為產品核心競爭力

眾所周知麒麟芯片是華為自研芯片,要知道芯片的研發成本是極高的,每一次流片的價格都是動則百萬的!儘管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非常高,但是華為作為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其研發芯片的實力還是不能與專門開發芯片的高通等公司媲美的。如果對外開售必將會受到來自芯片研發公司的擠兌迎來芯片價格大戰,這樣得不償失!而且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也曾向外回應,華為不會將麒麟芯片對外出售,是為了實現華為硬件上的差異化。來提高自己在國際市場的合競爭實力。

第二 產能問題

眾所周知麒麟芯片主要是由臺積電代工,而臺積電的客戶並不僅有華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幾乎所有的芯片公司都在臺積電代工。而僅僅一個蘋果公司就幾乎包攬了臺積電的所有的產能。因此,臺積電能給華為的產能不多了,說白了麒麟芯片的產能能滿足華為自己使用就不錯了,更不要說對外出售。

第三 專利技術交叉問題


眾所周知目前手機市場所出售的手機幾乎都是使用的高通旗下的芯片,作為一個出貨量最大的芯片公司,高通所在芯片領域所掌握的專利技術是十分雄厚的,對外出售麒麟芯片一時並不會對高通造成太大的影響,只會吞噬一部分的高通市場。而且一但麒麟芯片對外出售,就難免會與高通芯片發生技術交叉問題,從而引發專利技術爭端,這樣就極有可能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得不償失,還不如將這一部分轉移到對芯片的研發上。


以上就是小編認為華為不會對外出售海思麒麟芯片的原因,另外小編個人感覺華為對外出售芯片只是時機未到,對外出售是早晚的事,等到麒麟芯片真正到了十分成熟的時候(如專利技術累計等方面能夠全方位完全的碾壓驍龍芯片的時候),自然開放對外出售,至少對國內廠商是開放的!!


X博士呀


 

  華為的麒麟芯片是華為投入巨資在通信技術上的最終成果,也是華為的手機大賣的重要原因。華為的麒麟芯片已經是華為手機大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華為技術的體現,做為一些獨門的絕活的保留,華為在沒有完全確立市場的壟斷性地位之前,很難自斷臂膀的把芯片公開對外銷售。華為的麒麟芯片現在還是需要臺積電代工,整個出貨量還是無法特別大,自己的高端手機使用都是勉強夠,別提什麼對外銷售了。

  

  高通的主要業務就是芯片,以及通過大量的專利授權來獲取高額利潤;而華為則不同,華為是靠硬件起家的,主營業務不在芯片上。之所以自研芯片,主要是為了擺脫對高通的依賴,雖說現在麒麟芯片整體與高通還有點滴差距,但華為在某些方面做了特殊優化,已初步顯露其卓越性能了。所以為了保持自家手機的獨特性,避免其他廠商在市場和定價方面干擾華為的節奏,現階段麒麟芯片主要是裝配在華為的旗艦機上,不做外售,作為華為手機的一個重要賣點,攻佔市場。另外,芯片的研發成本是巨高的,如果要外售的話如何定價是一個問題,定價高了很難大量出售,定價低了又沒什麼意義,所以乾脆自家內部使用。

  


風遠說數碼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華為的麒麟芯片不對外出賣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因也有內因。

華為的麒麟芯片是華為投入巨資在通信技術上的最終成果,也是華為的手機大賣的重要原因。

華為的麒麟芯片已經是華為手機大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華為技術的體現,做為一些獨門的絕活的保留,華為在沒有完全確立市場的壟斷性地位之前,很難自斷臂膀的把芯片公開對外銷售。

華為的麒麟芯片現在還是需要臺積電代工,整個出貨量還是無法特別大,自己的高端手機使用都是勉強夠,別提什麼對外銷售了。

華為自己的芯片手機使用都略有不足,還需要採購部分高通的芯片,也可以看到產能不足的問題其實是制約著麒麟芯片的數量的。

華為的麒麟芯片起步還是有些晚,目前麒麟芯片的價格也略高。

芯片的研發成本需要被攤平,華為的麒麟芯片的價格也要比高通芯片高,其實高通現在的手段相當於是芯片便宜,但是專利貴的方式捆綁銷售,華為很難按照這麼高的價格去收取專利費,也就只能通過賣芯片來回收研發成本,價格也會高一些。


假設華為要賣芯片,如何定價就是一個問題了,賣的貴了友商會抱怨,賣的便宜了華為就虧了,索性就不賣了。

另外友商如何對待這款芯片也是華為顧忌的問題。

如果友商小規模的採購麒麟芯片,把這款芯片直接放在低端機上,那華為的高端機還怎麼賣?直接就爛大街了。這種事情手機界的友商是完全可以做出來的。

華為出賣芯片,由於華為也生產手機,友商會顧忌到同行競爭的問題,也不會願意採購華為的芯片。

在商言商,芯片是手機的心臟,想要採購一個也生產手機的公司的芯片,估計也沒有哪個公司心理不打鼓。當年高通為什麼放棄了手機生產?就是因為高通去推銷自己的cdma芯片和技術的時候,其他的友商直接的表達了這個疑慮,最後高通是直接放棄了全部的設備和手機生產,才取信了這些通信設備商和終端生產商,才把自己的芯片推廣了出去。

而只生產芯片,不生產通信設備的華為,那還是華為嗎?從根本上華為就無法打消這種疑慮。

總而言之,華為的麒麟芯片華為不想賣,友商也不想買,所以就只能自己使用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拋開性能和品牌效應。

為什麼要賣給第三方,為什麼第三方要買

1、為什麼要賣:

作為大廠,都有點自己的核心技術,華為的麒麟,三星的獵戶座,蘋果的A系列,都是自己廠家的核武器,在這個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時代,差異化競爭還是一個賣點,並且這個核心差異化是競爭對手無法比擬的。

華為手機感觸上和功能上感覺和其他廠商有差別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於自身麒麟處理器的自身特性來的。因為這個也不會輕易開放給第三方競爭對手。

因為對自己的芯片比較瞭解,系統優化方面也是得心應手,因為了解。

還有一個,國內一些廠家直接會把麒麟高端處理器用在千元機上,直接會拉低麒麟品牌的形象,所以也不會賣給第三方。

2、為什麼要買

作為直接競爭對手,購買對手產品用於核心產品,相當於給自己放了一個定時炸彈。最好的例子就是HTC,因為屏幕這一個東西,直接就讓三星從領頭羊的位置上趕下來了。所以採購競爭對手的產品本身就是儘量避免的。

採購高通芯片相對被斷供的機會不大,因為高通本身不生產手機,只生產SOC,廠家在使用的時候相對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