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大件”驚豔上海“進博會”

  消費日報網訊(李躍武)11月5日在上海開幕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河南展區以“三大件”——鈞瓷、陝州剪紙和絞胎瓷為代表的共約120件產品甫一亮相,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紛紛到展臺前詢問。

  大家對於頗具河南元素的“三大件”中的鈞瓷,都比較熟悉,發端於東漢,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被稱為國寶、瑰寶。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產地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也因此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鈞瓷最大的特點是色彩絢麗,此次“進博會”上,河南省有近30件鈞瓷產品亮相。

河南“三大件”驚豔上海“進博會”

攝影聶冬晗

河南“三大件”驚豔上海“進博會”

攝影聶冬晗

  在河南“陝州區亮娥紙藝術文化中心”的展臺上,年過不惑的黃亮娥僅憑著一把剪刀和一張紙,就能讓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乃至植物等迅速呈現人們面前,引得大家陣陣喝彩。剪紙藝術這種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當地文化旅遊產品被她推廣到全國各地。

  河南展區絞胎瓷展位負責接待的是來自焦作市的李紅霞,她熱情地向參觀者講解絞胎瓷的製作過程。作為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焦作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柴戰柱的愛人,她見證了恢復絞胎瓷燒製工藝的全過程。

河南“三大件”驚豔上海“進博會”

攝影聶冬晗

  絞胎瓷燒製工藝在北宋末年失傳,新中國成立後,才逐漸得到恢復、傳承和發展。

  “選料、揉泥、編花、成型、修坯、打磨、上釉等70餘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自己琢磨”,柴戰柱曾介紹說,絞胎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糅合在一起,然後相絞拉坯成形,澆一層透明釉,再燒製而成。絞胎瓷表裡如一,一胎一面。也就是說,燒製出來的絞胎瓷,每一件都不相同。即使摔碎打爛,碎片內裡也有紋飾複雜的製作工藝和超長的製作週期,決定了絞胎瓷的高定價。即使是工藝成熟的現在,絞胎瓷成品率也只有50%左右。

  在現場,李紅霞指著“孔雀開屏”絞胎瓷瓶說,“孔雀”身上有千餘片“鳥羽”,都是純手工、一層層胎體絞糅“拼”成的,所以售價不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