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大件”惊艳上海“进博会”

  消费日报网讯(李跃武)11月5日在上海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河南展区以“三大件”——钧瓷、陕州剪纸和绞胎瓷为代表的共约120件产品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纷纷到展台前询问。

  大家对于颇具河南元素的“三大件”中的钧瓷,都比较熟悉,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产地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也因此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钧瓷最大的特点是色彩绚丽,此次“进博会”上,河南省有近30件钧瓷产品亮相。

河南“三大件”惊艳上海“进博会”

摄影聂冬晗

河南“三大件”惊艳上海“进博会”

摄影聂冬晗

  在河南“陕州区亮娥纸艺术文化中心”的展台上,年过不惑的黄亮娥仅凭着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让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乃至植物等迅速呈现人们面前,引得大家阵阵喝彩。剪纸艺术这种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当地文化旅游产品被她推广到全国各地。

  河南展区绞胎瓷展位负责接待的是来自焦作市的李红霞,她热情地向参观者讲解绞胎瓷的制作过程。作为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焦作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柴战柱的爱人,她见证了恢复绞胎瓷烧制工艺的全过程。

河南“三大件”惊艳上海“进博会”

摄影聂冬晗

  绞胎瓷烧制工艺在北宋末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得到恢复、传承和发展。

  “选料、揉泥、编花、成型、修坯、打磨、上釉等70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自己琢磨”,柴战柱曾介绍说,绞胎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糅合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成形,浇一层透明釉,再烧制而成。绞胎瓷表里如一,一胎一面。也就是说,烧制出来的绞胎瓷,每一件都不相同。即使摔碎打烂,碎片内里也有纹饰复杂的制作工艺和超长的制作周期,决定了绞胎瓷的高定价。即使是工艺成熟的现在,绞胎瓷成品率也只有50%左右。

  在现场,李红霞指着“孔雀开屏”绞胎瓷瓶说,“孔雀”身上有千余片“鸟羽”,都是纯手工、一层层胎体绞糅“拼”成的,所以售价不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