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人的生活狀態是怎麼樣的?

廣州澳星移民


加拿大華人的生活狀態是怎麼樣的?這話題不小,我想從“移民來源演變、移民類型差異、影響狀態因素”這三個方面談談。

1. 移民來源的演變

按照時間軌跡來看,加拿大華人移民的來源一直都在變化中:最早一批,是19世紀支援加拿大修建鐵路的台山人,20世紀40年代又過來一大批援建工人,然後60年代是臺灣來的留學生,之後70年代是從越南、柬埔寨、老撾來的華裔難民,80年代港澳臺是主力,90年代許多大陸留學生和技術移民來到加拿大,2000年以後主要是家境不錯的大陸投資移民。


不同的移民來源,其生活狀態有“天然”的差別:最早的“勞工”已離開人世,他們在加拿大的命運是非常坎坷的,是最艱苦的一代。之後的難民和港澳臺移民,實際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老移民,目前已經到了或接近退休年齡,他們基本是靠自己雙手一點點積累,沒有享受過大富大貴,退休後住廉價養老院。90年代的技術移民,算是國內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波精英移民,自身素質較高,在加拿大通過自己努力,從無到有打拼積累,目前基本上在加拿大做著白領和藍領工作。最近一波,是大陸投資移民,帶著大量資產而來,落地就可以買房買車,日子過得最悠閒。


2. 移民類型的差異

華人移民的類型不同,狀態存在較大差異。

第一類,留學陪讀寂寞型。這一類實際上在加拿大是沒有身份的,一般是媽媽帶著孩子在加拿大做國際生,包括小學和中學。平時除了照顧孩子的一日三餐及生活起居,媽媽們會感到比較無聊。孩子們上大學後,媽媽們就會離開加拿大,所以沒什麼歸屬感。

第二類,投資移民養老型。前文提到,2000年後有很多投資移民來到加拿大。實際上,每個時期都有投資移民,只是2000年後,投資移民比例明顯提高。國內近20年催生了很多“房老闆、煤老闆、礦老闆”,在加拿大真的是在享受生活,英語不太好沒關係,乾脆住到華人區,豪車開著、大宅住著、普通話說著、社會福利享著,無聊了就回國轉一圈,過得挺美。

第三類,技術移民自我型。技術移民,靠的是手藝,只要活兒好,小日子就不錯。水工、電工、木匠,這些藍領工資不低,常常吃個自助、坐個郵輪,沒啥壓力。程序員、工程師、精算師、項目經理、會計,這些白領收入穩定,家庭年收入高於6萬加元,基本實現加拿大式小康。其實,技術移民就是憑一已之長養家餬口、簡簡單單過自己日子,比較自我。

3. 影響狀態的因素

“期望值、適應能力、心態”是影響移民生活狀態的三個關鍵因素。

有的人對移民加拿大抱有太多幻想,來了以後才發現:垃圾要自己仔細分類、冬天要自己除霜剷雪、工作要從最低職位開始做...太大的期望往往導致更大的失望。


有些新移民英語不好,認為自己都奔四奔五,再怎麼學英語也沒用了。實際上,任何時候學都不晚,不是你的學習能力達不到,而是你的適應能力不足,不願意改變自己去適應新環境。

最重要是心態,如果天天琢磨自己的“損失”、“犧牲”、“付出”,意志會越來越消沉。反過來,多想想“不一樣的嘗試”、“多一種選擇”、“幸福其實很簡單”,更容易享受當下。

總結一下,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心境,都會導致完全不一樣的三觀理念和生活狀態,所以不要一概而論,有過得悠閒自在的,就一定有過得鬱鬱寡歡的。希望大家都能找準自己的定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己的日子還是靠自己過。


澤俊的楓葉永道


一般來說,華人在加拿大的移民生活是不錯的;最底層的群體很少見到華人;一代移民辛苦些,二代移民受教育程度高,因為語言好,在當地融入社會比較自如,總體來說華人的日子還不錯;第一代移民積極適應新環境,學語言,大多數基本上有3-5年的過渡期;然後能在新環境立足;真正移民的日子是心理精神壓力大,文化差異,語言障礙;至於生活上,衣食住行都不會太差,跟國內的北上廣深對比的話,壓力不會更大;對比幾點如下:

1.996工作制;國外要給夠足夠的工資,否則沒有996,所以大家早早回家,該幹嘛幹嘛;因為老闆是不願意付996的額外工資的,這個額度有些高;

2. 教育,快樂教育,通識教育;家庭教育,素質教育等;這些是移民開心的地方;孩子開心的地方;

3.醫療,雖然排隊慢,但是畢竟還是很舒服的醫療服務和醫療環境;

4.拼搏精神,海外華人的這種精神一直在線,從沒有垮掉。

所以,加拿大的華人在海外生存的一般來說,質量不算差的;哭訴苦逼移民日子的,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的;移民真正苦的是親情割捨,距離遙遠,無法做到及時孝順;丟掉了這一部分,心理痛苦指數高於國內。


藤創教育


就拿我自己來說,來到加拿大生活約二十年。記得剛到加拿大的時候,一切幾乎要從頭來。因為,自己在國內和其他國家留學學的是醫科。到了加拿大後,原來所有的學歷要按加拿大的職業標準重新認證,甚至入學補課,重新通過相關考試,實習等等。最後才能有資格參加本專業的就職應聘,或自己創業(開診所)。我自己在差不多一年以後才獲得本專業的就業資格。一開始是幫別人打工,在別人的診所做。兩年多以後,自己有了一定的人脈以後,才獨自一人開了一個診所。從此生活才正式進入軌道,穩定下來。對於那些學歷得不到認證,或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多數只能在華人的公司,餐館,店鋪,農場打工,工資高低不等,福利保險大多都比不上當地白人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華人老闆為了少交稅,會給員工以現金髮工資(一般都是給銀行現金支票,有記錄可查)。很多華人都會有存錢或往國內家裡寄錢的習慣。在我所居住的溫哥華有幾間賭場,也是華人喜歡光顧的地方。華人在一起打家庭麻將也是很常見的。再就是,在加拿大的華人家庭也同國內一樣,都很注重兒女的教育,會花費大量的資源在他們身上。



(上圖是溫哥華唐人街的華人佳節遊行)

加拿大華人如同其他國家的華人一樣,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國內都會有親戚朋友,有時間和機會都會不時回國探親,尋找生意機會,甚至尋偶結婚。


顏二哥有言23


加拿大華人生活比較安逸,但是新老移民生活狀態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這裡指的新老移民是按照2010年來界定的,2010年之前移民到加拿大的暫且稱為老移民,之後那就是新移民了,為什麼要這麼劃分呢?主要是由於2010年後鑑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大熱,來加拿大的移民經濟狀況要普遍好於2010年的老移民,換句話說也就是老移民沒趕上樓市的紅利。

新移民雖然初來乍到面臨各種問題,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但是由於經濟狀況比較好,底氣明顯足了不少,哪怕一年半載不工作都可以很好的生活,這樣就著實減輕了不少的壓力,可以從容的面對新生活,買房安家都不成問題。

老移民雖然也沒趕上國內的紅利,但是經過多年的積累一般過上正常生活不成問題,而且有些老移民通過兌對加拿大的商業環境的多年瞭解,事業非常成功,生活愜意。

當然,無論在哪裡生活,勤奮總會有回報,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終究會蹉跎一生。


Hello溫哥華


加拿大華人生活狀態還是不錯的,底層群體很少見到華人,華人一代移民相比二代移民相對辛苦些,華人二代移民相比一代移民受教育程度比較高,語言方面比較突出,比較容易融入當地社會。



另外,華人一代移民積極適應環境,學習語言,經過幾年時間過渡,在新的環境立足,他們真正的壓力是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原因在於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語言不通,生活方面相比會比較輕鬆。真正比較苦的是距離遙遠,與家人親情丟掉了很多。加拿大華人生活質量好的方面,體現在就業,教育,醫療,首先加班要有足夠工資,否則大家早早回家,因為有些老闆不願意付高額工資。


有很多華人學歷沒有被認證,也沒有技術和特長,很多人在華人公司,餐廳,商店,農場打工,薪資有高有低,其他福利保險低於白人公司,其次,教育方面,素質教育,快樂教育,家庭教育為主,華人移民在子女教育上非常慷慨。這方面是華人和子女喜歡的地方。最後是醫療方面,雖然效率低,排隊慢,但是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和醫療環境。

最後想說,不管什麼樣的華人移民,過什麼樣的生活都要看自己的生活態度,因為加拿大華人移民也有高中低層,也是差異性很大的。富人過得比較舒適,中層過得比較穩定,自食其力。底層群體相對比較吃語言虧,口語不好,所以只能做一些不需要說話的工作,例如清潔工人。總而言之,華人移民在加拿大還是很拼的,這樣的意志品質值得很多人學習。


怪叔叔是個逗比


真的很多老移民過的比較差,這種差是相對於他們在國內的同年齡的朋友,因為很多老移民都是技術移民,本來國內可以過得很好,所以,他們這樣的人很多心理都是很不平衡的,就會說加拿大各種好,以顯示他們過得好。其實,還是那句話,有錢在哪裡都過得好,沒錢在哪裡過的都不好


風雨同舟61954


給大家說說我的用哥們的事。移民好多年了,在外邊混的實在不好,有一次和我聊天都哭了,(我們兩個的關係特別好)自己在外邊就是處處別人看不起的那種人。說自己好後悔移民了。


小心284405116


我覺得老移民相對舒適,而新移民比較辛苦。因為所接觸到的老移民都是20多年以前來的,當時許多城市華人少,工作就相對容易找,買房屋、餐館、店鋪價格都相當低。因為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它從2006年到2016年移民了600萬人,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見加拿大官方資料)。而最近這20年中,由於大陸經濟蓬勃發展、呈現騰飛的狀態,有許多人經濟條件大為改善,而且各行各業都快速發展:年輕人才大量出現。有了錢和技術來移民的人就遠遠比20年以前要多。有很多觀念是大陸人所不知道的,第一,大陸經濟迅猛發展,建設項目種類遍地開花;而加拿大是個比較平穩的國家,看不到基建工地、跨江大橋24小時施工挑燈夜戰這類情況;補一、二十平方柏油路面常常要好幾天;這裡有很多事情按部就班,節奏比較緩慢、平穩。第二,十年前有句話:加拿大面積比中國大,人口比上海少。儘管這10年大量移民,但人口也只有3600多萬,由於經濟發展緩慢,社會風氣又不像國內那樣“人人做生意,個個開公司”,既沒有國人那種焦慮感,但同時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因此老外的錢並不多;同時由於人口少,直接影響到購買力不強。由於這十多年,各國大量移民人口進入了加拿大,各種小商店、餐館大批湧現,尤其是國內經濟發展快,近10年的移民者經濟條件好,對進入門檻很低的中餐館、小商店、食品烘培等店鋪出現了明顯過剩,分流又很明顯。第三,加拿大的人工費用高。餐館、店鋪等僱工的工資比較高,因此如果生意不好,那簡直就在做“慈善”了。從相當大的程度上來講,需要的是藍領技術人員,而不是坐辦公室搞管理、協調的白領。所以老外動手能力很強,有很多修理、維護都是自己幹,很多家庭的車庫裡都擺滿了各種工具設備。比如有些一防小房屋的屋頂出現問題,女士們能爬上去動手換瓦片、修房頂,國內是聞所未聞的。


靖峰76118383


吃不好餓不死 沒事幹閒的慌 天氣好山水好也好無聊 夜晚長白天難熬 沒地兒玩沒人玩 看天象數星星好孤獨 沒新聞沒噩耗時間太多不好混 沒鬥爭沒激情死水一潭坐等老 打麻將三缺一老人院抑鬱症 到處禁菸但大麻放開 人種民族亂七八糟但從不交集 法律嚴格規矩多多 犯小法不易犯大法作死 見面多談天氣切莫問工資年齡和家事 一不留神告你侵犯隱私 馬路多但私家住宅不能侵入 不看招牌亂闖會挨槍子兒 夏天防鳥拉屎冬天防黑熊出沒 。除了食物乾淨安全喝水免費(加拿大人可以直接飲用自來水比瓶裝水好喝)再就是加拿大鵝人人都有!


Cutecat


婚姻是圍城,移民也是圍城。人性使然,一山看得一山高。虛榮心,又只能說好不說壞。三四十年前千方百計往日本港臺鑽,現在又如何?三十年拼命往歐洲鑽,現在又如何?二十年前千方百計往美國加拿大鑽,現在又如何?人類不缺小聰明但缺大智慧。人類不缺目光缺淺,但缺目光境界遠大。六百年東方文明向西方歐美的轉移,現又重新向東方轉移,而且剛剛開始,以後還得延續數百年。誰有這樣的眼光,誰就是大智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