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關注:三地“一港一策”調整運輸結構的經驗、成效

我國北方陸續進入集中供暖季,空氣質量問題又將凸顯。交通運輸行業將煤炭運輸“公轉鐵”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發力重點,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大氣汙染。天津港、日照港、唐山港等北方重要煤炭下水港口,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引入先進設備,提升綜合接卸能力,全力確保完成鐵路集疏運增量。本版今日集中展示三地“一港一策”調整運輸結構的經驗、成效。敬請關注。

  日照港

  無水港分撥 門到門服務

  日前,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日照港“東煤南移”工程一期投產運營,日照港疏港鐵路與瓦日鐵路連接,來自山西等地的煤炭將直接由石臼港區南區進港,不再穿越城市居民區,鐵路集疏港運輸實現“南進南出”,對促進日照港煤炭鐵路集運、優化煤炭運輸佈局具有重要意義。

  同日,山焦銷售日照有限公司千萬噸配煤基地正式開工奠基,預計到2020年年底,“東煤南移”工程將全部建成。屆時,日照港年煤炭運輸能力將達到5000萬噸。

  2018年年底,日照港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要求,基本實現了煤炭集港的“公轉鐵”目標。作為山東省主要的煤炭輸出港,日照港充分發揮瓦日、新菏兗日兩條進港鐵路運輸優勢,2018年累計完成鐵路煤炭集港運輸1315萬噸;今年1月至9月,完成鐵路煤炭集港運輸1334萬噸,同比增加299萬噸。

  為加快港口運輸結構調整,日照港全力推進鐵路集疏運,今年在菏澤、濟寧等瓦日鐵路沿線城市設立了6個“無水港”,沿瓦日鐵路和新菏兗日鐵路大動脈在山東、河南、山西、陝西佈設了10個無水港,提供“門到門”服務,為魯南、中西部地區提供經濟便捷的出海口。

  日照港將“無水港”打造成為港口延伸服務的新平臺,大力發展“鐵路+倉儲”運輸模式,積極探索以“港內礦石裝車+鐵路發運至園區+卸車+汽運配送+返程煤焦套貨入園+煤焦鐵路集港+裝船”的物流新模式,“重去重回”的鐘擺式運輸模式成為瓦日鐵路常態。

  對沒有鐵路專用線的企業,日照港充分發揮內地“無水港”分撥中心的作用,在到達端配置正面吊、集卡車等專業設備,為企業提供全程物流服務,助力其實現“公轉鐵”。

  下一步,日照港將積極與鐵路部門對接,研究開展鐵路集裝箱運輸、海鐵聯運等業務,發揮山東、河南、山西等地“無水港”的作用,降低綜合運輸成本,增加大宗散貨鐵路運量,全力保障煤炭順暢運輸。

  天津港

  鐵路專用線打通港口微循環

  8月1日,裝載100個集裝箱有色礦的鐵路專列緩緩駛出天津港,發往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蘇集站,天津港又一條西進內陸腹地的海鐵聯運大通道貫通;8月30日,滿載羅伊山粉的礦粉專列直接開進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廠區卸車,該集團廠區運輸專用線複線正式投用……條條鐵路運輸大通道,為天津港大宗貨物“公轉鐵”蹚出了綠色發展之路。

  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煤炭下水港,天津港於2017年推行煤炭鐵路集港運輸,並於今年推廣鐵路敞頂集裝箱煤炭集發運新模式。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市鐵路貨運發送量7045.46萬噸,“公轉鐵”“散改集”最大化利用貨運資源、持續優化運輸結構。進入冬季,煤炭用量大幅攀升,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將繼續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著力構建服務功能更完備、多式聯運更高效、運輸結構更優化、降本增效更明顯的鐵路集疏運體系,守護碧水藍天。

  鐵路專用線運輸“重去重回”

  “自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廠區鐵路運輸專用線複線開通後,山西的煤炭、焦炭都可以通過鐵路運輸,鐵路運輸比例達到80%以上,經測算,港口每月減少卡車運輸1.6萬輛次。”天津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鵬介紹,貨物運抵廠區後,隨機配載成品貨物的集裝箱再返回天津港,實現兩地貨物運輸“重去重回”,可有效利用鐵路運輸資源,較公路運輸的綜合成本下降15%。

  帶動大型企業實施“公轉鐵”,必須先了解其主要貨物種類及具體運輸需求。對此,天津市港航管理局、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多次深入河北、內蒙古、山西等地走訪調研,與長期保持業務往來的大型企業進行座談,詳細瞭解客戶需求並積極宣傳“公轉鐵”相關政策;加強內陸貨源開發組織,穩定新疆、內蒙古、山西等重點地區重點貨源運量;全力推行“散改集”鐵路集疏港工作,利用35噸敞頂箱發運大宗散貨,推動大宗貨物綠色運輸。

  瞭解了重點貨源運量需求之後,天津在貨運鐵路建設這一關鍵環節集中發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鐵路運能。目前,天津已有鐵路專用線154條,總里程760公里;在建和近期開建鐵路專用線4條,其中南港鐵路將於今年年底完工,忠旺鋁業有限公司鐵路專用線等將於2020年建成,屆時將共同暢通鐵路運輸“微循環”。

  “量價聯動”優化營商環境

  在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提升鐵路貨運服務也是天津增強鐵路運輸客戶粘性、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編制了《天津市企業鐵路專用線規劃研究》,近期將重點推動新一批鐵路專用線建設,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量價聯動”機制,“雙管齊下”加快運輸結構調整。天津將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積極對接轄區內工礦企業、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需求,引導鐵路部門綜合運用運價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科學、優惠的運輸方案,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促成“公轉鐵”項目落地。

  在天津市交通運輸委的積極推動下,各類企業也主動作為,成為推動“公轉鐵、散改集”的生力軍。

  天津港匯盛碼頭公司已與天津中鐵聯合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依託各自的區位和功能優勢共拓業務、共攬貨源,並通過優化精簡物流環節、為客戶提供深層次增值服務等方式,創下了以鐵路集疏運方式2個月完成10萬噸有色礦接卸作業的佳績。

  此外,天津港煤焦客戶服務中心也於近日在天津港南疆港區正式掛牌運營。該中心將通過業務流程優化再造與服務功能集成創新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港口運營效率,為加快推動天津港大宗散貨“公轉鐵”提供有力支撐。

  唐山港

  一箱到底 全程物流

  日前,首批由山西安塘站發出的43組35噸敞頂集裝箱搭乘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仁建貳”集裝箱輪,從河北唐山港駛往廣西北部灣港欽州港區。這是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唐山港、欽州港區、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次聯手開展的35噸敞頂集裝箱全程運輸,是對鐵路“一箱到底”多式聯運全程物流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

  這種“一箱到底”多式聯運模式將山西的煤炭通過鐵路運輸到唐山港,下水後海運至北部灣港,省去了以往鐵路箱換裝成海運箱和空箱調運的環節,全程運輸僅需13天,具有“高效率、低損耗、低能耗”的優勢,完善了唐山港西北至華南的物流大通道,為唐山港多元化發展、更深層次融入“一帶一路”再添新動力。

  2018年以來,唐山市有關部門積極與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協調對接,推動唐山港疏港礦石“公轉鐵”。全力推進唐曹鐵路、唐呼鐵路與唐遵鐵路連接線等項目建設,協調推進港區鐵路裝卸車系統、地方和企業專用線網能力配套提升、鐵路物流系統規劃建設等工作,全面完善集疏港體系。

  唐山還深入推進鋼鐵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推動了5條既有專用線改擴建,其中4條專用線改擴建工程完工,剩餘1條加緊推進;加快推進16條鋼鐵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相關工作,其中12條鐵路專用線建設方案通過審查。

來自:中國交通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