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究竟是不是一個爛老闆?

有些讀者看了《中餐廳3》,想聽我聊下黃曉明的表現,因為他被吐槽的很嚴重。

這個我看過兩集,就是他們團隊剛到西西里島,也沒有啟動資金,拿著從中國帶來的一些粽子和其它小禮品去換食材,開張他們的中餐館。

按說這一季的陣容很強大,因為有一個成員不是明星,他是“頂級廚師”林述巍。

林述巍有著三十多年的主廚經驗,擔任過很多家五星級酒店的行政主廚,被譽為中國前50名的明星廚師。

而且很有賣點。

他在研究菜系之餘把獨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加入其中,像是一些書法、繪畫很完美的加入到菜系中,烹飪出來的食物不僅味道美,造型也漂亮,堪比藝術品。

按說有這種級別的職業大師加入,跑去國外開個小餐館,跟開掛沒啥區別。我本以為黃曉明當店長,就是個打醬油的。

但實際上,出了很多狀況,所以黃曉明被觀眾們集體吐槽。

吐槽的原因很簡單,我給大家摘錄一段:

人家大廚說:我覺得......

黃曉明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大廚說:這樣會出問題......

黃曉明說:我不覺得這是個問題。

大廚說:這樣菜不夠......

黃曉明說:這是你的問題,你必須要解決。

秦海璐這幫小夥伴們勸他:還是再商量商量......

黃曉明:這個問題不需要商量。

小夥伴受不了他的跋扈,黃曉明馬上表示:你們不要鬧了,就這樣,都聽我的。

所以觀眾覺得,這實在是人設崩塌。

黃曉明究竟有沒有當店長的能力?

要知道黃曉明旗下有50多家公司,涵蓋餐飲、科技、文化、投資、商貿等多個行業。擔任9家公司的法人代表,40多家公司的股東,以及15家公司的高管。

換句話說,黃老闆是個名副其實的老闆。怎麼會當老闆當的這麼讓人吐槽呢?

這裡面透露出的最大的分歧在於,一個老闆是否稱職的標準,究竟是什麼?

是所有員工都喜歡你?

是所有客戶都喜歡你?

還是所有投資人都喜歡你?

好與壞,一定是站在某個標準下的結論。

在劉備集團眼裡,諸葛亮就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不要太忠誠,不要太優秀。

那在曹魏集團,孫權集團眼裡,諸葛亮那就是個標準的爛人,特別雞賊,一肚子壞水,這老小子就沒幹過一件人事兒。

如果讓我來給一個標準,所謂的好老闆,首先得是個能夠在市場裡活下去的老闆。

如果你認可這個標準,那麼評價一個老闆最主要的指標,既不是來自員工,也不是來自客戶,更不是來自投資人。

而是來自市場。

說白了,市場認不認這個老闆。

你想討好顧客,很容易的。虧本賺吆喝,免費就行了,今天中餐廳不收費,大家隨便吃。

但顧客滿意了,投資人要砍你了。

你想討好員工,也很容易的,不幹活多發錢。

員工滿意了,顧客投訴了,投資人又要砍你了。

你想討好投資人,更容易。

看過《食神》麼?

周星馳怎麼教育員工的?

“櫃子有多小就多小,椅子有多窄就多窄,顧客坐著有多不舒服就要他多不舒服,吃完了他一定會趕快走。”

“吸管有多粗就多粗,冰塊有多大就多大,薯條炸的要多老就有多老,小孩子喝了有多渴就多渴,一杯喝完了他一定會再喝第二杯。”

“這些事還需要我來教?!”

說白了就是殺雞取卵,儘快把企業的估值做高,並且讓投資人有套現離場的機會。

但這樣呢?員工,顧客,接盤者都會砍死你。

所以,身為一個老闆,讓大家都滿意,讓大家又都不滿意,同時控制著三方的平衡,讓生意長長久久的持續下去,是一種功夫。

你注意我的措辭,讓大家都滿意,就意味著大家都不會滿意。

這是必然的。

過去清朝的時候,滿人喜歡養鷹。

鷹這東西,餓極了,就會啄瞎你的眼,吃飽了,就會飛走。

所以,你永遠要讓鷹處於滿意和不滿意之間,這才是好訓手。

如果拿訓鷹來打比方,員工,顧客,投資人,都是鷹,而老闆,就是那個訓手。

站在這個角度上討論黃曉明這個老闆是否合格,我想知道的是三個方面的問題:

1、員工對他有哪些滿意的地方,有哪些不滿的地方;

2、顧客對他有哪些滿意的地方,有哪些不滿的地方;

3、資方對他有哪些滿意的地方,有哪些不滿的地方。

把這三方面的意見收集起來,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

有些改良你做了之後,三方面的滿意度會同時提高,這就是值得改進的地方。

而大部分地方,你是無法改進的,所謂順得哥情失嫂意,你要讓一方滿意,就會引起另外兩方的不滿,像蹺蹺板一樣。

前者怎麼辦?當然要改良。

後者怎麼辦?主要靠忽悠。

過去老話講,會做媳婦兩頭瞞。

是說過去大家族裡的媳婦不容易當,上下添堵,兩頭受氣。所以,要靠忽悠,兩頭瞞。

解決不了的問題,你不靠忽悠,能靠什麼呢?

我今天的這個說法,很多讀者是不喜歡的。

因為我知道大部分人不會做老闆,也不會去做管理層,也不需要擔任協調性質的工作。

所以,會傾向於徹底解決問題,因為他們認為一切問題都是有解的。

比如我見到的大部分年輕人會告訴我:

他想住大房子,開好車,工作要順利,要多提拔,還要人性化,學的東西要容易入手,但持久。最重要的是,這一切目標,都要快點實現。

但實際上,我可以告訴你,這些需求彼此之間都是衝突的,就像客戶,員工,投資人之間經常彼此利益衝突一個道理。

你想住大房子,別人也想,大家都想,那就貴,貴就需要更多的錢,更多的錢就需要更久的時間,那這事兒就快不了。

你想要工作順利,要多提拔你,要人性化,別人也想,大家都想,有的人就會加班,企圖彎道超車,那就變得不人性化。

你想學的東西容易入手,那就沒法持久,因為你入手快,別人也快,都快的東西就沒門檻。

就像資方巴不得沒有成本,全是利潤,而顧客呢,巴不得店家永遠賠本賺吆喝,而且隨叫隨到,可是員工巴不得一週五休,只上兩天班。

你看到了,三者之間就是矛盾三角洲,永遠談不攏。

這就叫無解,永遠無解。

我們說一個聰明的人,他能命中有解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不肯浪費時間在無解的事情上,從而節省了更多的時間實現了更多的嘗試。

一旦他意識到一件事是無解的,就像愛迪生髮現竹子不能做燈芯一樣,他馬上掉頭去嘗試別的材料了。

可很多人不會。

他們會終身在較勁,為啥竹子不能做燈芯?為啥竹子不能做燈芯?

所以大部分人一生的時間,註定要耗費在這些無解的事情中,虛度一生。

那自然就很難如願以償。因為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稀缺的。

你被無解的事情絆住了,就會有那些不被絆住的人,從你身邊超過,奪走那些稀缺品。

這是什麼的不同?這是思維模式的不同。

我寫文章寫了一年零八個月了,最大的感慨就是:

人,永遠都不在一個頻道上。

有的讀者當然知道我在說什麼,也知道我在表達什麼,他們在思考,自己能得到什麼啟發?

但也有很多讀者,我看他們看了很久了,問我的問題依舊是:

西風,你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

當然,問題五花八門,歸納起來骨子裡就這意思。

我其實納悶就納悶在,我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和你有什麼相干呢?

哪怕我不是一個人,我是三體派來地球的間諜,so tama what?

那也是FBI,軍情六處操心的事兒,輪到你了麼?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有的人拼命觀察世界,弄清楚其中規律,然後得到自己想要的,快樂幸福的玩去了。

有的人拼命觀察世界,想要弄清楚賈寶玉他二姨媽的四舅的鄉下表姑門口那個賣炊餅的小哥,上個月五號跟哪兒吃的午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