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需要混凝土回填的叫做溼式地暖,免回填的叫乾式地暖。
溼式地暖是現在國內外使用最廣泛的。地暖回填後開裂的情況也屬於常見現象。
一、裂縫分類原因及解析
1、裂縫分類
2、裂縫原因
材料:
1、水灰比坍落度過大
2、沙粒粒徑過細,含泥量過多
3、水泥凝結或膨脹不正常
方法:
1、養護不及時
2、收面次數不夠或時機掌握不當
3、關鍵部位未留置伸縮縫
4、地暖管鋪設過分集中
機械:
1、攪拌機投料計量誤差
2、過分振搗
環境:
1、基層不平整
2、砼強度不夠的情況下上荷載過早
3、溫度差大引起溫度裂縫
人:
操作人員不重視或培訓不夠
自檢覆檢不到位
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低
3、原因解析
1)找平層的施工
地暖鋪設前要求地面平整〔±2mm〕,平整度不夠的需要先找平。待找平層凝固硬化後方可敷設保溫層。部分區域還需要先做好防水防潮。
如果結構層不平整,加之地暖管的翹曲,使得保溫層下有空隙,填充層施工容易形成空鼓,從而導致地面開裂。
2)鋪管注意事項
地面溫度分佈均勻程度主要受埋管深度、管間距大小、布管方式等影晌。埋深高度越小,管頂所對應的地面溫度與兩管中間處的地面溫度的差越大,導致地面溫度偏高,地面溫度分佈越不均勻,從而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形成地面裂縫。
三種盤管方式(單S、雙S、回字形),無論哪種布管方式,地暖管鋪設應防止管道扭曲,圓弧頂部必須加以限制,並用管卡進行固定,不得出現“死折”。否則施工過程中,由於柔性管道本身具有記憶性,容易造成填充層施工過程中地暖管的移動和暖管彎曲處局部翹起,造成保護層的空鼓,從而使地面容易開裂。
地暖管鋪設時應注意管密集部位管間距小於100mm時,由於填充層澆注施工時禁止機械作業,密實度無法進一步強化,間距過小會造成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填充層不密實,容易形成空鼓造成地面開裂。
3)填充層施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混凝土標號不能過高,一般採用C15和C20豆石混凝土(粒徑5~12mm),標號過高混凝土幹縮性大,容易引起開裂,而且還貴。
分兩層澆注,底層以管外徑為準,此層使用坍落度較大的混凝土(180—200mm),使其較容易進入管徑下弧隙內,上層採用坍落度較小的混凝土(75—90mm),防止因水灰比較大導致幹縮性性大引起地面的開裂和強度的降低。但是因施工過於麻煩,實際施工很難實現,特別是家裝地暖。
混凝土澆注過程中的振搗,振搗2-3遍,過多容易引起地暖管的擾動,從而形成空鼓引起地暖開裂。
地暖填充層厚度宜為至少超過地暖管外徑20 mm,保護層過薄,因填充層在凝固和硬化的時間變化中,會產生橫向的拉伸力,如果填充層過薄,很容易使地面龜裂。
地暖地面的收面至少分兩次成型,第一遍在混凝土澆築完立即收面,找平,第二遍在混凝土初凝過程中,由於初凝前水分的散失和第一遍收面不均勻等原因,裂縫即將發展,而第二遍收面有效地防止了此類情況的發生。
4)地暖地面伸縮縫的設置
一般地面面積超過30㎡或邊長超過6m時,應設置伸縮縫,伸縮縫寬度不小於8mm,伸縮縫應從絕熱層的上邊緣做到填充層的下邊緣。伸縮縫應與邊界保溫條交圈完整,且伸縮縫和邊界保溫條材質應為蠕變性強,吸水率低的EVA。
南向房間面積超過20㎡或進深大於4m的敞開過廳房間中部增設膨脹縫。在陽光照射下,房間地面溫度不一也容易引起溫度裂縫。
現場施工過程中地暖伸縮縫設置還要視現場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不能盲目的總是以30㎡或邊長是否超過6m確定。當地面形狀比較規則時,宜按面積或邊長劃分,當地面形狀有較大變化時,在變化處必須設置伸縮縫,否則由於相鄰兩處填充層在凝固和硬化的時間變化中拉伸力的方向不同形成裂縫,而且形狀突變時容易形成應力集中,使填充層更容易開裂。
5)填充層混凝土的保護和養護
應分3遍壓光成型,24h後灑水養護,保持溼潤狀態不少於7d,混凝土強度未達標之前上人操作要鋪設墊板。
系統加熱前,必須保證填充層混凝土不少於21天的養護期,並且在養護期間,溫度不得低於5℃,溼度不小於40%,並且應對地面採取保護措施,不得在地面上加以重載、高溫物體。
施工完畢後,不準現場工作人員穿帶釘或鐵掌的鞋進入,填充層施工時地暖管必須保壓。
6)抗裂網片的設置
回填層中設置防裂鍍鋅網(硅晶網)並斷開,以解除外部約束力。不規則的內部應力被分散和削弱之後,就不會出現起拱變形,由裂縫產生的橫向和豎向變形量亦將大大降低,使變形結果不足以形成對裝修層和地盤管系統本身的破壞。
另外地暖施工最好找有類似施工經驗的專業隊伍進行施工,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問題的發生。
二、總結
首先說明地暖回填後地面有些許小裂痕正常,不用驚慌。如果已經是裂縫,那需要用修補材料修補,不影響後面使用。
問題嚴重的是地面不平引起的空鼓,未設置伸縮縫,還有就是材料配比嚴重錯誤。這三種後期地暖使用是受影響的。空鼓和未設置伸縮縫會牽連後面的地表裝飾材料(地板、地磚、大理石等)。
閱讀更多 裝修密碼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