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考古隊打開光緒陵墓,為什麼先是作嘔,後是沸騰呢?

福垊


光緒帝陵被盜挖,98年考古者打開後差一點嘔吐,這是為什麼?

清朝盛衰三百年,當中絕大多數皇帝、皇妃、太后的陵墓都葬在東陵或西陵,這也因此屢遭盜墓賊的“光顧”。較知名的有孫殿英炸搶慈禧太后陵墓,當時還氣得溥儀發話要弄死他,再者就是光緒帝的陵墓問題,據說在一九八零年國家考古隊員為搶救光緒帝陵墓而進行了保護性挖掘,可這一下卻被裡面的秘密給驚倒了,在陵墓被打開的那一刻現場有工作人員還差點嘔吐出來,這究竟是何原故呢?

眾所周知清朝晚期實際掌權者是慈禧太后,而正統皇帝光緒有名無實被當做傀儡擺設,後來慈禧重病,不知為何叫人賜予一碗酸甜奶給光緒喝,接著很快就劇痛身亡,而得知光緒死後,慈禧也在第二天在寢宮中病死,兩人分別葬於各自皇陵且都是風光厚葬。

而根據太醫的描述,光緒帝本來病情穩定,不想鄒然劇變,痛得他滾床拍打,一直大呼肚子疼,而死後面色發黑舌頭泛黃,對此太醫也覺得很離奇。

清末民初,慈禧太后的陵墓被盜掘,之後連光緒帝的陵墓也被盜墓賊涉足,據現場墓室痕跡觀察,當時那夥盜墓賊對光緒所葬身的崇陵地形十分了解,懂得由方城內壁開始壘開,而盜洞就剛好打在琉璃影壁正前方,估計此賊人是通過金剛牆爬進墓道的,接著還運用木屑撬開墓道中巨石門的機關,從而成功進到地宮。從光緒帝棺材上的損壞裂痕分析,盜墓者是採用斧頭等器具撬開的棺材蓋,將陪葬的金銀珍寶盜走的。

由於光緒帝陵的盜洞外露的原因,導致雨水、溼風灌入,還有蛇蟲鼠等也會鑽入其中,到了1980年國家文物部門出於多方面考慮,這才下定決心對已被盜竊過的光緒陵墓展開搶救發掘。

當時一大批工人井然有序的將帝陵挖開,考古工作者們清理外部完畢後就打開了地宮之門,此時一陣惡臭襲來,燻得考古者一臉,有的人甚至差點把胃裡食物嘔吐出來。當眾人定睛時,才發現光緒地宮早侵滿了汙水,石壁上仍然不時有地下水滲透滴落下來,令人更驚訝的是陪在光緒旁邊的隆裕皇后,她的棺材蓋是開著的,其屍骸仰著躺在棺內。

再看光緒帝的棺槨,意外發現正面左下方處已被砸出一個盜洞,根據工作人員講述,光緒帝的腳早被某外力撕扯下來丟在一旁,估計是盜墓者所為,而靴子已不知去向,下葬時披在身上的龍袍已腐爛不堪,整體讓人看上去猶如混物交纏在一起。

取樣回去檢測後,工作人員發現這些遺物均含著黴味,可能就是因為這股氣味才使得工作者們紛紛欲想嘔吐。在光緒帝的部分遺體被專家再次檢測研究後,發現他體內含有大量汞元素,因此推算出他生前確實是中毒暴死的。

工作組掘開光緒墓之時已非下葬原型,他的墓室凌亂不堪,陪葬珍寶金銀幾乎被盜賊搶光,幸運的是當檢閱光緒遺體的時候,他依舊緊握著雙拳,在打開拳頭後竟然發現裡面握著一枚田白玉跟一副連體玉鐲,可能是因為藏在拳頭的緣故,才免遭盜墓賊偷走。

後來工作者還在隆裕皇后的棺槨搜找到一個布袋,裡面是閃爍著光芒的純珍珠,粗略一數足足有一百餘顆。根據推測,剛打開墓陵所嗅到的味道正是光緒體內的汞所衍變,最後專家認為光緒的頭髮含有砷元素多達200毫克以上,為此推算他是因服食砒霜死亡。


貓眼觀史


光緒三十四年,年僅三十七歲的光緒皇帝突然暴斃於寢宮之中,得到光緒死訊後的慈禧也在次日安心的駕鶴西去。據太醫所述,光緒病情是突然轉危的,死前曾在床上四處打滾,大喊肚子疼,死後面黑舌黃。死因很是蹊蹺。

光緒確實很悲慘,不但死因不明,而且連陵墓也是在死後才開始修建的。這是最後一座按帝王陵墓減脂的陵寢,但卻是在稀裡糊塗中趕修出來的。就這樣,去世五年後的光緒才得以入土為安,而此時的慈禧已經下葬四年。

考古人員打開光緒陵墓後為何要作嘔?

光緒下葬二十五年後,崇陵地宮被人盜掘。盜墓者從方城內罩壁前撬開磚石,在琉璃影壁的前方打了一個盜洞,琉璃影壁前方為金剛牆,後面就是地宮的墓道,這夥人圍繞金剛牆打了一個U字形的盜洞,成功避開了金剛牆進入墓道。

進入墓道後,這些人又用杉杆木片撥開各道石門的頂門石,進入主墓室。他們用斧頭等工具在光緒的棺槨上鑿出口子,把裡面的金銀珠寶全部洗劫而空,旁邊的隆裕皇后也沒能倖免。比起乾隆、慈禧來說,光緒遺體並沒有被破壞。

1980年7月,文物部門決定對被盜的崇陵進行搶救性發掘。考古專家根據盜洞的大小和墓室內的情況判斷,盜墓者可能是一大一小的父子兩,這才使得崇陵中許多珍寶得以倖免。考古人員挖開墓道,順利進入地宮之中。

由於崇陵自被盜以後,一直與外界相通,使得盛夏的墓室中十分潮溼,墓頂形成了大量的水珠。墓室中的情形是,隆裕皇后的棺槨已被打開,屍骨仰面朝天。左側的棺槨便是光緒的,在棺槨前端左下方有一個被鑿開的破洞。

考古人員爬進光緒棺中進行清理,發現的光緒遺骸是面朝下爬著的。棺槨打開後,發現光緒的肉身已基本腐爛殆盡,棺內四周都是像爛泥一樣的糊狀物。考古人員順便取了一些碎骨及頭髮,以便進行化驗,進而揭開光緒的死亡之謎。

令人噁心的一幕是發生在處理隆裕皇后棺槨時,考古人員用手搜尋四周珍寶,發現在屍身的周圍全是像番茄醬一樣的糊狀物,而且是那種粘在手上呈拉絲狀的東西,這些東西瞬間讓清理人員跑出墓室乾嘔起來。

令人奇怪的是,這些粘稠物竟然沒有任何異味,這時的隆裕皇后的棺內看起來就像一個我們平時吃的大醬的醬缸一樣,只是顏色稍有差異,棺內黑色的粘稠物將隆裕的屍骸完全包裹,在場的人看後無不反胃作嘔。

之所以能出現如此令人反胃的粘稠物,主要就是因為墓道及棺材被打開,在潮溼的環境中產生的這種東西。後經考古人員的進一步確認,發現這些粘稠物並非屍骸產生,而是用來防腐的各種木屑化在水中浸泡形成的爛泥。

考古人員打開光緒陵墓後為何又要沸騰?

考古人員在進入墓室前早有心理準備,但墓室中的景象還是將所有人給震驚了。除了滿地散落的一些棺槨木屑及光緒的頭髮衣物外,陵墓中剩餘的財寶都被盜空,這讓所有人心理都很失落,但意外往往是在這種不經意間發生的。

就在人們清理隆裕屍骨的時候,考古人員驚奇的發現,在隆裕腰間有個荷包,裡面裝了一百多顆珠寶,盜墓賊當時並沒有發現它。就在考古人員抬放光緒屍骸的時候,意外的發現光緒的雙手握拳,這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當時考慮到的是手中是否握有與他死因相關的東西,隨後考古人員迫不及待的掰開光緒的雙手,在他的右手中是一件和田玉把玩,左手則是一件連體的翡翠環。這兩件珍寶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這讓在場的所有人員興奮不已。

除此之外,光緒棺內圍有五色織金梵文陀羅尼緞和各色織金龍綵緞共十三層,圍帳上的梵文有的保留比較完整,所書文字均為藏文咒語。隆裕棺內圍帳為三層,紫色織金是也是梵文。兩具棺槨均為珍貴的楠木所做,棺的四壁書梵文經咒。

專家對採集的光緒的遺物進行了化驗分析

專家們歷時五年對光緒皇帝的屍骨及頭髮進行了化驗分析,他們由光緒的頭髮中的砷元素含量入手,利用一系列現代專業技術手段,通過各種模擬實驗,對文管處提供的光緒遺體的頭髮、遺骨及衣服等樣品進行了反覆的檢測研究。

最終得出光緒的死因是系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所致。報告中顯示:光緒頭髮中含有的砷元素濃度非常高,而且每個截段的含量差異很大,最高砷含量高達2400微克每克,是棺墓內外環境樣品含量的數十倍,說明其頭髮中的砷元素非外界所致。

另外這種砷含量的分佈曲線與慢性中毒截然不同,說明亦非慢性中毒所致。因此,造成光緒頭髮上高含量砷的原因,只能是來自自身的沾染。後來對砷元素含量的分佈情況和砷種態分析得知,光緒系砒霜中毒死亡。

光緒皇帝的死亡原因,儘管已通過實驗得出了結論。但仍有部分學者認為這個結論雖然很有說服力,但這並不能被作為最終的定論,還需要更其它證據的佐證。


野史也是史


1908年,奄奄一息的光緒皇帝在日記中寫道:我病的很重,但是我覺得老佛爺一定會死在我前面。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

不料,這篇日記被李蓮英得到了,火急火燎地跑去向慈禧彙報:“老佛爺啊!光緒想死在你後面呢,他還要殺了我,懇請老佛爺救命啊!”



慈禧聽了之後,氣的差點坐了起來,惡狠狠地說:“哼,我不能死在他後面,這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李蓮英長舒一口氣,老佛爺的意思很明確,不能死在他後面,那麼只有光緒先死了,如何讓光緒先死呢,只有弄死他了!

當天晚上,光緒被強灌了砒霜,活活地被毒殺了。半天之後,慈禧也死了,光緒真的死在了慈禧的後面。李蓮英和袁世凱安然無恙。



光緒死的比較突然,他死的時候,連陵寢都沒開始建,直到第二年,清崇陵才開工建設,六年之後的1915年完工。在民國政府的安排下,光緒葬入了清崇陵。

光緒在天之靈不知會作何感想,因為給他安排葬禮的,不是大清朝,而是中華民國。光緒一生致力於維新變法,那麼中華民國這樣的政治體制,是不是他心中之所願呢!

二十三年後,清崇陵遭受一次滅頂之災。

1938年秋天,一夥不明身份的盜墓團伙,瘋狂地盜掘了崇陵,光緒的屍骸被損壞,稀世珍寶被盜掘一空。



轉而到了1980年,河南文物部門對清崇陵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和文物部門工作人員一起進入地宮的,還有一個工兵,一個軍醫以及電視臺工作人員。

據電視臺工作人員回憶,他們一行剛進入地宮,就感覺一陣寒氣襲來,陰風陣陣,有點不寒而慄的感覺。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隆裕皇后,只見其已化作一堆骷髏,肌肉全部腐爛,黑洞洞的眼眶直盯著墓道門,既像是控訴生前遭受的冤屈,又像是在詛咒盜墓者的貪婪。



右邊便是光緒的棺槨。

只見,光緒的屍身腐爛殆盡,只剩下一堆枯骨,以及連著的部分少量肌肉組織,非常奇怪的是,光緒面部朝下,而且兩隻腳脫離了身體,被扔在了棺槨之外。

據推斷,這應該是盜墓賊試圖將光緒的屍體拉出棺槨,以方便找寶貝,但是屍體死沉死沉的,盜墓賊拉了幾次沒有成功,還把光緒的兩隻腳拉斷了。

盜墓賊於是改變策略,隻身鑽進棺槨之中,將光緒身上的寶貝取下之後,又將屍身翻轉過來,以便找屍身下面的寶貝。盜墓賊洗劫完之後,就逃之夭夭了,沒有將屍身翻過來。



工作人員在處理隆裕皇后的遺骸之時,遇到了大麻煩,因為隆裕皇后的棺槨內滿是漿糊狀的混合物,看起來就像是醃鹹菜的大醬缸,屍骸旁邊充滿了黏黏糊糊的醬紫色的絮狀物。

工作人員雖然帶著手套,但把手伸進這樣的醬缸之中,去將這些分不清是腐肉還是朽木的混合物,一把一把地捧出來,會是什麼感覺呢?那是令人極度作嘔的感覺。即使沒有身臨其境,光想著這樣的場景,就足夠忍受的了。

工作人員當場作嘔了,但嘔完之後,工作繼續進行,文物保護者的工作態度令人欽佩。



功夫不負有心人,等他們將這些噁心的東西弄完之後,突然有了驚人發現,大家精神為之一動,隨之沸騰起來了!

原來,在隆裕皇后屍骸腰間有個袋子,裡面裝著一百多顆閃閃發光的珍珠,盜墓賊當時沒有發現它,這算是意外之喜了!

除了這一百顆寶石,後來工作人員還發現了光緒手中的翠環,以及一塊雞血石。

這是此次搶救性挖掘的最為重要的收穫了!


一半秋色


光緒是清朝比較悲劇的一位皇帝,妻子珍妃被慈禧推進枯井而亡,自己年僅37歲暴斃而亡,而且死因成迷。


考古隊打開光緒陵墓,眾人沸騰起來,莫非發現了稀世珍寶或是什麼驚天秘密?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看看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1980年,河北省文物局申報挖掘清西陵雍正的陵墓,國家文物局回覆:“雍正陵墓不能挖掘,但是其他陵墓如果確實被盜,是可以挖掘的。”

得到指示後,湖北省文物局組織考古隊,經過一番勘察,發現光緒皇帝的陵墓被盜過,於是考古隊計劃挖掘崇陵。

為保證挖掘工作的快速而順利,文物局邀請了當地的駐軍協助考古隊工作。


由於之前光緒皇帝的陵墓被盜過,所以考古隊很快就挖到了地宮位置。剛打開宮門時,大家都驚呆了,裡面被洗劫一空,而且被破壞的亂七八糟。

隆裕太后的屍身早已腐爛沒了,身邊除了一些隨葬寶冊,只剩下遺骸。而光緒皇帝的屍身,由於防暑措施做的不錯,還算保存完好。

但屍身被盜墓賊拖出部分到棺木外,所以考古人員合力將光緒重新放入棺木內。

就在這時有人發現,光緒皇帝的雙手緊握成拳頭狀,大家都很好奇,難道有啥東西?會不會藏著什麼秘密呢?


當扳開光緒的雙手時,發現是兩件精美的玉器,一件是和田白玉的把玩,一件是連體翠環,這都是稀世珍品。

考古人員都很興奮,看來盜墓賊還是有遺漏,會不會還有收穫呢?大家趕緊繼續尋找。

功夫不負有心人,考古人員在清理光緒皇帝棺木時,發現棺材下面有個金井。打開一看,眾人一陣驚呼,原來下面還有不少寶物,經過清點,有多達200多件。

這次挖掘,考古隊收穫不小,發現的寶物對清史研究極具價值。當然大家更感興趣的是光緒的死因,不過那個年代技術有限,無法進行深入的研究。


不過28年後,隱藏了一百多年的秘密終於被解開。2008年,有關專家對光緒帝的屍骨和頭髮進行了化驗,發現光緒死於砒霜中毒。

這個重大發現,再結合文學大師啟功先生寫的《啟功口述歷史》,好像能還原光緒皇帝的真正死亡原因。

據書中記載:啟功先生的曾祖父浦良,在晚清時擔任禮部尚書。慈禧去世前一天,他受召入宮,在等候面駕時,他看到一個太監,端著一個碗急匆匆往外趕,還差點撞上他。


於是他隨嘴問了一句急著幹啥?太監回答說,太后賜了皇上一杯奶,命他速速送去。

結果當天光緒就御駕歸天。浦良當時就很懷疑,但這麼重大的事情誰都不敢亂說,那可是要掉腦袋,甚至抄家的。

如今將化驗結果同啟功先生的記載結合來看,慈禧下毒手的可能性非常大,難道她真的如此狠毒,親自下令毒殺了親侄子光緒?


花木童說史


1875年1月,慈禧的兒子同治帝去世,年僅19歲。由於同治帝沒有兒子,也沒有兄弟,更沒有侄子,所以當時選繼承人時追溯的輩分偏於生遠了。

最終,慈禧為了更好地把控權力,選了同治帝的堂弟,慈禧的親外甥,只有4歲的載湉繼承皇位,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光緒帝。

光緒繼承皇位後便成了傀儡,什麼都是姨娘慈禧說了算,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萌發了一些獨立、變革的想法,也在維新變法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最終還是在27歲那年(1898年)被慈禧老頑固給打 壓了,從此過上了被嚴格囚禁、監視的生活,而光緒帝也只能逆來順受,整日裝瘋賣傻,受盡折辱。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突然死亡;11月15日,慈禧正常病亡。不像慈禧死了就住進耗資世界之最,耗時十餘年修建的奢侈無比的菩陀峪定東陵,光緒帝沒想到自己會突然暴斃,還想著等慈禧死後好好做一位廢舊革新的明君呢,自然也沒有考慮建陵墓這樣的後事。直到他死後第二年,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規格的陵墓青崇陵才開始建造,1913年,死了5年的光緒在民國政府的安排下,葬入了清崇陵。

1980年考古隊對已經被盜的清崇陵進行了搶救性挖掘,而隨著挖掘進度的推進,陵墓內的實際情況也使得當時人員的經歷了由失望、作嘔到沸騰歡呼的轉變。

文物被盜令人失望,屍骸情況令人作嘔

盜墓賊多是窮兇極惡、惡盈滿貫之徒,作案過程中滿眼都是金銀珠寶,自然不會考慮什麼尊重死者,保護文物之類的。饒是考古工作者做了很大的心理準備還是難以接受現場情況。

考古人員進入地宮時發現地面上積滿了泥水,地宮頂部還不時的往下滴水,空氣中散發著腐爛、腥臭的味道;

墓室之中隆裕皇后和光緒皇帝的棺材並列陳放,右側隆裕皇后的棺材板已被打開,屍骨腐爛,迎面躺在那裡;左側光緒的棺材雖然未被打開,卻被在前端面被開了一個能探入身子的大洞。

考古人員克服心理障礙通過大洞爬進光緒棺材中進行清理,發現枕頭、鋪蓋等都被盜走,屍身遭到了嚴重破壞,屍身被盜墓者由平躺掰扯為爬服,腳部被拉扯過度,穿的鞋子已被順走,屍身腐爛嚴重,衣服破爛不堪與腐爛的屍身溶混在一起;

更為要命的是,在整理隆裕皇后屍骨的時候,其屍身周圍有像番茄醬一樣的膠狀物,這些膠狀物把隆裕皇后的屍身圍在中間,就像一個醃製屍體的大甕......考古人員忍著噁心進行清理,膠狀物黏連在手套上,拉出長長的絲條!

一無所有的、破壞嚴重的陵墓現場令人失望透頂,腐爛嚴重、腥臭噁心的屍身更是使得一些承受力較強的工作者都跑出去嘔吐不止!

盜墓賊遺漏、光緒死亡真相令人沸騰歡呼

在職業素養和對死者尊重的驅使下,考古人員繼續進行工作。令人興奮的是隨著工作進展有了一系列收穫。

首先是在隆裕皇后的腰部竟然隱藏著一個不起眼的荷包,荷包中裝著上百顆珍珠;

然後是光緒緊握的雙手中分別攥著一件蓮花玉石和一件翡翠套環;

最後是挪動光緒棺材後,發現下面有一口金井,在裡面藏有翠玉八寶、白玉立人、玉石球等200多件寶物。

盜墓賊做賊心慌之間只是盜走了兩人身邊的陪葬品,最貴重的光緒帝和隆裕皇后的喜愛貼身之物並沒有遺失。此外,光緒棺材中的五彩織金梵文陀羅尼緞、各色織金龍綵緞等共計十三層綢緞保存比較完整,隆裕皇后棺材內的三層圍帳也保存相對較好。

這些文物不僅使人感到追回國寶的興奮,更是為晚清歷史研究提供了有力佐證。

令考古人員們覺得意義最大的是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貼身龍袍及其頭部的兩條髮辮,這些文物為確定光緒突然暴斃的原因提供了有效物證。

2003年清西陵管理處牽頭成立光緒死因課題組,通過科學手段對光緒頭髮、骨骸、貼身服裝中的微量元素進行測定,發現局部殘存“砷”總量為210mg,已經超過了致人死亡的劑量。2008年,中國清史研究協會公佈光緒皇帝的死因為砒霜中毒。

結合慈禧、光緒死亡時間的巧合以及當時宮廷人員對“慈禧送給光緒酸奶喝”的見聞,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慈禧臨死之前毒死了自己的親外甥光緒。但是也有人推測是李蓮英或者袁世凱所為。

綜合看來,光緒皇帝是遭了誰的毒手,還是有待論證的。


歷史悄悄話


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死於1908年11月14號,死後葬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的清西陵,號為“崇陵”。光緒陵旁邊不足二百米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墓。


崇陵於1909年破土興建,1915年竣工,是光緒帝和裕隆皇后的合葬陵。和光緒做了一生患難夫妻的珍妃和瑾妃埋葬於崇陵東側的嬪妃陵。

光緒帝磨難一生,死後也沒得到安息。光緒下葬後23年,陵墓被盜墓賊光顧,地宮遭到破壞。這也是清西陵唯一被確定遭受盜搶的帝陵。

此夥盜墓賊極有可能是建陵工匠或者是守陵人監守自盜,因為他們極為熟悉陵墓結構,進入地宮並沒有破壞陵墓主體,連自來石都完好無損。


根據清宮檔案留存的光緒帝隨葬品的清單對照,此次被盜的隨葬品有數百件之多。

1980年,為了保護崇陵,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團隊,在當地駐軍的配合下,對崇陵進行了搶救性挖掘。

原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西冰先生就是當時考古團隊內負責攝像記錄的記者,後來西冰先生接受媒體採訪,為我們講訴了當時考古崇陵的一些細節。

考古專家進入崇陵之後,發現盜洞繞開了金剛牆,形成一個巧妙的U字形盜洞。由於墓內石門已經被盜墓賊打開,考古專家直接來到了墓室。

據西冰先生回憶,當時墓室內寒氣逼人,空氣遇到墓室低溫凝結成了水氣,墓室頂部一直在滴水,很是潮溼。

進入地宮墓室後,人們首先看到的,便是已經被揭蓋的棺材裡,化作骷髏的隆裕皇后。

由於盜洞破壞了墓室的密封,地宮中十分潮溼,充滿了泥濘,頂部還在滴水,墓中卻滿是陰森。


在地宮中,有兩具比鄰而置的棺槨,經過檢查,棺槨都上過十道漆。每具棺槨的棺床四角各有一個石臺,棺槨放在上面,與地面有一定距離。這兩具棺槨,左側的是光緒的,右側的是隆裕的。

既然崇陵是光緒皇帝的陵寢,大家關注的首先便是光緒帝的棺槨。

在棺槨側面左下方有一個砍開的破洞,人們注意到在破洞的外面,地面上有一些散亂的細碎骨骼。

當時隨隊考察的人當中有名軍醫,軍醫爬進光緒的棺材,發現光緒的腳部確實,因此確定棺槨外的骨頭是光緒的腳。專家猜測,當時盜墓賊想講光緒拉出棺材,因為屍體腐爛,腳被拉下來了。

幸好光緒的屍體沒有被拉出來,這也為後面的考古發現提供了機會。

軍醫進入棺槨內,發現光緒是趴著的,可能是被盜墓賊翻過來的。

光緒帝的屍體基本腐爛殆盡,只留有少數肌肉組織。棺內遺骨周圍都是爛泥似的糊狀物。

軍醫在棺槨內一塊一塊的將光緒帝的屍骨遞了出來,專家經過清洗重新拼接。

不得不佩服這位軍醫的勇氣,如此情況下還能如此淡定。不過據西冰先生描述,當處理隆裕皇后棺槨,把手插入那種屍身周圍的爛醬糊狀物,感受到那種黏黏糊糊的感覺時,這位大膽的醫生還是無法忍受,跑出墓室嘔吐。

雖然經過被盜,但是墓室內仍然留存了大量陪葬品,這令專家驚喜不已。

這次考古的最大發現,就是解開了光緒死亡之謎。

考古之前,光緒之死有數種說法,有的說光緒是被砍頭而死,有的說光緒是被毒死的,被毒死之說又有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之說。

通過對光緒遺骸的檢測,專家發現光緒帝的髮辮、肩胛骨、胸骨,以及相鄰位置的服裝上發現了砷的聚集。砷的含量遠遠超過致死量,考慮到屍體已經經過了近百年,專家認為當時的砷含量會更高。

砷就是我們常說的砒霜,這也驗證了光緒是被毒殺,殺他的是誰呢?光緒死亡第二天,慈禧就壽終正寢了,殺死光緒帝的兇手不言而喻。


別酒流年


對光緒皇帝陵墓的挖掘,考古隊初始是不抱有什麼大希望的,因為這陵墓已經在1931年時被盜過。

1980年,我國下令所有考古工作者不得對帝陵進行挖掘,重要的原因是80年代,各項考古技術不成熟,導致考古過程中,許多文物損壞或者保護不了。

但是為什麼當時又對光緒皇帝的陵墓進行挖掘呢?原來是文物部門對光緒皇帝陵墓巡視的時候,發覺有許多盜洞的出現,於是趕緊向上級部門彙報,上級部門為搶救殘餘文物,決定破例對光緒皇帝陵墓進行考古。

其實這光緒皇帝陵墓,早在1931年的軍閥混戰時,被一支不知名的軍閥部隊偷盜過,裡面的金銀財寶早已被洗劫一空。

所有的工作準備就緒,光緒皇帝陵墓的考古工作正式開始,隊員們並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有重大的發現,但又希望有驚喜的出現。

光緒皇帝陵墓一打開,如考古隊所料,金銀財寶不見了蹤影,而光緒皇帝的棺槨是打開著的,傳來的屍體臭味,讓考古隊的工作隊員嘔吐不已,畢竟80年代,考古設備落後,沒有先進的防護口罩。

既然陵墓打開了,臭味再濃,嘔吐再嚴重,考古工作總得繼續進行,以免殘餘的文物氧化破壞掉,但除了光緒皇帝的屍體、爛衣服、爛棺槨,考古工作者沒有發現什麼值得研究的東西,大家雖然來之前,已有心理準備,但真的是這樣的時候,心裡難免是失望,沒有什麼驚奇。

無論如何,死者為大,得尊重屍體,何況屍體也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於是考古隊準備對光緒皇帝的棺槨、屍體進行整理,先是處理好光緒皇帝的屍體之後,再將棺木蓋上,準備把整個棺槨移出去。

驚喜出現,想不到被洗劫過的帝陵還有這麼多的寶貝。

當整個棺槨完全離開原位時,細心的工作者發現地上有個四方形的洞痕,難道這當中有什麼玄機?於是考古隊對地上的灰塵進行清理,慢慢的一個明顯洞口封蓋出現。

考古隊開始有些興奮,莫非下面還隱藏著文物?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打開洞口的封蓋,果然裡面有一個深深的洞,放著許多寶貝,隊員們將之一一取出來,高達200多件。至於都是些什麼寶貝,這自然是高級機密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寶貝,對於各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巨大的意義,能夠作為帝陵的陪葬物,自然不是俗物。同時,這也讓人非常敬佩古人,這些寶貝隱藏得如此巧妙,躲過了被偷盜的命運。

令考古隊有意外的驚喜繼續進行著,因為大家發現光緒皇帝屍體的右手在緊緊握著,似乎在握著什麼物品。隊員好奇地用工具打開他的手,竟然發現了一個連環翡翠,又是一個無價之寶。

這個連環翡翠之所以逃過被偷盜的命運,是因為光緒皇帝的右手完全握住了它,導致偷盜者發現不了,只是為何光緒皇帝至死會握著這連環翡翠?

光緒皇帝的死因鑑別,同時也解開了他手中連環翡翠之謎。

2003年,相關部門開始對光緒皇帝的屍體進行研究,直到2008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公佈,光緒皇帝是死於砷(砒霜)中毒。

民間一直說的光緒皇帝是死於中毒,原來是真的。光緒皇帝4位登基,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他在位34年,一直是慈禧太后幕後掌控,所謂鬱郁不得志,最後被毒死,享年38歲。

關於光緒皇帝被毒死的原因,多數人認為是慈禧太后怕自己死後,會遭到光緒皇帝的報仇,會死無葬身之地,因為光緒皇帝死後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跟著逝世。

而光緒皇帝手中的連環翡翠,據相關的史料記載,是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女人珍妃的信物。慈禧太后在西逃之前,將珍妃弄死在井中,可憐的光緒皇帝,一直活在慈禧太后的魔爪之下,連自己最心愛的女人也保護不了。

按理說,光緒皇帝死了,他手中的連環翡翠應該取出來放在棺槨中才對,為什麼會一直在他手中,直到下葬呢?

根據種種史料與考古蹟象,我們可以推論,慈禧太后命人毒死光緒皇帝時,光緒皇帝身中砒霜的毒,非常的痛苦,彌留之際,死死地握著這連環翡翠,對被慈禧太后弄死的珍妃深深地想念,死的時候依然握著這連環翡翠。

宮人在對光緒皇帝的屍體整理時,發覺他手中緊握著連環翡翠掰不開,乾脆就讓他握著下葬,而下葬後,盜墓者發現不了它,於是才得以讓這連環翡翠在考古工作中被發現,成為國家寶物。

一切,大概如古人所說,物類各自有性,猶磁石取鐵,不能移毫毛,而這些寶物,自有其靈性,不落於心術不正之人,而是成為國家寶物,綻放其光芒。


我就是竹韻


觀光緒帝一生,可謂生不逢時,空有一腔抱負,坐九五之尊位,過的卻是鬱郁的一生。觀其畫像,清峻優雅,惜其一生,難得暢快:愛妃護不得,變法亦夭折。

最為悲慘的是,他還死得不明不白。死後滿清正值風雨飄搖之際,葬得也是頗為草率——其陵尚未修建完工。

正因為中國這個最後的封建王朝已經失去了它的力量,故光緒帝葬得匆忙,也缺乏嚴密看護,導致其墓多次被盜。

新中國成立後,於1980年對光緒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當紀律嚴密的發掘隊伍進入陵墓,眼前景象令人掩鼻:隨葬品被人洗劫一空,棺槨被砸開,光緒皇帝的腳被拖到棺外,貼身穿的衣服腐爛不堪,殘留兩節髮辮,腳上沒有鞋,頭上沒有冠,隨身佩帶的裝飾被盜掘一空……

但隨後細緻的勘察讓人群起了波動:光緒帝雙手緊扣,原來他手裡握的分別是一件和田玉的把玩和一件連體翡翠環。

接著在皇帝的棺槨下,還發現了不少珠寶。最後,光緒的墓穴中,一共出土了兩百多件價值連城的文物。

這些文物不僅本身的經濟價值非常高,更主要的是當考古學家有了這些史料文物後,能夠將歷史的真實性進一步還原。因而對於發掘人員來講,也是值得沸騰的事。


錢多多讀文史




在抗戰全面爆發的1938年,有一夥不明身份的武裝勢力和盜墓團伙進入了西陵,打開了光緒皇帝的陵墓,盜走了墳墓中價值連城的許多寶物。

這些人裡面明顯有摸金校尉存在,他們對墓穴的結構非常瞭解。因此他們沒有像孫建英那樣用炸藥簡單粗暴的解決問題,而是挖了一個洞順著通道進去,然後用盜墓的專用鑰匙打開了幾道石門,進入地宮。

這夥人打開了光緒和隆裕太后的棺槨,盜走的寶物大約有上百件。對照光緒皇帝的隨葬品清單,我們可以看到,至少有綠玉佛手簪、綠玉葫蘆、大東珠、飯塊珠、珍珠、小飛珠、各色寶石、名貴皮毛等。

因為有盜洞的存在,光緒皇帝陵墓在此後的幾十年就經歷了諸多的風吹雨淋。1980年,有關文物專家對光緒皇帝的陵墓進行了保護性的挖掘。



當時對於墓穴的挖掘技術並不是非常熟悉,又擔心墓穴中有傷人的機關和毒氣,當時由軍隊的工兵打開全部的墓道。工兵沒有相關的經驗,對墓穴的外部結構有部分的破壞。

外墓道被打開後,早在幾十年前摸金校尉們就已經打開了裡邊的幾道石門,考古人員就直接進入了墓室正式開始考古發掘。當時考古隊還帶了一些攝影器材,因此也為後人留下了一些珍貴的影像資料。



抗戰中間的盜墓行為破壞了墳墓的密封性,整個地宮裡非常潮溼,頂部還在滴水。正好隨行的有河北電視臺的一輛發電車和強力照明燈,工作人員靈機一動,就利用這些高功率的照明燈把地宮中的水分給蒸發掉了。

這次的環境比較有利於考古挖掘,但也讓裡邊的氣味變得非常難聞。光緒和隆裕太后的棺槨都被挖了一個洞,然後有盜墓團伙中的小個子進入棺材內拿走了所有的寶物。



首先打開的是光緒皇帝的棺材,除了雙腳之外,其他部分都保存完整。顯而易見那個小個子盜墓賊用力拉扯,拉斷了光緒的雙腳。整個身體早已腐蝕殆盡,基本上只剩下了骨架。

在光緒皇帝的屍骨上,有很多的糊狀物質,加上當時的墓穴中地位非常難聞。這些粘乎乎的東西摸的次數多了,負責衝在第一線的軍醫忍不住跑到墓穴外部嘔吐了起來。


最終經過相關專家的檢驗,這些物質並不是屍體的腐爛造成的,而是香木的碎片,經過多年的潮溼氣體侵蝕,最終就變成了爛泥狀。這使軍醫的情緒才稍稍安定,挖掘進一步進行。

經過對光緒棺材的考古,棺材中的大部分寶物都被拿走,僅存的是他口中的夜明珠和手中的雞血石。但這些寶物都和慈禧太后墓中的寶物不可同日而語,兩個人幾乎同時死去,待遇卻不盡相同。



在這裡最大的發現就是金井沒有盜挖,這首先歸功於慈禧太后把自己的墳墓放在了東陵,不受待見的光緒皇帝,就只能到了西陵。整個西陵的墳墓,都保存的基本完整,盜墓賊不敢在這裡逗留太久,所以還殘存了一批物品。

所謂的金井,就是在地宮中挖一個坑,皇帝生前最喜愛的物品都藏在裡面,讓這些東西永遠陪伴著皇帝。在表面還有一個帶獸頭的蓋子,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歷史上的盜墓賊沒有什麼文化,這個功能他們應該沒有研究清楚,所以才保留了下來。


在光緒皇帝墳墓的地宮中,發現了5塊亨得利金錶。其中很名貴的一塊,上邊鑲嵌了178顆珍珠。表面雕刻了許多的圖案和花紋,做工非常精細。光緒皇帝生前喜歡研究鐘錶,對維修也非常熟悉。

同時還被發現的有子母鐵球和玉石球,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更多的是光緒皇帝曾喜歡的小物件兒,比如白玉麗人,翠玉八寶,雕刻白玉石。

這也許是這次考古最大的發現和驚喜,原本以為之前的盜墓活動把墓穴中的寶物已經搶劫一空。原來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功夫不負有心人,上天還是回饋了他們一些寶物。


新知傳習閣


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帝、年僅38歲的光緒帝,離奇暴斃,他的死因一直都是一個謎。光緒帝前腳剛走,次日73歲的慈禧太后也溘然離世.....


1980年考古隊打開光緒帝陵墓,為什麼先是作嘔,後是沸騰呢?


因為當考古專家們打開地宮那一刻,紛紛傻眼了。後來沸騰,源於一個驚天秘密,以及面目全非的光緒帝和隆裕皇后棺槨.....


“悲情天子”光緒帝之死


公元1908年11月14日、15日,短短兩日之內,大清帝國兩位最高統治者(一位名義上最高,一位實際上最高)轟然死去,紫禁城內哭聲震天,舉國進入國殤模式。


隨著這對“假母子組合”統治的結束,已經兩百多歲、風雲飄搖的大清王朝,也迎來了它最後的3年時光。

圖:光緒帝


慈禧太后生前,指定愛新覺羅皇族中年僅3歲的溥儀,繼承同治、光緒大統,成為清朝末代皇帝宣統帝。宣統帝也是中國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由於溥儀年幼,慈禧太后指定親侄女隆裕太后(光緒帝皇后)撫養幼帝,統攝後宮,並任命溥儀生父載灃為監國攝政王,總攬前朝。就這樣,慈禧老佛爺又創造了一對“假母子組合”的統治模式。


光緒帝(載淳)是攝政王載灃的親哥哥,是溥儀的親大伯;光緒帝的生母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所以,慈禧太后也是光緒帝的姨母。


光緒帝是一位“悲情天子”,自小養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在位34年,對姨母慈禧太后呼為“親爸爸”,唯唯諾諾,嚴守禮節,如老鼠見了貓一般畏懼。

“戊戌變法”失敗後,發動“戊戌政變”的慈禧太后,大肆逮捕維繫派,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並囚禁光緒帝於中南海瀛臺,後來屢有廢掉光緒帝之心。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二十日,慈禧迫於輿論壓力,預備廢掉光緒後“接班”的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稱號。載湉的皇位總算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對,不發一言。有時慈禧太后示意要他表態,也不過一兩句罷了。


“紅顏知己”珍妃之死


此前,八國聯軍進北京時,慈禧太后在倉皇逃離京城前,還不忘曾命人將光緒帝最寵愛、也是唯一能說體己話的珍妃,推入皇城井中活活淹死。


據記載,第二年珍妃屍體才被打撈起來,已面目全非,先葬在京西田村,後移葬入崇妃陵。


珍妃死時24歲,正值花樣年華,如今故宮還有口“珍妃井”。珍妃淹死這件事,在光緒帝心中,是永遠抹不去的傷痛。光緒慈禧二人名義上的“母子關係”,隨後也越發不可調和。

光緒帝死因曝光


所以,關於光緒帝之死,慈禧也成為後世最大的嫌疑對象之一。後來對光緒帝殘留的頭髮進行檢測,權威檢測顯示,證實了光緒帝是死於砒霜中毒。


根據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撰寫的《清載湉死因研究工作報告》相關研究: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會中毒身亡,而光緒帝載湉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兇手心腸如此狠毒!

還有一項記載,名醫屈桂庭在《診治光緒帝秘記》記載光緒死前三天“在床上亂滾”,“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黃”,“此係與前病絕少關係”。而光緒入殮也一反常規地由宮內太監辦理,諱莫如深。


也就是說,清朝一代帝王被人給毒死了!


誰敢毒殺皇帝?古代“弒君”可是誅九族大罪,一般人是不敢幹的。能在森嚴的紫禁城毒死皇帝的人,掰著手指頭也能數得出來。


光緒帝離奇暴斃後,被葬於河北易縣清西陵之崇陵。崇陵是中國曆代皇帝中的最後一座陵寢,因為末代皇帝溥儀,死後沒有帝王陵寢。


光緒帝陵墓被盜,考古專家搶救發掘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保護文物,帝陵一般都是不允許主動去挖掘的,但由於光緒帝陵墓曾經被盜,所以1980年,中國考古隊就對光緒帝崇陵進行了搶救性挖掘。

很快,考古隊就挖到了崇陵地下宮殿的遺址。縱然早前都知道崇陵有被盜經歷,但當地宮之門打開時,所有人還是都懵了。


進入崇陵地宮內,寒氣襲來,陰風陣陣,不寒而慄。


光緒帝地宮已經是一片狼藉,地宮遭到了盜墓賊的嚴重破壞,光緒帝棺槨被劈開,屍骨被扯出棺槨外,面朝著地;光緒帝的皇后隆裕皇后棺槨也被打開,昔日的皇家貴氣光鮮,此刻只剩下一堆骷髏,地宮陪葬珍寶也早被洗劫一空......


費九牛二虎之力,結果....考古隊陷入失望。


考古隊為什麼作嘔?

考古隊之所以作嘔,是由於崇陵地宮長期處於潮溼環境,又遭到破壞,加之光緒皇帝死於重砒霜,隆裕皇后的屍身與棺槨衣服已呈漿糊狀,整個陵墓腐敗發酵,瀰漫著難聞噁心的氣味。


況且1980時考古隊條件也有限,也沒有像今天這樣高科技的防毒面具,所以當年的考古隊進入地宮後,邊清理腐敗屍身邊作嘔,嘔吐完了還要繼續發掘,這是考古精神。


為什麼後來又沸騰起來呢?


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關於光緒帝死因,此前一直存在多種說法,就是其中一種猜測。此前“光緒帝被毒死”說,一直處於猜測階段,並未得到證實。


當崇陵打開後,專家們就對光緒帝遺體進行了檢測,得出光緒體內的汞含量嚴重超標的結論,證實了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


第二,失望之餘,獲得稀世珍寶。當考古隊陷入失望時,在清理地宮殘骸及光緒帝屍體時,卻獲得意外驚喜。


考古隊意外發現兩件精美的玉器:一件是和田白玉,另一件連體翠環,皆為稀世珍寶,國寶級文物,價值連城。據記載,這兩件把玩寶貝,當時被光緒帝緊握在手中,看樣子對他很重要。

除此之外,在光緒帝棺槨之下,專家們還發現了一座金井,內藏保定產子母鐵球—對、懷錶五塊,五塊懷錶均鐫有“亨德利”三字,以及在隆裕皇后棺槨內還意外發現了一些透明金剛石戒指等,皆為無價之寶!


考古隊這次挖掘,收穫頗豐,對研究清代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以上為@峰子奇觀的貢獻回答,僅供參考。歡迎下方留言交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