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論》(一)、客觀理性認識拳

《拳論》(一)、客觀理性認識拳

拳是徒手功夫的俗稱。自從人類有了利益衝突,便出現了爭鬥,拳隨之而生,不過早期只是屬於拳的雛形。

真正意義上的拳不知始於何時,是對人類徒手搏擊技術的提煉和總結。拳包含了練法和用法兩個方面,練法和用法都可以稱作術,因此拳也稱作拳術。

既然是術,就不要把它想得太容易,雖稱其為拳,卻不只是簡單的上肢運動,也不是揮揮手、踢踢腿、打打沙袋那麼簡單。就其內容來說,拳涵蓋了踢、打、摔、拿和點穴等等,各有各的特點和優勢,各有各的用途。因此,拳是多項搏擊技能的統稱。

拳既有思路清晰、理論完整的功法理念,也有科學、系統、高效的練習方法和切合實際的使用原則。應該說,拳是一門集生理學、心理學、人體力學、陰陽學說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但這門學科的精髓未必被學院派的“專家”們所掌握,真正的拳學高手還是在民間。

世上的拳不是同一時期、同一個人創編的,所以不同的拳自然會有不同的特點和效果;相同的拳也不是一個人在練,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收穫,達到的層次也不一樣。

由於創拳的人、練拳的人都具有差異性,不同的拳、不同人練的同一種拳也有區別,我們學拳需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愛好、目的來選擇拳種和老師。

拳因搏擊需要而誕生,因經驗積累而完善,因科技進步和社會安定而衰敗。總之一句話,拳和其他事物一樣,需求是誕生的原因,是發展的動力,也是存在的理由。

拳誕生的背景和傳承都很重要,決定了拳是否具有實用性和生命力。有些拳原本很優秀,由於在傳承過程中失去了精髓的東西,所以只有其名而無其實。

有些人挖空心思把跟別人學來的東西說成是家傳;有的把自己創編的東西說成是歷史名人甚至是純屬虛構的名人所傳;有的無限誇大、神話拳的性能效果。這都是別有用心、過於看重名利的結果,這些拳也未必有多少含金量。

拳的靈魂是技擊,核心是功法,目的是應用。招式是對技法的稱謂,套路是對主要技法和身法步法的記錄形式。一個執著的習武者要把精力放在抓核心、抓根本上,而不是注重套路和招式等形式。

拳不同於體操和舞蹈,沒有初級、中級、高級一說,套路也是如此。凡是把拳和套路分級別的都是故弄玄虛,或者根本就不懂拳。

不贊成把拳劃分為內家和外家,拳也沒有什麼真假之分,只有優劣之別。

拳不是人人都懂、人人都會,也不是人人都有機遇學、人人都能學會、人人都能練好,更不是人人都能輕易創編!

能真正領會到拳的精髓、感受到拳的魅力、把拳練的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才算是拳家。

沒有那麼多的大師、宗師,能被稱為拳家就是很好的肯定和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