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遺址:出土陶器青銅器文物萬餘件,證明這裡曾經是中心城市


今天得閒整理電腦硬盤,發現了這組六年前在河南博物院拍攝的偃師二里頭出土文物照片。偃師二里頭遺址位於伊洛河交匯處,面積近400萬平方米,它擁有規模宏大的城市道路網、宮殿基址、官營手工業作坊和等級不同的墓葬,出土眾多具有禮儀性質的青銅器和玉器等,是夏王朝中心地域內的大型都邑,沿用達數百年之久。

河南洛陽偃師市翟鎮,距離縣城西南約9公里處的伊、洛夾河灘區的二里頭遺址,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半個月前免費對公眾開放。圖為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一隻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陶盉(he) (酒器)。

二里頭遺址是一處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遺址,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1959年至今60年的考古發掘,出土陶器、玉器、青銅器、綠松石、石器等文物一萬餘件,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圖為1980年偃師市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一隻銅爵(酒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存。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一隻帶翼銅鈴——金聲乍起。該銅鈴出士時,鈴體被數層織物包真,且鈴腔內有一管狀玉質鈴舌。這件銅鈴形制質樸,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有舌青銅樂器,其合瓦形鈴體奠定了商周青銅樂器造型的基礎。

二里頭文化的陶器以夾砂灰陶和泥質灰陶為主,紋飾以繩紋為主。炊器深腹罐、圓腹罐、鼎、甑、鬲,食器平底盆、三足皿、豆、簋,酒器鬹、盉、爵、觚,盛貯器深腹盆、大口尊及各種罐甕類容器,食品加工器刻槽盆等,構成富有特色的陶器群。圖為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一隻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陶盉(he) (酒器)。

二里頭遺址1960年出土的兩個旋渦紋灰陶餅。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一些國寶級的文物震驚世界,對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王國的興起、王都的規制、宮室制度等涉及中華文明發展的重大問題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瑞視覺》發佈的照片,全部是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人民圖片和光明圖片簽約攝影師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盜用必究!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