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變相“降息”傳遞什麼信號?投資者可以跟隨外資加倉嗎?

11月5日,央行發佈公告顯示,當天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4000億元,期限為1年,中標利率為3.25%,較上期下降5個基點。這意味著自2018年4月以來,我國首次調降1年期MLF利率。


央行變相“降息”傳遞什麼信號?投資者可以跟隨外資加倉嗎?

利好突降再度引發市場沸騰,消息發佈後,上證指數盤中一度站上3000點,上證50指數創近21個月內新高,國債期貨瞬間飆升、現券收益率掉頭直跌……壓抑許久的做多熱情被市場再次點燃。

央行變相“降息”傳遞什麼信號?投資者可以跟隨外資加倉嗎?

從外部環境來看,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多國央行紛紛降息,美聯儲今年內已連續三次降息。儘管從5月以來,各國降息大幕陸續拉開,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寬鬆,但不少市場人士都紛紛表態對當日的央行“降息”感到意外。

央行變相“降息”傳遞什麼信號?

面對突如其來的“降息”,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降息“三部曲”正漸次奏響,市場有望開啟新一輪降息週期。那麼,央行的突然“降息”向外傳遞了哪些信號?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的投資?

對此羽翰資產基金經理李新江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央行再次變相降息,是迫於外圍市場降息壓力和內部經濟不振雙重壓力下采取的變通方式。目前國內CPI上升,通脹預計會出現,國內不會普遍降息,但是國內的投資不活躍,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都會不斷加大國內經濟增長的嚴峻形勢。這次降息只是內部積極因素增加的一個方面,不能說國內的流動性充裕了,預計對資本市場影響有限。

茂典資產則表示,這次MLF利率的下調是自2016年以來時隔近4年首次調降,主要原因仍是應對經濟的下行壓力,10月官方PMI大幅走低,製造業投資持續低迷,為了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而之前不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單純調降LPR壓縮銀行利潤的方式,其實降息空間有限。這次MLF利率調降是在豬價飆升、市場擔憂滯脹的情形下發生的,雖然調降幅度很小,但信號意義比較大,表明了央行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態度,貨幣政策並不會因為CPI的上升而收緊,漸進寬鬆的概率上升,對於股市來說,是一個積極的邊際變化。

高溪資產合夥人陳繼豪則認為,央行的這一舉措不能簡單的理解開啟新一輪降息週期,從整體經濟環境和我們面臨的很多問題看,用降息的措施是不夠的,這個從市場的反應也可以看出來,並沒有引起多少關注,市場還是沿著自身運行的規律在走。

資深私募人士陳熙偉介紹,其實從身邊的感受來看,已經是實實在在感覺到:消費在增長,經濟整體在減速下行的態勢,整個A股成交量上也是人氣萎靡。央行此次下調MLF5個bp,對於實體企業,特別是佔據大比例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來說,其實箇中感受並不強烈。不說民企,就算是上市公司,都已經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很長時間,銀行也是愈加謹慎。所以如果要以這些消息指導操作,還是必須結合技術層面的戰略,比如,目前行情處在上月月線中部位置,不處在明顯高低區域;周線上處於下跌受到支撐反彈的過程中。如果用黃金分割線來定位,剛好就是日線黃金分割20%的位置2958。也就是大盤強弱的分界可以定位在2958,目前來看,今天收跌已經反映出市場看待這個消息的態度,唯一可圈可點是今天守在2958以上。

投資者可跟隨MSCI擴容加倉嗎?

除了“降息”的利好之外,近日,MSCI官方發佈消息稱,11月份MSCI半年度指數評估結果將於北京時間11月8日公佈,該變動將於11月26日收盤後生效。

央行變相“降息”傳遞什麼信號?投資者可以跟隨外資加倉嗎?

按照計劃,年內MSCI會經歷三次擴容,11月將迎來年內最大一次MSCI擴容,本次將把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同時將中國中盤A股一次性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指數,此次MSCI納入A股規模為年內擴容規模最高。

受此影響,近期MSCI板塊異動明顯,165只成份股股價實現上漲,板塊內共有124只概念股備受場內主流資金的追捧,事實上,除短期資金青睞MSCI成份股外,以QFII為代表的長線資金已提前佈局。

QFII連續五個季度持倉股中,近30日內共有28只MSCI成份股獲得券商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近期QFII重倉股指數也創下歷史新高,QFII持36股佔流通股比變動超1%。那麼,在外資加速流入的背景下,投資者可以跟隨加倉嗎?多重利好下,市場是否有望迎來新行情?

對此羽翰資產基金經理李新江表示,MSCI擴容是外部資金改善的一個重要因子,目前外部因素中的主要矛盾中美貿易摩擦已經得到了緩解,MSCI擴容是外部積極因素增加的重要項,預計會帶來不錯的影響。至於投資者要不要跟隨外資加倉,就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外資的投資偏好是什麼,持倉週期多久等等因素。

高溪資產合夥人陳繼豪認為,外資今年持續流入,並且在優質核心資產上加大布局,藍籌白馬股走勢堅挺已經說明主流資金在抱團取暖。隨著MSCI的擴容提速,這些外資會繼續在優質核心資產方面進行重點配置,投資者可以關注這些板塊的動向。

對於是否要跟隨外資加倉,資深私募人士陳熙偉介紹,利好歸利好,還是要尊重盤面,外資偏好優質白馬股和價值股這點大家都知道,所以最終無非就是強弱分化更嚴重。對長短線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不同的選擇,比如對喜歡基本面的投資者,優質白馬股的持續跟蹤,逢低入場是最好的,也是契合外資偏好標的的。而對短線選手來說,參與題材轉換、t1策略、打板等,和這個外資流入的關係就沒那麼大。目前市場不算強勢,所以要考慮加倉的話,還是服從自己的操作策略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