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銀行利息是4.2%,保險公司的利率是複利4.2%,哪個合適?

大海的顏色7231


別做夢啦,保險公司的利率怎麼可能有複利4.2%,一定要先搞清楚,銀行和保險有什麼不同,才不會被誤導。

01,基數不同

就在這段時間,有消息說,有一些預定收益率比較高的年輕型產品要停賣,所以我很懷疑,市場上怎麼可能有4.2%的保險產品。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個複利是怎麼計算的。

如果存錢在銀行,存1萬進去,4.2%的利息就是一年420塊錢的利息,所謂的複利,那麼第2年就是10,420元作為本金,再去計算4.2的利息,也就是我們常識說的利滾利。

如果相同的把這1萬塊錢存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所計算的利息,基數是現金價值,不是保費。也就是說,1萬元的保費在保險公司的現金價值假如是5000元,一年過去之後,利息是210元。

就算有4.2的利息,因為基數小很多,跟銀行的計算方法都完全不同,最後的結果也會小很多。

02,內地保險

我們一定要明白保險是什麼東西?他作為一個行業為什麼能存在?

保險最重要的功能是保障,最初發展起來是因為海上事故比較多。

大家都不知道一艘船出去還能不能回來,這個經濟損失很大,對於船員的家人來說損失也很大,最好的辦法就是所有的船共同定一個公約,為其中一兩首發生了海浪的船,提供賠償。

與此同時慢慢發展起來的就是火災保險,道理也是一樣的。

保險經歷了這麼幾百年的發展,還沒有被其他東西取代,就是因為它的保障功能,而不是因為他的投資功能。

所以保險的複利4.2%,至少在國內來看,是異想天開。

03,海外保險

但是如果是美國的保險產品或者香港的保險產品,還真能找到一些收益率不錯的,關鍵的問題在於,人家的投資環境更好,對保險的投資約束也更少。

而且一旦保險跟一些其他金融工具結合在一起,回報率也容易增加。

舉個例子,投資連接險,就是把保險跟基金投資結合在一起,雖然收益率有很大的波動,但是長時間計算下來,平均8%~10%的收益率是可以實現的。

再比如分紅保險,5%~7%的收益率也是可以實現的,因為對於這一類保險的投資限制,相對靈活一點,不像在內地,限制太大。

還有一些是加槓桿的萬能型保險,我在香港看到有一些這樣的產品,4年或者5年到期,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8%以上,而且安全性還很高。

04,理財還是銀行

寫完上面那個標題,自己都打個問號,保險和銀行比起來,如果需要理財,應該選銀行,畢竟保險公司沒有太多的理財功能。

當然,只是這兩個選擇,就選銀行。

真正的投資理財,連銀行都不合適,畢竟銀行的主要功能只是存款和貸款,靠存款利息,實現不了理財的作用。

想了解更多普通人可以掌握的理財技巧,關注我。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非常好的問題!剛剛看了好多回答,包括很多保險公司的業務同行,都回答的不對。我是某保險公司的培訓崗內勤,看到這些答案,很是汗顏。希望業務外勤帥哥美女們儘量專業些。不專業無未來。

第一,

現在回到題目,首先答題前,先確認一個計息基數(本金)問題,假設二者初始計息基數是一樣的,那不用算,肯定是複利贏定啊。但交到保險公司錢叫保費。既然是保費初始計息基數肯定不一樣的。確認了這一點後,我們接著說。

第二,

保險公司的理財險一般都會給客戶講一個日計息月複利的概念。通過這點來強調理財險的優點。但其實這裡混淆了一個概念就是,銀行理財是單利,是本金×年化。而理財險的日計息是一種複利,這種複利的基數不是本金,而是現金價值。看清楚啊,銀行交10000元就是按10000計息,保險公司可不是按10000算,10000元保費減去運營成本和保障成本就是現金價值(萬能險是初始費用)

第三,

日計息就是隻要保單存在,公司每一天都會給客戶計算利息。月複利就是每月結算一次,而上一月結算後的總金額將作為下一個月結算的基數。假設日計息0.05%的意思是一萬塊錢每天5元利息,月複利×30=月利率。日利息是0.05%,那麼月利率就是0.05%X30=1.5%,也就是說10000元每月10000X1.5%=150元利息。那第二個月本金就是10150,第二個月的日計息就是一天就是5.075元,第二個月利息就是152.25元,本金是10302.25依此論推。

第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如果短期內,理財險肯定拼不過銀行或者證券公司理財,因為理財險複利的基數不是所交本金。所以短期肯定不划算。如果短期要用錢,就更不用考慮理財險了,理財險既然是保險肯定不靈活。

第五,

長期的話,想給自己強制性的存一筆錢,短期內比如二三十年不考慮用,保險公司的理財險的威力就出來了,時間+複利=原子彈。而且是越往後錢越多,越往後漲的越快

。上面講了,基數大了,複利就開始張牙舞爪了。

綜上,沒有所謂合適不合適,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理財功能不同,在家庭理財功能配置裡都是不可或缺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關鍵是看你的需求是什麼。最後祝財商永駐。


力橙財經


銀行利率4.2%和保險公司的複利4.2%哪個更合適?我的答案是分情況看。

功能對比

正常來說銀行存款以單利計息,保險公司的理財保險以複利計算收益。

銀行儲蓄存款可以獲得存款產生的利息,收益安全並且穩定,但是存多少,領多少,跟多的是自助行為,以儲蓄存款來應對未來發生的風險;

保險理財產品除了可以為我們帶來收益,還能為我們提供風險事故安全保障,也就是存多少,保多少。一旦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達成協議,本金可能有一定風險,但是更多的風險卻是轉嫁給了保險公司。

所以從功能性上來比較,保險更勝一籌。畢竟通過存款來理財,在對發生意外時通過本金和利息應對意外支出是遠不如保險可靠的。

收益和靈活性比較

  • 銀行存款利率4.2%

收益:正常儲蓄存款,至少需要3年期以上的存款期限,才能達到4.2%的利率。

大型銀行需要大額存單才能達到這個利率水準,也就意味著你至少存款20萬以上;地方性銀行如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三年期以上存款都可以輕易達到。

我們存錢,資金仍然歸我們存款人所有,銀行講究的是“存取自由”。

靈活性:定期存款的利率是以存款時約定好利率,來計算利息的,雖說以單利計息,但是安全穩定。即使儲蓄的銀行發生風險,仍然有存款保險為我們保駕護航。如果提前支取,利息雖然會有損失,但是本金沒有任何風險。

  • 保險公司複利4.2%


收益:具備理財功能的保險,主要有分紅保險、投資連結險、萬能險三類。

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是,我們投保人一旦購買保險,資金就歸保險公司把控,所有權並不歸我們個人所有,保險公司在承擔保障我們意外風險的同時,有權將資金進行自主投資。

雖然我們購買保險時,保險公司給到我們4.2%的收益率,那也僅僅是預期收益率,是個浮動的值,並不代表保險到期你就能拿到相應收益的。

靈活性:保險產品雖然可以退保,但是一般來講都有一定猶豫期,沒過猶豫期前退保,我們仍能拿回全額保費,一旦錯過,提前退保將會給我們本金帶來比較大的損失。

綜上來看, 存款利率4.2%,安全有保障,且能給我們帶來穩定收益;而保險更注重的是對我們投保人的保障,收益4.2%也僅是個預期收益,保險到期遠低於預期收益的案列比比皆是,建議購買保險時,一定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瞭解細則。選存款還是選保險,在於你更注重資金的收益還是對我們個人安全的保障。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不做投資建議,如果覺著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支持。

財富公元


銀行和保險有本質的區別。

我們所說的利率一般是百分數,比如說4.2%,利率乘以本金所得的錢數叫做利息,所以,一般不要搞混了。

利率是有高低不同的區別,但最主要的區別還是存款時間越長,利率越高。

國家公佈基準利率,各個銀行在基準利率的指導下,結合本銀行放貸的情況和存款準備金,制定本銀行的存款利率。

目前,國家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是1.5%,二年期是2.1%,三年期是2.75%。

各個銀行雖然在基準利率上有所上浮,但普遍上浮有限。一般只有針對大額存單才能夠上浮到55%的優惠利率,3年期存款能夠達到4.2625%。

這種利率表述方式,實際上是三年到期後,總利率是4.2625%×3,結果是12.7875%。

如果是複利的話,應當是(1+4.2625%)的三次方,結果是1.1334,轉化的利率是13.34%。

如果是100萬元,複利計算大約能比單利計算多出5525元的利息。


保險公司,說實話,授予業務限制他不應當開展存款或者理財業務。一般他會有萬能險,投資連結險,分紅險這樣的保險類產品。這些產品都有一定的投資理財功能,不過最根本的功能還是保險的保障作用,比如壽險、重疾險、健康險、醫療保險,這些險的保費都會從繳納的保費中或者收益中扣除的。

總體來看,保險公司單純的理財收益並不是很高,一般為了保險期間做的理財假設都非常低,每年收益率能達到3%左右,就是很不錯的了。

如果能達到4.2%,基本上是產品理論收益能夠做到的極限了,否則風險太高,不符合保險的基本原則。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保險公司達不到這樣高的收益。

另外,我們還要額外支付其他保險的保費,從我們總付出的角度講,收益就更低了。

如果我們純粹是為了投資獲取更高的收益,那麼銀行存款是最穩妥的方式,可以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

當然,銀行理財產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不能保本保息也是有風險的。

至於保險,主要是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而準備的,不能將其作為理財的主要方式。


暖心人社


首先,保險的利率是做不到4.2%的

根據保監會規定,養老年金最高是4.025%

即使是這個4.025%,實際體現於保單中的,也並非是直接按照你的本金存入就開始計算的。

而是按照保單的現價

這裡面的貓膩較多

一般人都搞不清楚

需要用到一個專業的工具IRR來計算

不過,一般人不需要知道

市場上,比較好的養老年金,其收益率基本可以做到4%左右

注意,這個是複利


區別於銀行的4.2%是單利

並且需要連續存款3年-5年以上才可能有這個單利利息


那個合適?

複利的威力隨時間增加,呈指數級增長

所以,很簡單

如果是資金運用週期短,一般10年以內的,都不建議使用保險

可以選擇的替代工具很多:

銀行存款

貨幣基金

股票基金

等等


如果,資金使用週期是10年以上的

那麼,基本上很少有工具能夠比得上保險這種工具了

時間越長

保險的優勢就越明顯

如果是規劃養老

小孩子的教育金、婚嫁金

等等

只要週期足夠長

保險的優勢就越明顯

這是複利的特性決定的


當然,還需要挑一款好的產品才行


我是保險經紀人


安心家保


不得不說,題主這個問題是個好問題。

至於投哪個合適,得看題主投資這筆錢的目的,比如長期投資還是中短期投資。首先我們來看兩者的特點:

保險的優點是比銀行安全、穩定;銀行的優點是比保險靈活,安全性雖比保險弱一些,但也還可以。

保險的缺點靈活性較差,特別是短期內退保領取的話,收益率很低,而且有可能會虧掉一部分本金的,而銀行產品即便遇到急事要支取,一般不會傷到本金。

銀行缺點是不穩定,如果央行利率發生變動,收益也會變動,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已經不再剛性兌付了,所以所謂的收益率也是沒有保證的,而保險的現金價值一旦寫入合同,未來幾十年都不會隨市場利率變化而變化。


中短期(1-5年)投資

選擇銀行的,因為銀行投資是相對靈活的,即便是定期存款或理財,如果真的遇到急用,也可以至少返本拿回來。而且銀行投資一般短期3個月,長期3年左右,如果題主是規劃一筆5年內的投資,銀行和保險之中,選擇銀行要好一些。因為保險的預定利率和銀行理財一樣的情況下(4%),躉交後5年左右取出來,實際收益率會在3%左右,如果1-2年的話,肯定是要虧的,這也是很多不懂保險的人拿保險當理財的一個誤判。


長期(10年以上)投資

選擇保險的,因為保險的收益要比銀行穩定,90年代有些幸運的人購買了一些保險公司預定利率9-10%的產品,現在每年還在享受這樣的收益,是不是要問為什麼現在最好的產品也就4%?不用奇怪,當時一年期存款利率也有接近10%的,而現在存款利率是多少呢?——1.75%。這就是二者在穩定性上的區別。


至於保險複利的威力,我們不妨來看下這張表

左邊是有一定投資經驗和心得的人,他選擇了股票、基金、存款等各種工具,30年裡有20年是賺錢的,10年發生虧損。

右邊時一位是不會投資的懶人,直接買了一個利率長期鎖定為4%的產品,每年只有4%的增長。

最底下的數據時他們30年後的總回報,關於複利的威力,你感受到了嘛?


保樂金融


朋友們好!標題中提出的問題,實際是兩種不同的產品,因而不宜進行簡單的對比…但是如果從標題出發…結合利率(預期收益率),安全性,流動性來看銀行,有一定的特色!


先簡單的看一下利率和預期收益率和安全性!銀行的利息4.2%是預先固定的!任何人不得單方面更改,受法規保護,存款保險制度,50萬本息最高賠付每行戶!保險產品是現金價值(本金購買後,隨時間波動)!安全性較高,收益浮動或不做剛性承諾!就安全性,講存款有他的特點!

再看流動性!存款隨時可1以支取!最低享存活期利息,本金完全保證!保險產品有猶豫期,通常5~15天,過後退保屬於違約,會被扣除現金價值!在15~%60%不等…

以上簡單的對比,很顯然,銀行儲蓄有它的優勢!

但是保險產品也有它的特長!第一分期繳費,長期強制儲蓄的意味!第二有一定保障!既有收益又有保障,還可能參加分紅,一箭雙鵰!另外保險產品的起點較低通常在1000元左右!而存款,要想達到百分之四點幾的利率,通常需要進入大河存單的序列,到20萬以上,而且三年以上!

綜合分析:這兩者各有特長和特色,在同樣利率4.2%,或者預期收益4.2%的情況下,如果對流動性。安全性要求比較高,存款具有優勢!而追求一舉多得,資金長期閒置有保障需求的朋友,保險顯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都是朋友們理財的好助手,正規可信的產品!



理財迦


如果是銀行存款,那麼基本可以等同於無風險產品。首先你的明確,銀行的利息4.2%,是浮動收益、預期收益還是確定就能給到你的收益?如果是後者,那麼明顯的要優於保險理財的收益的。

再來看看保險。保險公司的宣傳一般都圍繞自己複利計息,或者是月月滾存等等,雖然複利的能量確實很大,但保險銷售人員一般不會給你說,利息是基於什麼來給。

理財型保險產品,都有一定的初始費率,水平不低,還有其他的保障成本扣除,等等,扣完之後,才能去計算收益,這個複利的基數是低於本金的。這會造成在前期(好幾年)保單的現金價值都是低於本金的,如果提前支取必然會帶來損失。

所以,即便同樣是4.2%,一個按照本金生息,一個按照低於本金的數去生息,那麼從長期來看,後者一定是遜於前者的。

而且保險並沒有保證收益率一說,收益是浮動的,有些可以有保底收益,有些沒有,在銷售中,很多都是根據演示或者過往收益來給你推銷的,沒有任何的可靠性。


大貓財經


銀行利率4.2%,保險公司複利4.2%,乍一看似乎複利更好,但是仔細對比之後一定還是銀行更合適。


在這裡我們要清楚一個概念,預期收益不等於真實收益,保險公司的所謂複利,更多是鏡中花水中月,只能看不能摸。


如今多家銀行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已經達到4.18%,還可以按月付息。如果每個月把利息放入餘額寶,則綜合收益率能達到4.40%左右。大額存單有20萬元的門檻,現在多家銀行同時推出了大額存款產品,5萬元起存,年利率可以達到4.125%,同樣可以按月付息,綜合收益率依然能超過4.20%。


具體到保險公司,不管是銀行渠道還是業務員促銷,動輒宣傳4.20%甚至5%的收益率,往往達不到。實際上,保險收益率能達到3%就相當不錯了,4.2%更多是宣傳口號。


一筆錢存到銀行,如果著急用提前取出最多隻會損失利息,但是買了保險後如果提前支取,則會損失大量本金,往往少則30%以上,多則超過50%。


保險的意義在於風險防範,而不在於理財。銀行通過存貸款息差獲得最大收益,而保險公司賺錢的核心在於超低的理賠率,以及通過保險資金投資獲得收益,兩者存在巨大差別。相比之下銀行盈利狀況更加穩定,而保險公司一旦激進,甚至會出現虧損,最後則是投保人買單。


廣告再好,還是要看療效,收益率說的再高,拿不到也是白搭。


不管怎麼講,保險要回歸本質,增加保障功能,減少文字遊戲。普通人也要擦亮眼睛,選擇更靠譜的銀行存款,而不是拿保險當作理財產品對待。


財智成功


先說答案:若追求理財收益,不用比較,選擇銀行存款或銀行理財。若追求理財保險雙重功能,則可以考慮保險公司理財產品,但大部分情況下分開夠買更划算。

1.雖然都是預期收益率,但銀行理財更靠譜。


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理財產品給的都是預期收益率,並非固定收益率,這是出於監管的要求。

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可以認為就是到期時真正的收益率,不會有變動。而保險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那真的叫做預期收益率,與市場經濟有強相關性,像當前市場環境不好,其實際收益率會大大低於預期收益率。

也就是說,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更靠譜,而保險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會出現預期不一致。

2.保險理財產品收益率低的原因。


兩者都是理財產品,為什麼保險理財產品通常收益率會低呢?其主要原因是保險理財產品在成立之初,會將一部分資金直接拿去購買保險產品。那麼,能夠參與投資理財的資金就會變少,要想獲得更高的收益難度要大於銀行理財產品。

3.想要保險+理財雙重功能可以分開購買。


保險理財產品最大的優勢就是雙重功能,即保險+理財,這也是眾多朋友購買的主要原因。但實際上,可以單獨分開夠買兩個產品,能夠獲得的理財收益率+商業保險功能更強大。

當然,有一種情況可以選擇夠買保險理財產品,就是保險公司做促銷推出一些帶有強營銷價值的產品。

綜上所述,不建議購買保險理財產品,想要獲取理財收益的朋友直接買銀行理財產品,而想要雙重功能的朋友直接分開夠買即可。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知識,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