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WeChat公眾號:【蔚翎家族辦公室】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亞洲發達國家之一,日本的經濟,經歷過大起大落。它曾與西方強國並駕齊驅,舉國暴富奢靡。也曾經濟泡沫破碎,陷入長達20多年的沉寂低迷。它閃閃發光的鍍金年代,讓當地人們感慨那不真實的夢境,而它沉寂的20年,是當地人不堪回首的痛楚。日本在這20年中,經歷了什麼呢?

閃閃發光的鍍金年代

從1970年起,日本經濟開始與西方強國並駕齊驅。那時的日本,已實現經濟民主化,以“傾斜生產方式”大力生產煤炭、鋼材等,經濟飛速發展,又在1973年的石油危機時,憑藉其特殊的企業體制彎道超車了許多西方國家,經濟進入了令人炫目的鼎盛時期。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1970年的日本街頭

那時的日本,是什麼樣子呢?有一位當時的日本學生說,他在夏威夷機場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白人在竟然為日本人做體力活(之前,在日本,白人都是高人一等,不可能給日本人打工的)。
根據《重返泡沫時代》裡記載,那時日本呈現出國富民強的狀態,日本政府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到處一副繁華盛世景象。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1980年,日本橫濱碼頭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1988年,大興土木的東京灣

全球各個角落都有Made in Japan的產品,野心勃勃的日本企業還在全球展開了大規模的投資和收購,大量美國企業被日本公司吞併,比如索尼以4800億日元買下哥倫比亞影業。

一位日本記者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那時候的日本人,真的不知道什麼叫天高地厚。有人對日本最大的商業地產開發商三菱地所的社長開玩笑,什麼時候把紐約的洛克菲勒大樓買下來吧,那可是美國最高的大樓呀。一年後,三菱地所果然宣佈花2000億日元收購了洛克菲勒大樓,並在大樓的最高處插上了日本國旗。日本人真的發瘋了!”

那時的日本民眾,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對於所有日本國民來說,泡沫經濟帶來的最直觀的體驗就是:錢多了,敢隨便花。當時,日本有一個流行用語:“剎那主義”,即及時行樂。“消費即美德”成了日本人的生活觀念。

日本泡沫經濟極盛時期,眾多上班族下班時揮舞著萬元鈔票爭搶起步價是1萬日元的出租車。當時野村證劵給每位社員年平均交通津貼是300~400萬日元,中層幹部一年是3200萬日元,甚至還有人曾經領過1億日元的補貼!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上班族下班揮著鈔票爭搶出租車

日本民眾大肆用花不完的錢包裝自己的生活,在上層社會,人們紛紛用打高爾夫、滑雪等高端運動來彰顯自己的身份。而企業利用高額的預算來購買高爾夫會員權,上至領導高官富商,下至普通民眾,都能找到機會體驗“上流社會”的生活調性。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1990年,東京,練習高爾夫的人們

日本人消費了全球70%的奢侈品,甚至有法國等百貨公司,對於持有日本護照的遊客,實行限購,人們對物質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退休在家不差錢的日本大媽們也不甘示弱,享樂、旅遊、買奢侈品成為了退休之後最大的樂趣,她們紛紛湧入本土高端商場,甚至是美國、歐洲與大洋洲的奢侈品店掃貨。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1990年,東京銀座打扮精緻的買買買日本大媽

民眾的口袋鼓起來了,想的就是去投資賺取更多的財富。當時的日本股市、基金等交易市場打得一片火熱,虧本居少,穩賺居多。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1983年,日本東京土地開始異常飛漲,當時全世界都相信東京將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國際企業都在東京聚集,希望在這裡取得一席之地。帶著對日本經濟未來的期許,日本居民開始搶購土地。

1987年1月,東京土地同比上漲23.8%,而到了1988年1月,土地價格同比上漲了65.3%。

日本金融業開始自由化改革,即日本開始復興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繁榮,造成股價不斷上漲。1989年日本股市達到頂峰的時候,東京證券交易所日均交易額達到8.8兆日元,總市值突破了611兆日元,佔到了全球證券市場28%的市值比例。日本股市的成交量比大洋彼岸紐約證券交易所高出1.8倍。就在1990年1月4日,東京交易所的股價開始下跌的前一天,居民仍然堅定地認為日本的股價將會在年底達到新高。

到了這個階段,日本經濟開始出現了三大特點:股價上漲、地價上漲、製造業逐漸沒落。

這三大預兆,正是日本亞健康經濟環境重“登高跌重”的預警。

企業通過資本市場更加輕鬆地獲得了低成本資金,企業主不再關注原本的生產經營,而是將這些資金更多投向了金融和土地市場,謀取暴利;而工薪階層也不再盡力勞作,而是通過自身優良的資質獲取銀行貸款,將貸款獲得資金投入股市和土地市場,進而獲得股價和地價上漲的超額收益。

這種現象極大地改變了日本人對於工作及獲取財富的態度。

1980年之前,日本實施“基本農田制度”和“科技興國”兩項基本國策。所有的日本人都信奉“勤勞致富”原則,因為那一代日本人的財富就是通過辛勤勞動取得的,不僅個人財富實現了增長,而且實現了日本國家的復興,所有人都為自己的勤懇勞動感到自豪。

但是到了80年代之後,“勤勞才能致富”的認知被“打破”了。

可惜,沒有多少人聽到這記警鐘,日本企業買遍全世界,國民沉浸在夢幻般的生活中。全民的財富都似乎唾手可得,泡沫煥發著光鮮誘人的光芒。人們對於危機彷彿渾然不覺,更沒想過鉅額財富有一天會化為泡影,災難已在身後......

一場危機正在醞釀當中。

危機導火索:廣場協議

問題來了,日本的盛世景象,是怎麼形成的?難道只是因為延續了前幾十年經濟高速發展的勢頭,受到了龍頭企業的產業的帶動,因此所向披靡、無可撼動嗎?

當然不是。日本經濟泡沫的形成,“廣場協議”是導火索。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美國內部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了治理通貨膨脹,美聯儲三次提高聯邦基準利率,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

這一政策使美國利率上升到20%左右,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流入美國,但是這也導致美元大幅升值,造成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加。為了改善貿易逆差狀況,美國又希望通過讓美元貶值來提高出口競爭力。

1985年9月,美國動員日、德、法、英五國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決定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促使美元有序貶值,這便是著名的“廣場協議”。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簽訂廣場協議與部長們

有人要問了,如果能夠遇見未來日本的坎坷經歷,日本首相為什麼還要籤這份協議?

身為日本首相,廣場協議的積極牽頭人,

中曾根康弘也能預見日元升值意味著什麼,但是他心裡有自己的考量:

第一,當時石油價格暴漲,而石油是用美元結算的,日本作為島國缺乏石油,如果日元升值,手中日元可以兌換到更多美元,從而買到更多的石油;第二,日元升值了,日本的出口企業必然會受損,但是根據日本政府的計算,只要日元升值控制在10%-20%的範圍內,日本的企業是可以承受的;第三,日本在政治、軍事上依然要仰仗美國。日本對美國的貿易差額實在太大了,如果美國因為鉅額的財政赤字垮了,日本也會受到波及。以上,聽起來好像也沒毛病。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中曾根康弘

“廣場協議”簽訂之後,五國開始在外匯市場拋售美元,美元貶值,其他四國貨幣相應升值,其中,日元兌美元匯率三年間升值了一倍,從240:1飆升至120:1。

有一次,一位美國遊客在成田機場外幣兌換處,用美鈔兌換日元,當時日元對美元是222:1,美國遊客看到自己一大把美元只兌這麼點日元,一臉錯愕。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入境美國遊客與日本職員表情形成強烈反差

日元的瘋狂升值打擊了日本出口企業,政府為了支持企業維持高出口額,減輕企業債務,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連續5次下調利率,從1985年的5%降至1987年的2.5%,貨幣供應量連續四年超過兩位數增長,造成國內市場流動性大量過剩。由此,日本進入了流動性推動的泡沫經濟時代。

降低利率保住了日本企業的生產和出口,企業掙得的外匯源源不斷地湧入日本的銀行。為了擴大營業利潤,日本銀行想盡各種辦法,利用超低利率拼命發放貸款。房地產抵押貸款的風險較低,於是日本商業銀行紛紛將資金投放到這一領域。

來自銀行的大量貸款流入房地產市場,開始推高房價。1987年,東京的房價漲了53%。上班族們見此情坐如針氈,趕忙向銀行貸款買房子,唯恐以後難“上不了車”。有一次,東京某商品房搖號抽籤,55平方米總價竟高達6200萬日元,搖號率僅為1/3700,到了1988年,搖號率降到了1/6200!

日本電視臺(日テレ)在一次東京的房產抽籤現場,拍攝下了一個年輕人因多次抽籤未果現場崩潰的場景。上千萬觀眾看到了這個等著新房結婚的年輕人,因過度傷心崩潰而倒地抽搐的樣子,令人絕望而唏噓。

國際熱錢的湧入加速了日本房地產泡沫的膨脹。“廣場協議”之後,日元每年保持5%的升值水平,國際投資客們迅速湧入日本,在日本的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上呼風喚雨。如此循環往復,股市、房價繼續上漲,泡沫越吹越大。

到了1989年,日本地價攀升至2137兆日元。日本電視臺主持人在一檔節目中,曾指著東京地圖自豪地說:"東京總底價已超過了美國全土的價格,很快將是美國的兩倍!”

這個過程持續了大約 6 年,期間日本住宅用地價格上漲 73%,六大主要城市上漲 169%(年均增速18.4%),其中 1987-1990 年間年均增速高達 24.6%,超過 1955-1974 年快速上漲期的平均增速。

“廣場協議”後引發的一系列現象,讓日本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經濟泡沫破碎

一本叫做《戰後日本經濟史》的書中說,“如果所有人都專注於通過理財技術獲取財富,而不再踏實工作,整個經濟就無法創造出附加值,最後只能變成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

1990年,日本生產性行業的貸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產行業的貸款比重卻上升為37%。繁華的經濟大殿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樓閣,危若累卵。

日本政府也意識到了經濟泡沫,一個叫做三重野康的男人上臺,成為了日本央行的行長,他在上任後八個月內,連續三次加息,意圖對過熱的經濟進行撥亂反正。但是經濟的向上或者向下波動必然出現羊群效應,最終的結果就是矯枉過正。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三重野康,被人們稱為“刺破泡沫的男人”

三重野康一上臺,就不斷打壓通脹,日本政府突然收縮貨幣政策,從1989年5月31日上任,到1990年8月底,日本商業銀行的貼現率從1%上調到了6%。

一頓猛藥之後,由於宏觀調控政策力度過猛,泡沫迅速被刺破!

首先捱打的是股票市場。幾乎是一夜之間,股市轟然崩盤,日經指數迅速跌破30000、20000、10000大關,最低跌破5000點。1990年,是日本股市有史以來最黑暗的一年,股市暴跌70%,自此,日本股市陷入了長達20年的熊市之中。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1970-2015年日本股價走勢

1991年,日本房市也開始坍塌,再加上後續“地價稅”等的進一步壓迫,囤積了大量土地的“地主”紛紛出售土地,日本房地產市場立刻進入“供大於求”的窘迫環境。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樓市泡沫破裂之後,日本房奴睡街頭

多種因素疊加,加速了日本房地產經濟的全面崩潰。在泡沫時期房價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大都市圈(東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在泡沫破裂後的價格也跌得最慘,跌幅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1980-2007年日本全國平均房價及東京都平均房價走勢圖

日本統計局數據顯示,日本土地價格從1992開始持續下跌,截至2015年,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價格跌幅為65%,所有城市跌幅為53%。

1992-2000 年間,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價格下跌 55%,中小城市(六大主要城市以外的城市)跌幅為19.4%。

緊接著房地產泡沫破滅的是金融機構,作為土地投機主角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因擁有大量不良債權而陸續破產,而給這些機構提供資金的銀行也因此背上了鉅額不良債權。當年,日本21家主要銀行宣告產生1100億美元的壞賬,其中1/3與房地產有關。

1991年7月,富士銀行的虛假儲蓄證明事件被曝光。接著,東海銀行、協和琦玉銀行也被揭露出來存在同樣的問題。銀行醜聞不斷曝光,使日本銀行業產生了嚴重的信用危機。數年後,幾家大銀行相繼倒閉。1992 年至 2003 年間,日本先後有 180 家金融機構宣佈破產倒閉。

由於日本的整個金融市場環環相扣,經濟增長又和虛高的資產價格,消費泡沫相關。老百姓早已經把錢從銀行搬到了股市,樓市和其他理財產品中。最終整個資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對社會引起了連鎖反應。這讓許多日本人的財富一夜之間回到瞭解放前。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日本膠囊酒店

“土地神話”破滅,中小銀行破產,證券醜聞暴露……接連的打擊讓日本民眾對資本市場喪失了信心。此後,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國際大勢的影響,日本房地產市場誇張的輝煌,就此告一段落。

經濟沉寂的歲月

泡沫破滅後,日本房價在25年之後,至今仍不及最高價的一半;日本股市25年後,還不到最高點40000點的一半。日本經濟也經歷了失去的20年,長期低迷。

日本“大國夢”幻滅:經濟泡沫破碎與沉寂的20年

1983-2019年日本全國平均房價走勢(來源:日本國土交通省2019年最新數據)

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和超低速增長開始,日本人民絞盡腦汁,用盡渾身解數,希望重振日本經濟奇蹟的雄風。

從2007年到2012年短短5年時間裡,日本相繼換了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鳩山由紀夫、菅直人和野田佳彥五任首相人選,然而這些人都難以很好地應對日本經濟增長乏力。

安倍晉三(繼2006年上臺後)第二次上臺,提出了振興日本經濟的“三支箭”(即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和刺激消費),才給日本人打了一劑強心針,安備也因此得到民心支持,長期執政。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如履薄冰,堅決不再重蹈覆轍,安倍晉三目前的經濟改革就是干預民間經濟活動,加強政府對經濟的管制。

現在的日本,似乎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長期處於超低通貨膨脹環境(通貨膨脹率僅為0.7%),日本人民手中持有的資產,豈止是低泡沫,幾乎沒有泡沫,日本也因此成為了地球上最穩固的經濟體之一。至此,距離90年代的輝煌與黑暗歲月,已過去30年。

我們是WILLING蔚翎,我們將定期推送一手國際資訊與專業金融乾貨!敬請關注:

WeChat訂閱號 :【蔚翎家族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