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忻州市 五臺山 觀海寺 又稱明月池


觀海寺創建於北魏,屬五臺山歷史悠久的古剎。寺體坐北向南,現存有大雄寶殿、金剛菩薩殿,兩側配以僧房,圍成一處方院。大雄寶殿正面3間,前裝板壁,後裝格扇,裝修較為特殊;金剛菩薩殿正面3間,殿內的金剛菩薩造型奇特,黑臉黑身,偉岸高大,右腳登地,左腿屈起,腳踩風火輪,呈“金雞獨立”形。

菩薩的腳腕、手腕戴鐲,雙耳戴環,腿上筋肉暴起,臂上纏繞長蛇,面部一副堅毅剛直的表情。頭上又有頭,疊至九個,伸出十八臂,皆執法器,所以此像又稱“九頭十八臂黑金剛菩薩”。佛家稱文殊菩薩有“三十二相”,這位就是文殊菩薩顯聖為金剛的法像。

觀海寺中有一小水池,水色透明,清澈見底。據《清涼山志》記載,曾有人在漆黑的夜裡,看見池內有明月。人們以為菩薩顯靈,觀海寺因此逐漸被改稱為明月池。遊人從後殿繞到西配房後,可觀賞到明月池,池邊砌成圓形,池中心一小孔中有泉水滲出,近前下望,有如一面圓鏡。當雨水旺季,地下水上升時,滿池清澈玉液,可映月影於池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