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賽岐,如此牛氣的地方!

福安賽岐,如此牛氣的地方!

福安新聞網(鄭美珊)“故鄉美兮遊子思,宏圖起兮眾心喜。北望太姥山兮,天風浩浩,南眺三都澳兮,海波漪漪。世界鉅變兮不我待,美夢成真兮新世紀。賽岐兮,賽岐兮,其勉力奮進乎兮!”這是張炯先生《賽岐賦》裡的詞句。當我讀到此賦時,對賽江的讚美之情,奔湧心頭。驅車路過,只要時間允許,總愛逗留一番。賽潮湧雪,鰲峰吐日,紗帽奇石,三江石牛,盡攬眼裡,總是讓人流連忘返。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據記載,賽岐之名,緣於賽岐港裡。東岸有座大賽山,西岸有座小賽山,儼如一對情侶遙遙相望。賽江裡有兩塊像牛一樣的礁石,人們稱之“神牛”。隨著潮漲潮落,“神牛”形象幻化萬千。據傳“神牛”原是天上的仙女,因嚮往人間的生活,偷偷下凡,與一個男子結為夫妻,不料被天庭察覺,貶為石牛。據說,古時居住賽江邊的人家,夜裡經常能聽到神牛的呼喚聲。福安方言將礁石叫“岐”,這就是賽岐的由來。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漫步四季如春的和平棧道,依稀可見江中石牛背上的賽岐大橋的橋墩,橋面上車輛往來,人頭攢動,人聲喧鬧,一派繁華景象。此時我就會聯想到鎮中心的牛兜環島上,聳立著的一組石牛雕像:昂首望天的公牛旁,依偎著含情脈脈的母牛,正慈愛地舔著小牛犢。雕像寓意和諧,和睦,和平。賽岐又稱“牛城”,象徵著賽岐的騰飛。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夜晚的和平棧道,又是別樣的風味。海風徐徐,賽江兩岸風光旖旎,華燈初上,高樓林立,燈光點點,映紅半個夜空。一對對俊男靚女竊竊私語,一群群跳著舞的大媽在一聲聲《我和我的祖國》的音樂旋律中激情奔放。五顏六色的燈火倒影在碧波盪漾的水中,彷彿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樹冠如蓋的榕樹下,有幾位在嘮嗑的老伯,他們的笑聲此起彼伏。我好奇地詢問老伯榕樹的年齡,老伯笑呵呵地告訴我,老賽岐人都知道“先有榕樹,後有上岐頭(和平街)”,和平社區興建的江濱溼地公園,就是為了保護和襯托榕樹這一道亮麗的風景。棧道中段出口旁,便是“騎樓式建築”的江景房,是賽岐鎮去年竣工的臨江危舊房改造工程,保持原始騎樓建築的風格。當地人所謂的“十里長街不打傘”,指的就是這騎樓建築。騎樓建築本是西洋建築風格,1840年,隨著對外通商,逐漸融入中國,常見於廣州,閩南一帶。和平街是百年商業老街,隨著商貿發達,商賈雲集,不少商家也紛紛蓋起騎樓,便於坐店經營,既遮陽又避雨。走在騎樓下的廊道,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它的格局已不再是單門獨戶,而是顧客鄰居的公共空間。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與騎樓相鄰的大碼頭,江中舟楫穿梭,鳴笛鼎沸。在過去的以海路為交通主幹的時代,曾經是賽岐最繁華之地,也是閩浙沿海船隻物資交易集散地。碼頭上晝夜人群熙攘,曾為賽岐贏得“閩東小上海”之美譽。記得小時候,“賽車”輪船從下白石到賽岐,一天只來回一趟,途徑故鄉六嶼,父母偶爾帶我到賽岐走親訪友,我總是興奮的早早等在碼頭上,看海浪拍打碼頭的臺階,嘩嘩聲響。而今碼頭雖已退出歷史的舞臺,但它仍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歲月靜好,成為歷史的見證,向後人訴說歲月的滄桑。沿江處的下港社區有一個船家小區,是連家船民上岸安置點。下港路寬敞清潔,路中有個“老虎沉江”的水渠斗門,斗門裡的水磅礴奔流賽江。據傳,古代有個客商,帶著一家人乘船經過賽江海域,突然狂風大作,船沉江中,一家只剩一個小孩。多年後,這個小孩高中狀元,前來江邊祭祀。後人把沉船的地方叫“老虎沉江”,以警示過往船隻繞行。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沿水泥路往坡下走,就到船家小區。小區裡有六幢安置房,住著43戶甘江漁民。安置地原屬寧德木材水務公司,1997年漁民入住,2015年政府扶持撥款,建成溼地濱江公園。放眼望去,濱江公園棧道上,孩子們正追逐嬉戲著,喧鬧聲聲。棧欄邊上,有一臉上佈滿皺紋的老阿姆正在織漁網。老阿姆對我說,以前一家人吃喝拉撒都在一條船上,搬新家的晚上,躺在床上,盡情的伸展曲蹄腿,感覺做夢一樣。現在一家人還是以捕魚為生,每到春末夏初,捕撈鳳尾魚季節,運氣好的一天可收穫上千元。漁民上岸,在古代只是一個夢想,阿姆的臉上洋溢著漁家幾千年夢想成真的喜悅。她織網的岸邊,一艘漁船正順著波浪載沉載浮。溼地公園已開滿豔麗的牽牛花,這真是一副人世間最美的畫卷。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賽岐,在水路交通為主的過去是福安繁華的重鎮;在高速高度發達的今天,仍是福安重要經濟區。“牛城”!“牛城”!永遠就是如此牛氣沖天!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