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文章轉自:最愛大新疆

清代,迪化(現烏魯木齊)的街路不超過10條,而現在有3000多條,名稱也越來越豐富。

清朝

老百姓叫出“東南西北”門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迪化城,設4座城門:東惠孚、西豐慶、南肇阜、北憬惠。

這是官方命名,老百姓覺得叫起來太拗口,漸漸就叫成了東門、西門、南門和北門。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1772年,清朝政府又在迪化城西北建了鞏寧城,城內移駐滿營官兵,所以人們稱其“老滿城”。

(烏魯木齊老滿城西門)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老滿城周邊大多數地名是以開發屯田聚民點來命名,比如,頭工、二工、中營工、三工、地窩堡等。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現在地窩鋪已經是國際機場)

光緒十二年(1886年)迪化城開始擴建。清政府在如今的建國路一帶建了“新滿城”,與迪化城合為一城,並聯通了在同治三年(1864年)毀於戰火的老滿城。

(一段老滿城舊址城牆)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當時,整個迪化城設7個門,當時道路建設無序,城內以大十字為中心,分為東、南、西、北4條大街。

巡撫衙門所在地就在如今的人民廣場一帶,周圍街巷商業繁華。

(現在的烏魯木齊大小十字依然很繁華)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較有名的有銅鋪街、衣鋪街、荷花巷、留仕巷,銅鋪街、衣鋪街是賣銅器、衣服的地方,留仕巷則是旅館較多,主要為地方官員來辦事住宿等,這些街巷後來在民國時期都拆了。

(現在的烏魯木齊大小十字依然很繁華)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那時也有了車市巷、馬市巷、山西巷、南關、西關、北關、南梁、西河壩、二道橋子等街路和地片名稱。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烏魯木齊小西門西大橋交界)

如今的小西門當時被稱為徠遠門,就是如今的徠遠賓館附近,西河壩是指烏魯木齊河以東到西大橋那一片。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東風路)

清代時,如今的東風路西段叫參將巷,因為住著很多軍隊官員,中段是銅鋪街,東段叫縣正街。

(文化路)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文化路當時叫漢城街,因為此處做生意的漢族人很多。現在的健康路當時有一部分叫西箭道子,因為它直、遠、細。

(二道橋已建成國際大巴扎)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清末迪化城繁華的市井氣息主要在北門以南,直到二道橋子。很多從南疆來的人從南關要進城,但那時普通百姓不能隨隨便便進城,有些進不了城的人就在城外安頓做買賣,逐漸在城門外形成繁華的街市。

民國

江河命名道路成風

(明德路大銀行)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民國時迪化街路建設特點是:雖進行了擴建仍基本在迪化城內進行。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明德路毛澤民故居)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明德路,這個路名可以說是當時街路名中最有文化品位的一個。經過考證,這個路名是北洋政府時期楊增新主政新疆時由他命名的。明德路清朝時是布政司衙門所在地,老百姓一般是不能隨便去的。

楊增新曾是清朝進士,有文化喜歡引經據典,明德這個詞出自《大學》裡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個名稱沿用至今,可見它的魅力。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民國時期,主要是上世紀40年代國民黨時期,迪化曾有較大規模的規劃和擴建,範圍主要是烏河以西(今沙區範圍)。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黃河路)

規劃建設了一批街路並命名,揚子江路、長江路、黃河路、錢塘江路、黑龍江路、經一、二、三路都是那時命名的。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奇台路)

除了以江河命名為主,有些街路用縣名命名,奇台路、吐魯番路、烏蘇路、乾德路(現五一路,那時米泉名稱為乾德縣)。

(左公祠)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有些街路也因人名而命名,比如,現在的和平南、北路命名為左公南北路(紀念左宗棠收復新疆,當時左公祠位於現天百附近)。

解放後

改名潮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光明路)

新中國成立後,上世紀50年代,烏魯木齊的街路建設有了大發展,特點是衝出了老城牆,朝四面八方發展,重點是向南、向北。

首先拓建的是光明路,這裡以前是一片亂墳崗,一般很少有人去那裡,兵團一來迪化就駐紮在那裡,路也是他們建的,因為這是通往西大橋必經的路,取名光明。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新華南路)

後來又拓建了新華南北路、友好南北路、北京路、西山路、幸福路、五星路等。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紅旗路)

1953年,又把原來的舊城牆拆掉,在舊城壕裡修建了紅旗路。文藝路在老北門位置,也是城壕改造而成。

當時,有些街路的舊名消失或更改:

大十字南大街更名為解放路,因為當年彭德懷同志從烏拉泊經這條路進入迪化,所以改名為解放路。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解放路)

原來的洋行街更名為勝利路。團結路從清朝到解放經過3次更名,分別為皇城街(清同治年),中訓路(民國時期),團結路(解放後)。

(勝利路)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文 革時期興起了改名潮,城市街路也不能倖免:

上世紀50年代中蘇友好時,友好路上還有中蘇有色金屬公司等,友好路也因此得名,但在後期,友好路被改成了反修路,意為反對修正主義。如今的友好商場那時叫反修商場,直到上世紀80年代,人們還在說“去哪!”“去反修商場。”

(友好商場)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中山路被改為紅衛路,路兩邊的商鋪很多都改成了紅衛命名,如紅衛照相館、紅衛食堂等,因對市民的生活影響較深,現在50歲以上的人很多都記得。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中山路)

光明路改成了反帝路,不過由於路兩邊單位較多,所以老百姓叫得少。連明德路都改成了興無路(振興無產階級)。和平南、北路改為革命路。

(大寨溝)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另外,大寨溝這個名字是農業學大寨時命名的,後來那個地方雖然沒了,但因為公交站點的名稱而被人們叫到了現在。

改革開放

路名少了政治色彩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1976年到1978年,政府開始重新清理城市街路名,很多都恢復到了之前老百姓人人熟悉的名稱,但路名承載的那段歷史,卻留在了很多市民的心裡。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七紡=七一棉紡織廠)

改革開放後,烏魯木齊市主要向西、向北發展。街路命名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形成了以街路為框架,小區為地名的格局。以前以單位命名街路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要說哪個單位在哪裡,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但如果一說哪個大型小區,人人都知道。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當年的紅十月拖拉機廠,現在是紅十月小區)

雖然街路命名要避免以企業命名,但由於老百姓長期的習慣,一些企業名已經不代表企業了,而是轉化成了地名,很難更改。

比如,機械廠、二毛、二鋼等等,現在這些老企業都不存在了,但名字作為地名被保留了下來。但也有正在逐漸改掉的,比如,BRT7號線西山塑料廠站改成了四道岔。

(現在的二毛)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大寨溝站雖然廣為人知,但因有很濃的政治色彩,在修建地鐵時就把該站名改成了中營工站,中營工是清代時一片清兵屯田的地方,這種命名體現和繼承了歷史特色。

烏魯木齊市老地名大盤點!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如今,很多老的街路早就消失了,但老名稱卻作為公交車站站名保留下來。

如,八樓,大、小西門等,這些都是上世紀50年代初就以它們的名字命名的公交站,幾十年來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才沿用至今,為城市保留了珍貴的歷史記憶。

口述人

解玉忠,70歲,自治區地名學會理事長,烏魯木齊市地名學會副會長,從事新疆地名研究4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