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七首立冬詩,七件立冬事

立冬是農曆24節氣中的一個,同時也是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氣之一。所謂的“冬”代表的就是時序終了,“立冬”則表示已經進入到了寒冷的季節,萬物皆收藏,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七首立冬詩,七件立冬事

在古代,立冬是一個重要的節氣。立冬之日,天子需要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在北郊迎接“冬神”,並且有賞賜群臣冬衣、憐恤孤寡的制度。立冬意味著從秋到冬的轉換,因此很受古人重視。而我國古代的詩人都是體察入微的,很多的詩人都有寫過關於立冬的詩詞。

《立冬》唐代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七首立冬詩,七件立冬事

即使是詩仙李白,在立冬這種寒冷的日子裡,也覺得凍筆凍手,懶得寫詩,貪戀暖爐溫酒。

《立冬》宋代陸文圭

早久何當雨,秋深漸入冬。 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隨風。邊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籬門日高臥,衰懶愧無功。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七首立冬詩,七件立冬事

秋天漸深,就已入冬,花兒凋敗帶著露水,紅葉飄落隨著秋風。

《立冬》宋代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黃楊倔強尤一色, 白樺優柔以半疏。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七首立冬詩,七件立冬事

立冬時節,荷塘已是衰敗枯景,西風變成北風,就更冷了。 若能在家裡小火爐旁相約吟雪吟梅該是多好。

《立冬》明代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七首立冬詩,七件立冬事

秋風吹進院落,落葉飄落,單靠寒意就知道今日立冬了,禪燈孤冷,更添悲涼。

《立冬即事二首》宋代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七首立冬詩,七件立冬事

寒風細雨就知道冬天來了,院子裡樹葉枯黃,但是也不需要有壞心情,冬日思春,更聞梅香。

《今年立冬後菊方盛開小飲》宋代陸游

胡床移就菊花畦,飲具酸寒手自攜。野實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復如齏。傳芳那解烹羊腳,破戒猶慚擘蟹臍。一醉又驅黃犢出,冬晴正要飽耕犁。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七首立冬詩,七件立冬事

酒後就忘了此時是冬天了,賞菊小酌,羊腳蟹臍更添愜意。

《立冬日野外行吟》宋代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七首立冬詩,七件立冬事

立冬,就是秋天冬天相交的日子,野外遊玩一圈,乘著月色而歸,也是很美好的事情。

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這些都是溫熱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七首立冬詩,七件立冬事

立冬來了,你準備好了嗎,要做好保暖哦。對歷史文化或詩詞音樂感興趣就關注“詩而歌之”或搜索黃璐中國詩詞音樂會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