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脆弱玻璃心,深夜終於忍不住放聲痛哭: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敏感脆弱玻璃心,深夜終於忍不住放聲痛哭: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前言 | 我曾經為自己的敏感感到抱歉

我曾經為自己的敏感、脆弱、玻璃心感到苦惱,甚至感到抱歉。

下面的話經常出現:

—“你應該要活潑一點。”

—“你太不合群了,要學會享受社交。”

—“你為什麼就不能堅強一點呢?”

這裡面有別人對我說的,也有自己對自己說的。

鼓勵你去改變的聲音縈繞耳際,很難真正去愛自己。

這引發了我一個試探性的假設:我敏感、脆弱、玻璃心,如果我不改變,我就不配得到愛。如果我保持本來的我,那他們都會離我而去。

直到我讀了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的《高敏感是種天賦》,它讓我明白:

高敏感特質的確存在一定的侷限,但你無需為自己的高敏感特質感到抱歉。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也可以享受高敏感特質帶來的豐盈、自由的生活。

這本書沒有鋪墊大量理論和研究(但也足夠充分了解高敏感這種特質了),而是聚焦於具體情境的解決方法和自助指南,甚至還在書的末尾附了兩份實用貼士:

  • 一份《給高敏感族的活動創意清單》
  • 一份《測一測你的敏感指數》測試

基於這本書的閱讀,提煉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分享給大家,本文以兩個部分展開:

  • 認識高敏感特質,瞭解它的侷限及優勢
  • 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們享受高敏感特質帶來的豐富生活

01

高敏感族:用發達的觸角探測周圍的世界

有一群人擁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周圍發生的事情、像擁有觸角般靈敏地探測他人的感受和情緒。

他們顯得有些 “玻璃心”:

——會反覆揣摩他人無心的一句話,或是很容易被他人的一個細微眼神、表情打擊。

他們顯得有些 “脆弱”:

——疼痛閾限相對較低,面臨痛苦和創傷,會比一般人經歷更多的痛苦。

他們顯得有些 “過於熱心”:

——共情能力很強,非常擅於傾聽,卻很難從他人的痛苦和經歷中抽離出來。

他們甚至有些 “聖母”:

——他們有強烈的責任感,當感知到周圍的緊張和不安時,迫切想要捲入其中承擔責任,甚至給自己施壓,迫使自己立即去改善一切。

這就是高敏感族,與之對應則是高度復原力族。

“高度敏感型人格”的概念,是美國心理醫生伊萊恩·艾倫(Elaine Aron)首次提出的。

她的研究發現,有30%的高度敏感族,在社交活動中是活躍分子。這個發現打破了高敏感特質等同於內向的說法,這使得大家都去重新審視“高敏感型人格”。

她還提出高度敏感族是不同特製的結合體:盡責、創造、積極向上、易受影響、共情等。

這意味著高敏感的特質具有侷限,但同時也是創造性、專注力和同理心之源。

正如心理學家榮格(C.G. Jung)對高度敏感人格的評價:

“高度敏感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人格特點……沒有比把高度敏感歸為一種病理特徵更離譜的事。如果真是這樣,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態的了。”

02

為什麼高敏感族很容易被他人影響

共情能力過剩是高敏感族的一個顯著特徵。這是否有什麼生理基礎?

其實,人類在腦部有一種鏡像神經元,它們的存在能讓我們去“閱讀”他人的情緒和感受,將自己置換到他人的位置去思考,從而做出準確的感知和反應。

比如,當我們觀看跌宕起伏的電視劇劇情,也會自然隨著主人公的情緒產生相似的情緒。

神經科學家、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者——賈科莫·裡佐拉蒂所著的《我看見的你就是我自己》中這樣描述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它們從個體生命形成之初就已經存在,從在母親的子宮裡就開始跟隨我們,一直到最複雜、最危險的現實世界,是我們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繫的主要生理資源。換句話說,沒有這種特殊的神經細胞,我們就不會建立共情與人際關係。

這就是我們建立共情的基礎。

那麼,高度敏感族的共情能力與其他人有何不同呢?

“高度敏感型人格”的概念提出者艾倫做了一個實驗,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來檢測高度敏感族對於感覺輸入的大腦神經反應。

實驗中分別給被試者看愛人和陌生人的積極、消極、中性的面孔圖片,結果顯示:高度敏感型人看圖片的過程中,包括鏡像神經元在內的與共情相關的腦區的激活程度明顯高於其他人。

而共情能力非常高的這類人,被精神病學家朱迪斯·歐洛芙(Judith Orloff)稱為“共感人”。

她在《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冊》中提到,“共感人”擁有“治癒人心”的力量,他們可以快速地“代入”他人的心理和情緒,因此他們身邊常常圍繞著傾訴者。

“共感人”常常感到內心超出了負荷,但由於缺乏適當的防禦機制,他們會不加節制地與他人感同身受。

往往這也是他們為關係所累、消耗內心能量、陷入內心混沌的主要原因。

03

在這個麻木的世界,你可以敏感一點

是否有人告訴你,你太敏感了?

你是否想過,敏感天性除了帶給你痛苦和掙扎,其實也是快樂的源泉,帶來同理心、創意、精神力量和高質量的生活?

這其中的訣竅在於認識自己敏感特質的前提下,多為自己留些空間。

1、為自己創造空白空間

高敏感族的忍受閾限比一般人要低,也就是說,如果一直處於刺激中,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刺激,他們都會被刺激吞噬,無法發揮自己的潛能。

空白空間就是在混沌的世界裡,你的一塊自留地,一段完整的時間。

在空白空間裡,盡情享受獨處和靜謐,關掉電子設備,摒除“立即回覆”的執念。

在離線狀態中,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用考慮這對於你來說是否有用,偶爾也要允許自己做一個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高敏感族本身就具有敏銳和細膩的感知能力,在空白空間裡,更利於享受到敏感天賦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2、明確邊界,建立內心的秩序

是時候為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行一次“斷舍離”了。

那些不斷索取、不斷消耗你的人際關係,試著和他們保持距離,設定明確的界限。

如果無法捨棄,就無法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去恢復休息,去積極創造。

學會說“不”,就是學會保護自己,為自己內心築一個堅固的堤壩。

3、勇敢表達自己

高度敏感族常常會感到外界的刺激要將他們侵蝕,外界的雜音要將他們淹沒。

在人際關係方面,他們擅於傾聽他人,總是在接受信息,很少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如果一直把自己的心聲藏起來,那麼別人就不太可能會了解真實的你,也不會去回應你的需求。

一個高度敏感者,在面臨朋友頻繁的外出邀約時,會覺得疲倦不堪但是又很少會說出來,害怕傷害到朋友,讓朋友失望。

邁出那一步,說出你真實的感受,讓他人試著去了解你,再進一步去理解你。這同樣也是一種解放。

在日常活動裡,可以嘗試日記、音樂、藝術等形式來抒發情感,表達自己。

4、創意活動清單

  • 讀書/音樂/戲劇
  • 瑜伽/普拉提等溫和運動
  • 跳舞,讓身體自由舞動
  • 接觸大自然,戶外野餐
  • 漫無目的地散步
  • 記日記/寫詩
  • 插花/陶藝/畫畫
  • 為自己精心準備一餐美食
  • 冥想
  • ......

結語 | 不設限的人生

瞭解自己的高敏感度特質,接納自己的侷限所在,並不意味著為它屏蔽一切。

一旦將自己定義為某一類型,你就會為自己設定界限,忽略自己成長和發展的潛能。

接納自己的特質,別為自己設限,去創造自己豐盈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