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脆弱玻璃心,深夜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敏感脆弱玻璃心,深夜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前言 | 我曾经为自己的敏感感到抱歉

我曾经为自己的敏感、脆弱、玻璃心感到苦恼,甚至感到抱歉。

下面的话经常出现:

—“你应该要活泼一点。”

—“你太不合群了,要学会享受社交。”

—“你为什么就不能坚强一点呢?”

这里面有别人对我说的,也有自己对自己说的。

鼓励你去改变的声音萦绕耳际,很难真正去爱自己。

这引发了我一个试探性的假设:我敏感、脆弱、玻璃心,如果我不改变,我就不配得到爱。如果我保持本来的我,那他们都会离我而去。

直到我读了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的《高敏感是种天赋》,它让我明白:

高敏感特质的确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你无需为自己的高敏感特质感到抱歉。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也可以享受高敏感特质带来的丰盈、自由的生活。

这本书没有铺垫大量理论和研究(但也足够充分了解高敏感这种特质了),而是聚焦于具体情境的解决方法和自助指南,甚至还在书的末尾附了两份实用贴士:

  • 一份《给高敏感族的活动创意清单》
  • 一份《测一测你的敏感指数》测试

基于这本书的阅读,提炼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分享给大家,本文以两个部分展开:

  • 认识高敏感特质,了解它的局限及优势
  • 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享受高敏感特质带来的丰富生活

01

高敏感族:用发达的触角探测周围的世界

有一群人拥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像拥有触角般灵敏地探测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他们显得有些 “玻璃心”:

——会反复揣摩他人无心的一句话,或是很容易被他人的一个细微眼神、表情打击。

他们显得有些 “脆弱”:

——疼痛阈限相对较低,面临痛苦和创伤,会比一般人经历更多的痛苦。

他们显得有些 “过于热心”:

——共情能力很强,非常擅于倾听,却很难从他人的痛苦和经历中抽离出来。

他们甚至有些 “圣母”:

——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当感知到周围的紧张和不安时,迫切想要卷入其中承担责任,甚至给自己施压,迫使自己立即去改善一切。

这就是高敏感族,与之对应则是高度复原力族。

“高度敏感型人格”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医生伊莱恩·艾伦(Elaine Aron)首次提出的。

她的研究发现,有30%的高度敏感族,在社交活动中是活跃分子。这个发现打破了高敏感特质等同于内向的说法,这使得大家都去重新审视“高敏感型人格”。

她还提出高度敏感族是不同特制的结合体:尽责、创造、积极向上、易受影响、共情等。

这意味着高敏感的特质具有局限,但同时也是创造性、专注力和同理心之源。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C.G. Jung)对高度敏感人格的评价:

“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没有比把高度敏感归为一种病理特征更离谱的事。如果真是这样,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态的了。”

02

为什么高敏感族很容易被他人影响

共情能力过剩是高敏感族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是否有什么生理基础?

其实,人类在脑部有一种镜像神经元,它们的存在能让我们去“阅读”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将自己置换到他人的位置去思考,从而做出准确的感知和反应。

比如,当我们观看跌宕起伏的电视剧剧情,也会自然随着主人公的情绪产生相似的情绪。

神经科学家、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者——贾科莫·里佐拉蒂所著的《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中这样描述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它们从个体生命形成之初就已经存在,从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跟随我们,一直到最复杂、最危险的现实世界,是我们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主要生理资源。换句话说,没有这种特殊的神经细胞,我们就不会建立共情与人际关系。

这就是我们建立共情的基础。

那么,高度敏感族的共情能力与其他人有何不同呢?

“高度敏感型人格”的概念提出者艾伦做了一个实验,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来检测高度敏感族对于感觉输入的大脑神经反应。

实验中分别给被试者看爱人和陌生人的积极、消极、中性的面孔图片,结果显示:高度敏感型人看图片的过程中,包括镜像神经元在内的与共情相关的脑区的激活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人。

而共情能力非常高的这类人,被精神病学家朱迪斯·欧洛芙(Judith Orloff)称为“共感人”。

她在《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册》中提到,“共感人”拥有“治愈人心”的力量,他们可以快速地“代入”他人的心理和情绪,因此他们身边常常围绕着倾诉者。

“共感人”常常感到内心超出了负荷,但由于缺乏适当的防御机制,他们会不加节制地与他人感同身受。

往往这也是他们为关系所累、消耗内心能量、陷入内心混沌的主要原因。

03

在这个麻木的世界,你可以敏感一点

是否有人告诉你,你太敏感了?

你是否想过,敏感天性除了带给你痛苦和挣扎,其实也是快乐的源泉,带来同理心、创意、精神力量和高质量的生活?

这其中的诀窍在于认识自己敏感特质的前提下,多为自己留些空间。

1、为自己创造空白空间

高敏感族的忍受阈限比一般人要低,也就是说,如果一直处于刺激中,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刺激,他们都会被刺激吞噬,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

空白空间就是在混沌的世界里,你的一块自留地,一段完整的时间。

在空白空间里,尽情享受独处和静谧,关掉电子设备,摒除“立即回复”的执念。

在离线状态中,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用考虑这对于你来说是否有用,偶尔也要允许自己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高敏感族本身就具有敏锐和细腻的感知能力,在空白空间里,更利于享受到敏感天赋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2、明确边界,建立内心的秩序

是时候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一次“断舍离”了。

那些不断索取、不断消耗你的人际关系,试着和他们保持距离,设定明确的界限。

如果无法舍弃,就无法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去恢复休息,去积极创造。

学会说“不”,就是学会保护自己,为自己内心筑一个坚固的堤坝。

3、勇敢表达自己

高度敏感族常常会感到外界的刺激要将他们侵蚀,外界的杂音要将他们淹没。

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擅于倾听他人,总是在接受信息,很少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如果一直把自己的心声藏起来,那么别人就不太可能会了解真实的你,也不会去回应你的需求。

一个高度敏感者,在面临朋友频繁的外出邀约时,会觉得疲倦不堪但是又很少会说出来,害怕伤害到朋友,让朋友失望。

迈出那一步,说出你真实的感受,让他人试着去了解你,再进一步去理解你。这同样也是一种解放。

在日常活动里,可以尝试日记、音乐、艺术等形式来抒发情感,表达自己。

4、创意活动清单

  • 读书/音乐/戏剧
  • 瑜伽/普拉提等温和运动
  • 跳舞,让身体自由舞动
  • 接触大自然,户外野餐
  • 漫无目的地散步
  • 记日记/写诗
  • 插花/陶艺/画画
  • 为自己精心准备一餐美食
  • 冥想
  • ......

结语 | 不设限的人生

了解自己的高敏感度特质,接纳自己的局限所在,并不意味着为它屏蔽一切。

一旦将自己定义为某一类型,你就会为自己设定界限,忽略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接纳自己的特质,别为自己设限,去创造自己丰盈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